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上接前文)
齐都临淄。
冬日的阳光如水一般稀薄。
沿着曲折的街巷往前行走,会发现一处寂静的院落,惨淡的冬日阳光斑驳依旧,院内的草地一片枯黄,煞是萧瑟。而北风料峭,枯萎的树枝随风而无声抖动,在那弯曲的小道尽头,是一处低矮但却结实的房屋。
只看那房屋造型,并不像齐国房屋那般高大宽阔,却有点像宋国建筑的深沉内敛。
屋内燃着一团小小的炉火,只有一个巴掌那么大。那炉火并非为了取暖,而是为了烧茶。所以,房间内不仅谈不上暖和,甚至透露着一层隐隐的寒意。
细细感受之后才能发现,这寒意似乎万千细针,竟然刺人心骨。
在屋子的最内侧,供奉着一尊神像。
神像下面有香炉和贡品。
仔细观看,却能发现这神像并非常见神仙的仙风道骨,却是惯常世人的凡俗模样。
那神像的本尊,正是殷商王朝的末代君王——商纣王帝辛。
话说昔日牧野之战后,周武王姬发登上鹿台,对着死去的纣王连射三箭,又在他的身上猛砍几剑,之后才用黄色大斧将纣王的头颅砍下,挂在白色的大旗杆顶上,随后才率众前往殷商王都朝歌。纣王断头的尸体无人敢收,暴晒数日之后,最终竟不知所终。
此后,纣王之子武庚被封于邶国,国都仍然为朝歌,以便于管理殷商王朝遗民。武庚接管朝歌之后,也曾悄悄寻找父亲的遗骨,却一直没有找到,所以他只好偷偷找人塑造了父亲的遗像,每日挂在房内,早晚一炉香,晨昏三叩首,时刻不忘。
更重要的是,武庚从商朝王子变身周朝诸侯,复国之志从未熄灭,后来武王病逝,幼子掌国,武庚于是四方联系同盟,趁机叛乱。
周武王刚刚死去,周成王年幼无知,大功本来可以成功,然而武庚碰到的对手却是千古第一高人周公。周公以成王之命率军东征,伐朝歌叛军,武庚兵败之后被诛杀。
武庚被杀,而他房中的纣王遗像却被人带了出去,此遗像辗转流落,最后便流传到了殷君门手中。
此刻,在纣王的神像下面,殷君门的门主子逢手捧竹简,正在静静阅读,目光随着竹简上的字轻微摆动。在他面前的案几上,一碗清水,一柄短剑,以及简单笔墨。
此等屋内装扮,根本不像殷君门的作风,简陋如莫家弟子。
有人突然敲门。
子逢只听那敲门声音,便知道来人是胞弟子庸,他并不言语,只是将手中竹简放下。子庸便兀自推门走了进来,脚步沉重有力。
子庸坐下后,双手揉搓着说道:“天气真冷。大哥也不弄个大一点的火炉。”
子逢抬头看了子庸一眼,却不谈火炉的事,而是换了一个话题,郑重地问道:“大事如何?”
子庸想要喝水,只看看案几上的水碗,便知碗中的水是冷水,他捧着水碗将水倒在地上,然后从屋内火炉上拿起烧水的瓷壶,倒出热水。
水汽直冒,片刻之间便雾气缭绕。
“事情似乎有变。”子庸喝了一口热水后说道,“昆吾山那姓萧的小子来了临淄,而且还被姜禄甫以贵族之礼给迎进齐宫去了。大哥,我真没想到,姜禄甫好歹也是堂堂一国之君,竟然对一个山野小子这么上心,他这是演什么戏呢?小弟看不懂。”
“你觉得呢?”子逢故作淡然地问道。
“小弟是真的看不太懂,难不成姜禄甫他是想用这一招来感召莫家书院,想让莫家弟子为齐国所用?哎呀呀,如果是这样的话,对我们殷君门可不是好事,莫家弟子深通剑术,武功算得上天下数一数二,他们要是和姜禄甫抱成一团,对我们殷君门大大的不利啊。”子庸愁容满面,颇为惆怅。
“哈哈哈——”子逢突然笑了,“你能想这么多,说明还不笨嘛。”
“大哥,我是不是又说错了话?”子庸见子逢大笑,尴尬地问道。
子逢看了一眼弟弟,又将目光收了回去。
殷君门之内,子逢是掌舵者,而子庸则是实干家,子庸虽说视野和境界不如乃兄,为人也相对粗犷了一些,但是行事却非常雷厉风行,一直为子逢所器重和信任。子逢说道:“以为兄看,那到齐宫之人,绝非什么莫家书院的弟子,更不可能是萧讳。”
子庸非常惊讶,愕然问道:“大哥,这何以见得?”
“日前,门内探子来报,那莫家书院一众弟子正在昆吾山上忙着重修莫家书院,萧讳断然不会在这个时候离开昆吾山,突然跑到这临淄来。”子逢胸有成竹,娓娓道来。
子庸皱着的眉头瞬间舒展开来,恍然大悟般说道:“大哥这么一说,小弟觉得,也是这个道理,小弟还听说,莫家书院为了选举掌院大人之事,一众弟子闹得很不愉快。小弟听说那莫家书院有院规,掌院之人的传承,由上一任掌院大人指定,可是上任掌院莫邪死于楚军大营,并未指定下一任掌院。莫家众弟子想通过比试剑术,来选举新任掌院,可是小弟还听说,莫家书院有人不同意。”
“这又是为何?”子逢来了兴趣,好奇地问道。
“小弟听说,事情的缘由,乃是比试过程中,萧讳以自己资历尚浅不愿参加,可是有个叫善如的女弟子非要萧讳参加,说什么莫家弟子全都要参加,否则就不公平。谁也不能不参加,如果有人不参加,那掌院就不能选。”子庸快速说道。
“这位女弟子倒是爽朗。”子逢说道。
“莫家书院由来如此,没有什么规矩。”子庸所言,当然是和他们殷君门所比较出来的。莫家书院作为江湖大派,向来奉行众弟子平等,从不讲究尊卑上下,而殷君门却恰恰相反,子庸对莫家属院那一套素来不喜欢。
在殷君门之内,门主一言九鼎,下面由分为若干门师;
各个门师下面,又有若干门旅;
门旅之下,则是门行。
说来并不奇怪,师、旅、行皆是殷商王朝的军队编制。殷君门既然以恢复殷商王朝为宗,所以对兵将武士的编排,也就原封不动地仿照了殷商旧制。
无论是门主还是门师和门旅,向来说一不二,对上坚决服从,对下则言出如山,此乃殷君门的铁血门规,谁人也不能改更。殷君门徒入门之时,便要宣誓信守此规,但凡有违抗者,惩罚甚是严格:
轻则割耳砍足,中者枭首剖腹,重者不仅个人处死,家人也要被诛。
“世间熙熙攘攘,少不得名利来往,这萧讳对名利倒能看得开。”子逢说道,“昔日在吴国梅里和棠城的时候,为兄还真的曾注意过这个萧讳,此人莫看年龄小,可是他的剑术之精,绝非普通莫家弟子所能及,尤其是他手中那把长剑,更是深不可测。为兄昔日也曾在莫家书院受教多年,以为兄来看,萧讳所持长剑乃莫家书院无上真剑,只是我也无法判断它的来历。”子逢眯着眼睛,似乎在回忆往事,又似乎感叹人生。
“小弟也觉得他的武功十分高强。”子庸说道,“想当初在棠城,他几招之内就打败了齐国大将扶凌,这等人才,当世少有。如果他能为我殷君门所用,那就太好了。”
“为兄当初在昆吾山上时,曾听高人说过,莫家书院创院元老莫修之某一日突然顿悟,离开书院云游天下去了。可是莫修之云游之后,天下绝迹,世间再无音讯,从未听说他在哪里现身过。莫修之在世之时,有一把绝世宝剑,据说是为了他的一位爱徒所铸,花费多年心血,可是后来不知何故,却没有人见过他所铸之剑。莫非,萧讳手中宝剑,是莫修之所遗?”子逢暗暗说道,似乎是说给子庸的,又似乎是在自言自语。
(未完待续……本小说全文130万字,故事波澜巨大,欢迎阅读并洽谈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