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来潮,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它就像是一股突如其来的冲动,让你想要去做一些平时不会做的事情。那天,我突然间很想学吉他。想象着自己学会后,可以随时随地背着吉他,开心时弹奏一曲,不开心时也能借此发泄情绪。
我的朋友有福得知我想学吉他,便说他有一把闲置的吉他。那把吉他,是他从学长那里以两百块钱的价格买来的。有福告诉我,吉他很难学,他刚开始学的时候,手指疼得厉害,后来就放弃了。我笑称,自己可能也是属于那种三分热度的人,说不定有一天也会放弃。
农溪告诉我,她今天上的是中班。我有些疑惑,因为我们科室的排班表上并没有中班这一项。后来才知道,是因为她有事,所以把白班换成了中班。
下午,因为少了位实习生,科室里只有我和顺香老师两个人。标本稀稀拉拉的,就像是便秘一样难等。我和顺香老师聊起了天,偶然间提到了我的吉他梦。老师说,她也曾有过学习吉他的兴趣,还真的买了一把吉他,学了一段时间,但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后来吉他放到发霉也没再碰过。
老师告诉我,有兴趣就要有行动,哪怕有一天放弃了,至少自己尝试过,知道这行不行。行动总比还没开始就放弃要好得多。
老师还跟我聊起了一件事,让我深感反省。她的一个朋友,村里一起长大的,怀孕即将临盆,希望能帮忙在医院订一个床位。这对老师来说是个难题,因为她刚在这家医院工作一年多,很多人都不认识,即使认识,这样的忙也不好帮。如果不帮,村里人可能会嚼舌头,让她左右为难。
老师问我,如果是我,会怎么做?我想了想,只能说我可以帮忙咨询,其他的我什么都做不了。
我深知自己的处境,我实习的医院,我都不敢跟任何人说,特别是村里和一些亲戚。我之前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我不知道是谁说出去我实习的医院。在我们村里,老一辈人的观念依然根深蒂固,认为“分配工作”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最怕问起‘分配到哪里?’;怕听到‘大学生连这个都不会?都不懂?’;最扎心的是‘读了那么多年的书,花了那么多钱,到最后还不如我们打工的’”,这些都是直击灵魂深处的拷问。
有福在西双版纳实习,今天回校办点事儿,顺道把吉他给我带了过来。晚上,有福叫上他的哥们儿一起吃火锅,我们喝了一些酒。酒过三巡,总觉得还差点什么,于是我们去撸串,继续喝。
在烧烤店里,我真正体验到了大碗喝酒的场面。以前,很多人都说文山人喝酒厉害,喝酒都是用“盆”。作为文山人,我却从未见过这样的场面。现在,我信了。
大家正在商量要点多少酒时,我说先来一箱啤酒。有福的哥们儿却说:“什么?兄弟,不要逗,才一件?养鱼呢你?”最后,我们点了三件雪花勇闯天涯。听到这个数量,我内心确实有些慌张。五个人喝36瓶,一个人就得喝七瓶八瓶,而我的酒量只有五瓶,超过这个量,我第二天肯定起不来。
酒在冰箱里,老板忙不过来,都是客人自己抱上去。串还没开始烤,酒已经喝上了。
我们在点酒的时候,我说来一件,老板却开玩笑说:“喝酒只喝一件么?给还是文山人?”当然,老板只是在开玩笑。
在那家烧烤店里,真的有一种碗,跟小盆一样大。我亲眼见到了人们所说的“盆”。碗很大,一个碗就能装下一瓶多的量。看到这么大的碗,我确实不淡定了。有福看出我的慌张,拍着胸脯对我说:“小林,你不要慌!想当年你可是咱们村里的酒神呢!”
有福的话让我更加慌张,我连忙摆手,不敢承认。我和有福从小一起长大,从小学到高中都在同一所学校。只是大学时,我们选择了不同的道路,我选择了医学,有福选择了食品科学。
有福和我一起喝酒的场面比较少,中学时期,我就已经学会了酗酒,也会去KTV之类的地方。而有福一直是一位三好学生,他的父母也从不在外省打工,对他的管教也比较严格。
自从高中毕业后,有福在酒精的世界里如鱼得水,他的名字在酒桌上传为佳话。相比之下,我却像是脱胎换骨,远离了酒精的诱惑,不再涉足酒吧和KTV的喧嚣。有福曾多次试图拉我下水,与我共饮至天明,但每一次都被我婉拒。他渴望与我畅饮一场,而我亦期待能与他痛痛快快地喝上一次,然而这样的机会总是可遇而不可求,似乎被命运有意无意地安排着。
那晚,我们终于有机会坐在一起,酒精在桌面上流淌,气氛热烈而融洽。然而,就在我们兴致正浓时,酒桌上的气氛突然转变。两个哥们儿可能因为酒精的作用,情绪失控,开始争执起来,新账旧账一起算,最终演变成了一场肉搏格斗。场面一度失控,大家纷纷上前劝阻,但那两位兄弟还是不欢而散,留下满桌的遗憾和沉默。
我心中有些无奈,但也只能接受这样的结果。在回宿舍的路上,夜已深,寂静的街道上只有我背着吉他的身影。司机从我身旁经过,看到我这个样子,便猜测我可能是在酒吧或KTV里唱歌的。他的话让我突然意识到,或许在别人眼中,我确实有点像那么回事。这个念头让我有些得意,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要学会吉他的决心。
我希望自己能够坚持下去,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兴趣,更是为了证明给那些质疑我的人看。我知道,学会吉他并非易事,需要耐心和毅力,但我愿意去尝试,去挑战。因为这不仅是对自己的挑战,也是对命运的挑战。我希望有一天,我能背着吉他,自信地走在街上,让那些曾经质疑我的人看到,我不仅能够坚持,还能够做到。
2021年9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