第3章 湿热发生有缘由,别因大意伤身体

经常熬夜,肝胆郁结化成热

现在的社会,人们在争抢的、争取的是时间,为了有更多的时间去做事,不惜牺牲掉占据我们人生中约1/3的睡眠时间,加班熬夜。

现在有很多人把自己当成机器,总觉得自己一天24小时不停运转才好,这样夜以继日地工作,对身体健康的危害是很大的,所以现在有很多人出现了失眠症状,生物钟紊乱,该睡的时候睡不着,不该睡的时候哈欠连天,身体的免疫力下降。从中医的角度上说,熬夜会损伤人体正气,导致体内的正气失衡,脏腑功能失调,特别是肝胆郁结化热,身体受湿热困扰,由此可见,确保充足的睡眠是非常重要的。

夜间23:00~1:00为人体阳气初生的时间,此时胆经当令,为心肾相交的时刻;凌晨1:00~3:00为肝经当令之时,肝主收藏,有藏血养血之功。若在这两个时间段还没有入睡,肝胆未能得到充足的休息,就会阴虚阳亢、容易动肝火。肝火缠身,肝失疏泄,肝气乘脾,脾失健运,则湿热缠身,就会损害身体健康。因此,晚上11:00之前一定要进入到睡眠状态,到第二天凌晨3:00的时候要进入到深度睡眠状态,如此才可确保身体健康,防止湿热缠身。这段时间进入深度睡眠状态为养生之重点,是确保身体气血正常运行,让身体达到和谐状态的基础。

但是有很多人说,不是我自己想熬夜,而是到了晚上就睡不着,而且有的时候是工作要求或者是推不掉的应酬。那么如果你必须熬夜,要怎么做才能避免湿热的侵袭呢?

首先,你要遵循“能不熬夜就不熬夜”的原则,尽量避免熬夜。

其次,如果当晚必须熬夜,一定要确保晚餐的丰盛,多吃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避免吃肥甘厚味之品,适当吃些有滋阴清热之功的食物,熬夜的过程中注意补充水分,适当喝些枸杞大枣茶或者枸杞菊花茶,补水的同时还能去火。

第三,熬夜之后,适当睡个午觉,有利于精力的恢复。

第四,经常熬夜的人大都脾气不好,此时可以去咨询中医师,采用适当的药膳调理身体,以扶助正气,防止外邪侵袭体内。

第五,平时注意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和行为,睡觉之前不能吃太多,也不要吃油腻、易胀气的食物,不能喝浓茶和咖啡,看电视的时间不宜过久,不宜做剧烈运动,尽量避免各类娱乐活动,如打扑克、K歌等。依赖酒精或安眠药入眠的人要注意,它们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入眠,但是对你的身体健康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一定要杜绝这种做法。

盲目用药,伤及正气生湿热

中国有句古话“是药三分毒”。的确如此,虽然药物能改善你身体上表现出来的不适,但同时也会危害到你的身体健康。《黄帝内经》之中用药非常讲究,将药分成大毒、常毒、小毒、无毒,治疗疾病的时候,要求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由此我们不难推断出,每种药物本身都不是十全十美的,用药的过程中一定要谨慎,尽量选择少毒高效的药物,坚决杜绝盲目用药。

药物进入人体之后,攻击邪气的同时还会损伤正气。人体的阴阳本来处在平衡状态,服药之后,内部环境会被破坏,平衡消失,外邪趁机入侵体内,这其中就包括湿热,内外都可能致病。因此,用药的时候一定要谨慎,以免伤及正气,导致湿热缠身,诱发湿热病。

而且很多药物性热、黏腻,如五味子、人参、鹿茸、肉桂等,盲目服用会伤害身体,诱发湿热。其他中药可以根据性味和归经不同,使用的过程中不同的药物会破坏人体的阴阳平衡,也是导致邪气缠身的原因之一。其实很多中药都可能诱发湿热等诸邪。

西药,特别是抗生素,属于苦寒药,很容易生湿热,而且对脏腑的伤害比较大,长时间服用西药类药物,体内的正气会逐渐虚衰,导致邪气缠身。

保健品也是不能乱服的,如今市面上出售的很多保健品的配方都是有问题的,很容易损伤人体的正气。补药多为湿补药,长期服用体内会生湿热,对身体健康有害。

有些女性看到自己的脸上长了痘痘就非常生气,滥用清火药,而且认为清火药是可以随便吃的,岂不知清火药大都为苦寒药制成,长期服用难免会导致身体寒凉,脾胃难以承受就会生湿热生寒,危害身体健康。所以,服用清火药也是要慎重的。

用药一定要遵循“合理”的原则,千万不能滥用,也不能盲目大量地应用,一定要遵照医嘱服药,因为医生懂得如何辨证施治,有针对性地治疗你所出现的病症。选择药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高效低毒,治疗疾病的同时将药物对身体的危害降到最低。

烟酒过度,毒气入体生湿热

日常生活中,抽烟喝酒的人占很大一部分,它们也是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媒介”,虽然如此,但它们带给人的危害还是不能被忽视的。这就是为什么公益广告甚至在产品包装上都会标明它们的危害。

香烟在燃烧的时候会释放38种有毒物质,包括焦油、一氧化碳、尼古丁、二噁英等,对口腔、喉部、气管、肺都有损害。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抽烟的人得肺癌、胃癌、胰腺癌、膀胱癌、肝癌、鼻窦癌等的概率都非常高。并且,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猝死综合征、呼吸功能下降、中风等都和吸烟有关。由此可见吸烟的危害有多大。

如果说摄入热性、肥腻的食物会滋生湿热很容易理解,烟酒是怎么生湿热的呢?

酒,性热而有毒,湿中发热,近于相火,因此会助湿热产生,所以要少喝。而烟性热味辛,有毒,伤肺气。过度吸食烟酒,会伤及体内的阴阳,助湿热产生,因此要戒掉,防止其伤害身体。

吸烟伤肺,损伤肺气,肺主气,主水液,肺气虚,身体健康就会出问题,五脏六腑出现相应的疾病转化,气血、阴阳失衡,人就会容易生病,生出湿热。而且烟草是草木,草木可以生火,经常吸烟会产生口干口渴等症,烟雾由于火热而生燥邪。烟雾又是秽浊之邪,吸烟就相当于将火热秽浊吸入体内,集火、热、燥、涩、浊、秽、毒于一体,属复合性致病因素,对身体的伤害非常大,不仅会伤及正气和五脏,而且本性质热,生湿热是肯定的。

酒性本来就气热而质湿,气滞为水湿停聚的重要因素。酒伤脾脏、肝脏、肾脏,饮酒之后,酒精会进入到这些脏器之中消耗、代谢,酒热里面带湿,很容易伤及脾胃和肝胆,诱发一系列病症。比如,酒精麻醉脾,导致脾停滞,丧失调度功能,消化功能变弱,浊气入侵机体之后会危害机体健康。饮酒之后湿热还会影响到肝胆的疏泄。嗜酒过度,容易成酒劳,表现出脘腹胀满,胃纳减退,口苦口腻,舌苔厚腻等症。有些饮酒成积的人会表现出面目俱黄、口干渴,腹胀的时候呕痰水或腹痛泄泻等。

春风春雨易化湿热

季节不同,疾病的发生发展、预防也是不同的,根据季节的变化有侧重点地做好养生保健工作,即可有效预防湿热的发生。

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寒气逐渐退去,阳气开始生发,在暖阳之中享受着温暖的春风,满眼的青翠,人的精神状态也会随之高涨。如果这个时候可以顺应春气生发,同时做好防湿热工作,不仅利于身体健康,还能有效避免湿热。

春季气温会慢慢升高,春风、雨水较多,此时应当注意风、热化“火”伤身,还要谨防湿热袭身,避风。春季的风是助热的重要外邪,从中医的角度上说,风生于热,以热为本,以风为标。湿热者如果身体中已经存在湿热,再加上外受风邪、温邪、湿邪,湿热病症就会加重,还会衍生出其他温病。

湿热蒙上焦会出现身热烦躁、神昏谵语等症;湿热结肠腑,可能会出现潮热、腹满疼痛、便溏涩、黏滞等症;湿热在下焦,会表现出身热心烦、口干苦、尿短赤、白带多等症;湿热在肌表,会表现出斑疹隐隐、舌红无苔、脉细数等。

因此,春季要做好避风工作,出门的时候戴好帽子、围巾,穿好外套。下雨的时候应当注意避雨,不能穿着湿衣服或披着湿发睡觉等。

春季时的饮食调理也非常重要,应当注意养肝,少吃酸味食物,稍微吃些甜味食物,春季肝气当令,肝气太旺会伤及脾胃,影响到脾胃的正常消化功能。而酸入肝,肝入脾,少酸多甜,既能避免肝气过盛,而且有利于脾气生发。脾气正常不虚,则不宜遭受湿热之邪。脾胃是湿热的传导之源,所以,只要脾胃之中没有湿热,肝和其他脏腑也就不会被湿热侵袭。因此,春季要少吃些酸味食品,适当吃些蛋白质、糖类含量比较高的食物,如新鲜果蔬、蜂蜜等;油腻食物也是要少吃的,因为大量摄入油腻之品会影响到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生湿助热,因此春季要清淡饮食,主食和杂粮搭配食用。

春季多风,容易耗散身体内的水分,所以要多吃些能够为身体补充津液的食物,如粥,粥中加些蔬菜或水果,不仅能增加粥的风味,而且能助春阳的生发。

早春时期后潮湿,人很容易表现出身体倦怠、胸闷、腹泻、食欲下降等症,少数人还会出现湿疹、关节疼痛等,因此饮食上应当注意摄入一些有除湿功效的食物,如薏米、红豆等;生湿的食物最好不要吃了,如肥甘厚味、辛辣刺激之品,以及榴梿、杧果等。

夏季贪凉易生湿热

夏季天气炎热,很多人穿得少、吃得凉、吹得冷。我认识一个女孩儿,刚二十出头,是个典型的潮流女性,到了夏季,超短、空调、冷饮从不间断,但是后来她却发现自己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常常口臭、唾液黏腻,大便不爽,满脸是痘,而且伴随着腰痛、白带增多、绵延不断,小便黄涩难下等症。后来找我看病,我发现她体内有湿热,她非常疑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得上这样的病。

湿热的诱因主要有两个:内因,先天不足,体质因素导致身体中的湿热较重;外因,饮食无忌,喜欢吃生冷,过寒就会伤脾胃。其实,即使是炎热的夏季也不能大量吃生冷之品,否则会伤及身体中的阳气,诱发脾肾阳虚,运化不足,身体中的湿热无法运化,湿热积聚,郁而成湿,久而化热,身体就会表现出湿热症状。因此,这个姑娘就是因为夏季贪凉而出现了湿热症。

此外,中医认为脾和湿相应,而夏季是健脾的重要时节,不注意保护脾胃,或者不注意防湿,暑湿就会伤及脾胃,出现脾胃湿热症。人体受到湿热侵袭就会出现湿热相蒸,表现出青春痘、头发油腻、脱发、中暑、头昏、热痢等。时间一久,湿热结伴,相互蒸腾,就会损伤五脏六腑,表现出全身不适。因此,暑夏季节不但要注意防暑降温,还应当注意健脾养胃、除湿邪。

到了夏季,为了避免湿热伤身,应当注意少吃冷饮,不要因为怕热而贪凉,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比如吃些葱、姜、蒜,喝些温的淡茶水,既能保护我们的脾胃,又能避免过冷而湿邪伤身。

晚上睡觉的时候不能冲着风口,还应当注意盖好被褥,所穿的衣服一定要干燥,能吸汗,宽松,舒适。避免睡潮湿的屋子,被褥要勤晒洗,不要坐在露天的木头上,因为露天木头表面看着干燥,经太阳一晒就会散发潮气,坐久了会诱发皮肤病、痔疮、风湿、关节炎等。

饮食上尽量避免吃肥甘生冷之品,多吃清淡、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若脾虚湿困,可以采用健脾法祛湿,吃些健脾食物,如莲子、芡实、鸭子等;或是吃些祛湿食物,如薏米、莴笋、扁豆、冬瓜等。

夏季防湿应当从生活的细节着手,以免发生湿热伤身。每天晚上睡觉以前用热水泡泡脚,能有效防治湿热缠身。

秋季燥邪易生湿热

立秋时天气依然较热,再加上秋季时不时地下一两场雨,导致湿气较重,天气的主要特点就是湿热,因此,此时还要注意防湿热。到了中秋,天气就会逐渐转凉,气候开始变得干燥,这个时候应当注意滋阴润燥。

在前面的章节之中我们提到过六邪:风、寒、暑、湿、燥、火,这六邪都是致病因素,可以相互转化。因此,秋季防湿热的时候还要注意防燥。

燥邪伤肺,肺的正气被伤就会导致外邪侵袭,秋季来临前,人体中仍然有残留的湿热邪气,不注意润燥养肺,肺就会在湿热之邪的侵扰下发生疾病,甚至诱发肺湿热。湿热从上焦传到下焦,因此,秋季不注意养肺,身体就会生出湿热。

滋阴润燥最常见的方法就是食养法,平时可多吃些百合、银耳、甘蔗、萝卜等。还要注意谨防湿火。润燥但却易生湿热的食物应当少吃或不吃。吃润燥的食物时可以加些化湿清热食物。

秋季应当注意保养肺脏,因为肺怕燥,可以吃些养肺的食物,主动咳嗽,采取循经按摩的方法养肺。适当选择些有滋阴润肺之功的中药材做成药膳,如西洋参、太子参、白果、白芍、莱菔子、莲子、核桃仁等,这样秋季时即可确保体内阴阳之气的平衡,身体即可有效避免外邪的侵袭。

秋季滋阴润燥的过程中应当掌握好补益的度,不能太过,防止产生湿热,损伤身体内的正气,危害健康。

冬季大补特补生湿热

冬季天气寒冷,很多人选择待在家里,煲煲汤、吃点滋补之品什么的,因为冬季要“藏养”,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与自然息息相关,养生当然也要顺应四时的变化,达到“天人合一”,这样才能确保身体健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夏季时居住的房屋非常温暖,穿着单衣盖着薄被还冒汗,在这种情况下,阳气很容易外泄,无法藏住精气,这样一来,人会很容易生病,湿邪趁机入侵体内。

冬季时外面大雪纷飞、寒风凛冽,很多人都喜欢待在家里,特别是北方人,喜欢躺在热炕头,吃着烤地瓜,每天以火锅为主,时间一久,身体的热量就高了,开始出现不适症状。冬至是一年之中阴气最盛的一天,从这天开始进入数九严寒。身体外的阴气旺盛,而吃了过多温热滋补食物,过度保暖的人胃内很容易烦热,这就是冬季湿热袭身的罪魁祸首。

之所以出现湿热,首要因素就是消化功能的失常,胃内烦热、脾虚运化无力,无法运化身体中的湿气,郁久成湿,慢慢地化成热,因而容易生湿热。

特别是现代人,生活水平提高了,整天大鱼大肉地吃着,火锅、烧烤不断,肥甘厚腻、辛辣刺激、生冷寒凉无一不沾,在这种情况下,身体和自然界失去“相合”的条件,阴阳失衡,津液停滞,运化不足,湿气积聚,时间一久就会化热,体内产生出湿热。

冬季养生应当遵循“天人合一”的理念,可以进补,但一定要适度,不能补过头,也不能保暖过头,饮食尽量清淡一些。

已经出现湿热的人要注意舒缓情志,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熬夜、过度劳累,保持二便畅通,做好个人卫生,以免患上皮肤病,戒烟限酒。平时吃些薏苡仁、莲子、红小豆、鲫鱼、冬瓜、芹菜、空心菜等有祛除湿热之功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