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汗、李季二人在面北坐定,闻夏元所言,夏汗斟酌一二开口道:
“对马军一事,我与李季有不同见解,李季之意马军一事依照赵边骑组建,可我意仿秦军所建。”
夏汗话音落下,夏元似探询般看向端坐在对面的李季,在李季颔首确定后,夏元面视夏汗道:
“此二者有何不同,有何优劣?”
对夏元所问,夏汗将早已准备好的腹稿道出:“秦骑是以四骑为一长,三长为一吏,九吏一百零八骑为一率设百将,三率三百二十四骑为一骑军主。
而赵骑与秦骑不同,赵骑以五骑一长,十骑一吏,百骑一率,两百骑一将。
两者看似相仿,但实则不然,马军经制兵额不同,内里则大有奥妙。
秦军实施的是底层小队,高层大队的骑兵经制,这种兵制在大规模战斗中占据优势,但在小规模战斗中不如赵骑。
且秦军骑兵不够灵活多变,秦骑兵多用来斥候探道,下马步战,所谓秦军骑兵乃沙场步骑兵。
而赵军骑兵却又是另一番战斗了,赵骑以骑射、奔袭、劫道,马上作战为主。
两者各有利弊,一时难以论述其中优劣,但选择那种经制,便代表那种战法,我二人不敢独断专行,还望家主裁决。”
夏汗说完,便收身微坐等待夏元决定。
在夏汗与李季的注视下,夏元一时并未回答,而是仔细思考起这两种兵制的优劣。
在夏元的记忆中,后世历朝历代的骑兵在战术上好像并没有详细的弓骑兵、步骑兵的划分。
倒是西方反而将骑兵种类划分的特别详细,有重骑兵、轻骑兵、弓骑兵、枪骑兵、步骑兵等等。
但反观古中国的骑兵战术在西汉之前流行的是步骑兵战术与轻骑兵战术,白登之围后不分胡汉都是弓突步结合的全能型骑兵。
步骑兵就是士兵骑马赶路,抵达战场后,下马步战,说是骑兵,但其实是骑着马赶路的步兵罢了。
步骑兵主要发挥的是骑兵的运输性,以及战术机动性,并非专业骑兵的战术冲击性与战略机动性。
这种单一的步骑兵,战力有限,并没有将骑兵的战争潜能全部挖掘出来。
在西汉之前,中原冠带七国中秦、韩、魏、楚、齐五国的骑兵都是骑马赶路的步骑兵。
这种步骑兵因战力有限不能成为主流,所以只能作为步兵的辅助兵种。
而冠带七国中的另两国,赵国与燕国则不然。
因燕、赵两国身处胡夏交界地带,天然的受胡人影响,在骑兵发展道路上向着弓骑兵也就是轻骑兵的方向发展。
燕、赵两国的轻骑兵主要以骑射为主,穿戴短身甲,武器以短刀、短戟、短铍等为主,进行马上作战。
而这个时期的匈奴与东胡等游牧民族在骑兵发展上,是与燕赵两国相同的,也是以弓骑兵也就是轻骑兵为主。
但要注意的是,燕、赵的轻骑兵虽然会进行马上作战,但并不会去冲击步兵军阵,与军阵交战的依旧是步兵为主。
无法冲击步兵军阵,骑兵就依旧不能成为主要力量,只能作为步兵的辅助力量。
骑兵真正能对步兵造成威胁,成为中坚力量,是在两汉时期。
而造成骑兵改革的正是汉高祖刘邦的白登之围,正是这场最经典的骑步对决,影响了胡、汉之间的骑兵思路。
后世冒顿带领数十万匈奴骑兵,以骚扰、穿插、绕后、劫道、撤退等一系列复杂战术,成功的将三十万汉军步兵军阵围困在白登山一带。
这一战谁胜谁负很难说的清楚,反正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但有一点是不可否置,那就是匈奴拿不下汉军,汉军拿不下匈奴,双方最多算平手。
从这场白登之围就能看出骑兵与步兵各自的优劣,首先匈奴骑兵以灵活多变为优势,汉军步兵以坚固严密为优势。
骑兵虽然灵活多变,但缺点也很明显,攻坚力不强。
匈奴骑兵缺乏有效的攻坚能力导致骑兵无法突破汉军的军阵,尽管有之前的一些列优势,但无法取得最终的胜利果实。
匈奴骑兵有缺点,汉军步兵同样有缺点,汉军虽有攻坚严密的优点,但庞大的军阵所带来的笨重迟缓效应,也让汉军吃尽苦头。
所以最终的结果是,汉军空有强大的攻坚能力,但是看不见、摸不到,也堵截不住匈奴骑兵。
而匈奴骑兵虽有灵活性与机动性,对汉军步兵看的见、追的上,围的住,但咬不动,吃不下。
此战中双方都遇到这种拿对方没办法的异态战争。
也正是因为这场对双方来说都不算满意的战争,让双方回去之后,都进行了相对的改变。
汉军经历过白登之围后,汉军第一次将骑兵的地位放到了步兵之上,汉军从此大规模发展骑兵战术。
而匈奴回国后,同样也吸取这次教训,大规模发展骑兵下马步战的步兵战术。
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胡汉双方同时创建全能型兵种,汉军要步兵能上马作战,匈奴要骑兵能下马作战。
双方同时抛弃了以往那种步骑兵或弓骑兵的单一战术,而是将步骑兵与弓骑兵进行了结合。
从此以后中国的历史上,没了西方那种骑兵细分的战术兵种,而是上马骑射突战,下马步战的全能型骑兵种冲出历史舞台。
两汉时期的幽州突骑,河陇北地良家子组成的骑兵,都是这种战术思想下的产物。
据《汉书》记载“若夫平原易地,轻车突骑,则匈奴之众易扰乱也”。
突骑,其言骁锐,可冲突敌人也。
两汉时的突骑就是用来冲阵用的,不仅可以冲骑阵,也可以冲步阵。
新莽大乱时,刘秀与王朗在巨鹿大战,一开始刘秀步兵处于劣势,就在刘秀即将战败之际,刘秀部将景丹统率突骑猛冲王朗军阵,致使王朗军大败。
战后看到突骑的善战,身经百战的刘秀也不得不感叹道:“吾闻突骑天下精兵,今见其战,乐可言邪?”
可见当时幽州突骑这种正面硬冲步兵军阵,且将步兵军阵直接凿穿的举动,让刘秀多么震撼!
要知道两汉时期,骑兵是没有马镫的,就连马鞍也大多只是平鞍,幽州突骑也不是后来的那种人马披甲的具装甲骑。
可就是这种人披甲而马不披全甲的突骑,只要准备得当,敢于付出较大的伤亡代价,狠下心猛冲起来,任何步兵军阵都挡不住。
自白登之围往后,中原汉军的骑兵战术越来越倾向于骑马贴身肉搏战术,而匈奴骑兵也开始越来越喜欢骑兵下马步战的步兵战术。
全能型骑兵战术复杂多变,能承担各种单一兵种无法执行的任务,一经出现立刻成为主流兵种。
骑兵历史演化规律太深奥的夏元并不懂,唯有一点夏元认为很对。
战术单一的骑兵兵种在广大的东亚无法立足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东亚战争规模庞大且多变且。
面对动辄数千里的战线,数万规模的敌军,延续数年之久的战争时间,这一切因素皆影响着骑兵战术发展。
地广人密,且地形复杂纵深庞大的东亚,注定了骑兵战术必须多元化,才能够长时间征战,承担各种地形地貌不一样的战争。
否则单一的兵种战术,只能横行一时,最终被敌人找到应对之法,进而克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