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换一种思想人生的高度,取决于你对人生的思考》:多变的世界,不允许我们有太多的固执
- 成功不是击败别人,而是改变自己
- 孙郡锴编著
- 5292字
- 2023-09-27 16:18:20
人与人之间根本没有多大区别,只是因为思想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所以导致了思路的天壤之别。你现在人生上的落后,很可能是因为你思想上的落伍,只有改变你的思想,你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命运与思想息息相关,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这个世界,不会因为你不愿意改变而停止改变。如果你竟那般固执地不肯跟随它的步伐,它势必会毫不留情地将你抛弃。每一个上进的人,都是在生命的过程中不断改造自己。在成功的道路上,有一只凶猛的拦路虎就是你自己,你必须敢于同它挑战,并战胜它。
我们必须调整生活状态,才不辜负这么聪明的自己
人们的生存结构就像是一个金字塔,只有相对少数的一些人生存在金字塔的顶端,蒸蒸日上,繁荣兴旺,而大部分人则一直处在金字塔的底部,每天只能收支相抵,量入为出,勉强活着而已。但事实上,那些处于金字塔顶端的人每天并不比谁多拥有一分钟时间,那为什么他们就能在同样的时间内,创造出大多数人只能仰视的成就呢?问题的根本就在于思想上的差别。
很多人之所以仍在为了衣食住行发愁,仍然看着别人的脸色过日子,关键就在于这些人总是觉得“自己不行”,这种心态会令人们将主观性的“心理界限”当成是无能为力的“生理界限”,于是干劲和斗志都丧失殆尽,那么也就真的不行了。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塞里格曼曾做过一个经典实验:他将狗关在笼子中,然后对狗进行电击,我们这里暂不对他的虐狗事件进行评论。言归正传,塞里格曼事先做好了设置,每次电击之前都会有一个蜂音器响起。开始的时候,那只狗东冲西撞、上蹿下跳,试图逃出笼子避免电击。但一次次的尝试失败以后,狗发现自己根本逃不出笼子。于是,只要蜂音器一响,它就安静地趴在那里等待电击。后来,塞里格曼将笼门打开,然后开启蜂音器。你猜结果怎样?那只狗非但没有抓住机会逃出笼子,反而条件反射地躺在地上呻吟、颤抖。
想一想,有些时候我们是不是和动物一样,当遭遇一种自以为无法改变的客观状况时,心中就充满了无助感,然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逆来顺受便成了习惯,即使客观条件有所改变,我们仍然无法从已形成的无助和恐惧中摆脱出来,因而错失了许多改变命运的机会,同时也就注定了一生的无为。然而更可悲的是,有些人索性就把这当成了生命的一种常态!
其实从人的心理上讲,没有人甘于平庸,只是极少有人愿意打破平庸。我们身边的人可能都在说,自己将来要怎样怎样,都说自己不想一直像现在这样生活,但若干年后,绝大多数人还是平庸者。究其根由,尽管他们不甘于平庸,却从来不愿意做出不平庸的动作!
还记得那个放羊娃的故事吗?
有一位记者,到一个山区去采访,因为一时间找不到好的题材,于是就在山里转来转去,一面寻找好的题材,一面欣赏着山里的风景,这时他经过山里的一片草坪,在那片草坪上,看到了一个非常可爱的小男孩,放着一群羊,于是这位记者就走了过去,记者实在无聊,就打趣地和小孩说起话来:“小孩,你在做什么啊?”
“你没有看见吗,我在放羊。”小孩回答。
记者接着问:“为什么要放羊?”
小孩又回答说:“放羊为了赚钱!”
记者又问:“为什么要赚钱呢?”
“赚了钱,可以娶老婆!”小孩认真地回答道。
记者觉得这小孩挺有趣,又问道:“为什么要娶老婆呢?”
小孩回答说:“娶了老婆,就可以生儿子!”
记者越问越觉得这小孩越可爱:“为什么要生儿子呢?”
小孩有点不耐烦了,回答道:“生了儿子当然是放羊啦!”
可能大多数人都只把它当成一个笑话来看,但事实上,大多数人的生活与此何其相似。
上学干吗?找好工作;找好工作干吗?有了好工作可以找个更好的另一半;有了更好的另一半干吗?生孩子;生了孩子干吗?为他提供一个良好的受教育环境……我们经常甘于平庸,这虽然不是失败,但却比失败更严重。失败了至少还能引起反思,去努力改进,重新追求成功,而一旦选择了平庸,人生的层次就无法再提高了。
现在你应该明白了,为什么有些美女、才女宁愿嫁给把家底都折腾光了的“败家子”,也不愿意嫁给老实本分的乖男人。因为败家子敢于做常人不愿意做的事情,至少还有迈向卓越的可能,而老实男人太循规蹈矩,想不平庸都难。
这不是在教人学坏,只是希望大家都能明白,如果一直周而复始地过着麻木、平庸的生活,你既得不到美女、才女的青睐,也赚不来丰厚的财富,这对你的后辈来说,就是一种很坏的影响。
所以,无论是为了我们自己还是为了我们的后辈,从现在开始,必须要试着去打破平庸。你不要说:“我没那能力”,“我没那条件”……这样的话,很多人就是因为对自我的状况十分不看好,才注定了生活无法改变。平庸是天生的吗?朱元璋从乞丐做到皇帝,不就是因为不认命吗?你要摆脱平庸,那么就要在心理上认可自己,从自我的意识中拒绝平庸,并用实际行动来满足自我的追求和需要。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让自己的欲望大一点。人类之所以能够创造出今天文明,就是有欲望作动力,过度的欲望的确会毁掉一个人,但对于平庸的人来说,就需要一种追求更高层次的欲望来促进改变!因为想,所以要,继而才能竭尽全力去做,将天赋通过自我的选择和主观意识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不想,不要,没有目标和追求,你怎么可能出类拔萃?
荷马史诗《奥德赛》中有一句至理名言:“没有比漫无目的地徘徊更令人无法忍受的了。”你现在的麻木、不思进取,会造成10年后的恐慌,20年后的挣扎,甚至一辈子的平庸。如果不能尽快做出改变,我们实在无颜面对10年后、20年后的自己。人这一生,既有很多的不确定,也有很多的可能性。
与时俱进,才不会落于人后
很多人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懂得紧跟时代步伐,结果他们也往往会被淘汰。
一家报社被迫关闭了,其原因就在于它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报社的领导人不会采用最新的编辑方法,也不愿意外派记者去采访,更不知道花费一些开支去买传真机,他们甚至也没有计算过,多花一些钱去约一些知名作家做特约撰稿人,写出好的稿子,可以增加多少销量。他们请人来做校对,只图薪水便宜,认为水平如何不是重要问题,他们也很希望在新闻的采访费用方面节省些钱,所以大部分新闻都是东抄西剪。新闻界的一个常识就是:好的新闻要舍得花钱去买。但他们竟然认为那是不值得的。
于是,他们的报纸销路日渐下降,同时商家看到销量下降,无人问津,也不再来刊登广告了,到头来只好关门了事。
同样,许多律师所用的还是多年前学来的陈旧法律和老的辩论方法,这些学问在几十年前也许会大出风头,可以处处赢得诉讼的胜利,但是,现在的法律已经有了新的发展,辩论方法也较以前大有进步,而这些一度成功的律师们却一点也不注意去学习,他们用来用去就是那些老方法。等到他们发现自己的很多生意已经被那些在律师界还没有多少资历的后起之秀抢走之后,他们才恍然大悟,才知道不断进取的重要意义。
从古到今,世界上不知道有多少人将自己的宝贵精力都白白地耗费在没有任何意义的守旧工作中,他们根本不懂得何谓顺应时代潮流,何谓进取。它们好像整天生活在过去中一样,在别人眼里,他们简直成了呆头呆脑的老古董。
然而,留恋过去对现在的生活没有一点帮助。一个人最要紧的就是顺应时代的潮流,不要让别人说你是一个“落伍者”。人只有赶得上潮流,才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巨大的进步。
一个木匠,造一手好门,他费了多日给自家造了一个门,他想这门用料实在、做工精良,一定会经久耐用。
后来,门上的钉子锈了,掉下一块板,木匠找出一个钉子补上,门又完好如初。后来又掉下一颗钉子,木匠就又换上一颗钉子;后来,有一块木板朽了,木匠就又找出一块板换上;后来,门闩损了,木匠就又换了一个门闩;再后来门轴坏了,木匠就又换上一个门轴……于是若干年后,这个门虽然无数次破损,但经过木匠的精心修理,仍坚固耐用。木匠对此甚是自豪,多亏有了这门手艺,不然门坏了还不知如何是好。
忽然有一天邻居对他说:“你是木匠,你看看你们家这门?”木匠仔细一看,才发觉邻居家的门一个个样式新颖、质地优良,而自己家的门却又老又破,长满了补丁。于是木匠很是纳闷,但又禁不住笑了:“是自己的这门手艺阻碍了自己家门的发展。”于是木匠一阵叹息:“学一门手艺很重要,但换一种观念更重要,行业上的造诣是一笔财富,但也是一扇门,能关住自己。”
当一个人形成了某一根深蒂固的习惯方式之后,换一种观念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商业上的激烈竞争、科学上的不断发明,当今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与10年前大不一样了。如果一个人所知所思仍然是10年前的东西,那么在现代世界里,根本就没有他的容身之地。比如,一个打算经商的中年男人,在10年前他只要会写、会算、会接待顾客就可以了,但现在他非得睁大眼睛来看更多其他的形势不可。比如,社会发展的态势、流行的时尚、文化科学等方面的进展,都是他应该密切关心的。
在当今时代,要想跟随时代的潮流,一定要对各个方面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深刻的研究,还要随时注意国内外的大小事件、变化和市场的各种情况等。
无论你是做工的、行医的、经商的、当律师的,你都应该永远紧跟时代潮流。俗话说得好:“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个人一旦停下来,驻足不前,一旦对于自己的才能学识感到满意,那么不久之后,他们就将被不断前进的时代巨轮远远地抛到后面去了。
认真对待生活,生活才会认真对待你
生活中有很多人不是在过日子,而是在“混”日子,对他们来说,生活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就是今天有钱今天花,明天没钱想办法。他们的生命里没有激情,没有神经,没有痛感,没有效率,没有反应。完全就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因而不接受任何新生事物和意见,对批评或表扬无所谓,没有耻辱感,也没有荣誉感。不论别人怎样拉扯,都可以逆来顺受,虽然活着,但活得没有一点脾气。如果没有外力的挤压,他们就会懒懒地堆在那里,丝毫不肯活动自己,一定要有人用力地拉着、扯着、管着、监督着,才能表现出那么一点张力,而一旦刺激消失,瞬间便又恢复了原样。他们往往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绝缘、防水,不过电,扶不起,麻木冷漠故没有快乐,耗尽心力却不见成绩,人生,不但疲惫,更显悲催。
这些人当初可能也是充满激情的,只是经历了一些之以后,当他们主观上认为自身无法把握或预测外部条件变化时,便开始担心自身付出的努力可能无法获得预期收益,于是就从心理上产生少付出,甚至不付出的思想,因为这样就能切实避免“失望”,这也许就是“混日子”的心理根源。
在职场上,这种心理尤为普遍,在一些人看来,工作就是养家糊口的一个保障而已,电脑一开一关,一天就过去了,别管做没做出什么业绩,反正工资是挣到了。然而事实上,“混日子”可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享受的待遇。换言之,如果你拥有绝对的资本和地位,那么你可以拿着工资混日子。但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的打工者,混日子的心理迟早会让你丢掉饭碗。道理再简单不过,公司可不是收容所,老板亦不是什么慈善家,不可能拿钱去养闲人。
孙松大学毕业以后进入一家国企做文职工作。最初的那段时间,他真是拼劲十足,任劳任怨,不论是写发言稿、做总结、上报材料还是跑腿打杂,甚至是给领导安排饭店、随行出差,他都做得尽心尽力。
孙松自己都记不清有多少次,为了赶发言稿或者报告,大家都下班了,他还在办公室加班加点,困了就只在办公室的沙发上眯一会儿。这样热情饱满地工作一年之后,孙松开始懈怠了,原因是他的努力并没有为自己换来一官半职。从这以后,孙松每天机械地上班下班,没有梦想,也没有追求,彻彻底底地开始混日子了。在他看来,反正无论自己多么努力,领导都不以为是,那么,累死累活也是活,混一天也是活,工资又不会少,何苦让自己那么辛苦呢?
的确,孙松的工作变得越来越轻松了。然而仅仅又过了一年,公司精简机制,没有任何背景又整天混日子的孙松第一个被请走了。
很多人都像孙松一样,寒窗苦读十余载,各方面的能力也都不错。但是,就因为短时间内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可,丧失了热情,没了干劲,人也懒下去了。
不可置否,他们也曾有过激情,只是梦破、梦醒或梦圆了,回到现实,所以无梦;只是活得单调、乏味、自我,日复一日,所以无趣;又或伤痛太多、太重、太深,无以复加,反而无痛;也可能是生活艰难、困顿、委屈,心生怨愤,不再期冀;抑或是惨遭打压、排挤、欺诈,心有余悸,故而萎靡。总之,那些社会的、个人的,主观的、客观的因素纠结在一起,共同制造了混日子的人。在这个社会上,他们俨然已经沦为打酱油的局外人,无梦、无痛、更无趣;职业枯竭、才智枯竭、动力枯竭、价值枯竭,最终情感也枯竭。于是,他们常把这样的话挂在嘴边:“以后慢慢混呗,能混成啥样就啥样!”听起来似乎很淡然,好像看破红尘以后的超脱一般,实则是在为自己的不作为找借口,这里面可能含有一些无奈,但更多的则是灵魂的懦弱,是自以为无可救药以后对生命的浪费和放纵。
其实人的生命是这样的——你将它闲置,它就会越发懒散,巴不得永远安息才好;你使劲利用它,它就不会消极怠工,即使你将它调至极限,它亦不会拒绝;尤其是在你将人生目标放在它面前时,不必你去提醒,它便会极力地去表现自己。所以,如果你还想活得有活力、活得滋润一些,那么无论如何请记住,认真对待生活,永远别让心中的美梦间断,要将自己的生命力激发到极限,而不是刚刚成年,便已饱经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