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都回广元,12点多的成都东的车。
因为耳机没有了(充电槽掉了),只得去买一个,东站肯定没有,或者有,应该也不会太正规,这火车站附近带给人们的心理阴影是多大。
所以,在牛王庙下地铁,然旁边一圈,发现一家叫欣晴通讯的手机维修,进门,一小伙正在给一老太太修手机,抬头问我需要什么,便回复了耳机,本来我想他可能回复下有还是没有就完了。
没想到,他给老太太说了声让她等一下,便放下手中正在维修的手机,从柜台后出来给我介绍。
无线98,有线58,想想冬天穿着毛衣,有线套进去就得了。于是拿了个有线的。
按我的生活习惯,连盒子一块给钱走人,不曾想,小伙说打开试一下吧。
于是,我拆开了,试得时候,发现有点插不紧,小伙把我手机拿过去,说接口有点堵,接着他便拿起他的工具给我清理起来,不看不知道,小小的充电口竟然里面有那么多絮装杂物,老太太都在旁边说竟然有这么多。
我问小伙,自己可以清理么?他边清理边说说没有工具最好不要,容易短路。
清理完了,还滴了油,然后用纸巾把里面擦干净。
全程超过五分钟,而且没有要钱。
完全可以想像大部分其他人,随便搞搞,反正才买最便宜的耳机,能接通行了。
他的工作逻辑:哦,手机孔堵了,嗯,清理干净,仔细,一点一点清理。
上个油用纸巾擦亮,好了,漂亮,完美,真开心。
所有的事情都是这样,做这个事情,慢慢做到完美,然后感受完美的事情从手中出现的成就感,而不管事情最后是为了谁,或者更复杂的东西。
道德经52章
人,作为生命体来到这个世界,是很多很多非常非常小的概率而形成,而人,作为生命体来到这个世界,因为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又是必然,这是道生之。
每个人最终的性格、对事物的感知洞察、对美好的感受程度、对生命意义的洞察,又都是像一道菜,组成它的是油盐酱醋、火候等等外界很多因素,而这些比如油的好坏,盐的好坏等等都决定这个菜的品质,绝难改变。
这也是我们说任何人的性格是难以改变的,也是环境对人有决定影响的因素,而这些外界因素这就是德畜之。
人类区别于动物在于人类会使用工具创造工具,我们又在使用工具的同时增长自己对世界、对宇宙的探索,也形成于物而来的很多哲学,也是古人谓格物致知,从行动中去探索未知、增长对现实世界的了解和感知,成为对世界的世界观,这是物形之。
对人、对事、对世界宇宙有了认识,便有了适应、改变世界,或者对于世界(或者某些行业、某些特定细节)不合理的更新、优化的想法,而世界有正确认识的人都知道,当,我们要改变一件事,就去做,一直做,一年、十年、一辈子、一代人、两代人、十代人,直到实现为止,此为势成之。
很多人的基础是由对现状的感知深度决定的发现可优化、可创新,然后形成创新之后的结果愿景,再借助世界拥有的资源,以坚决之势,去实现它,不急功近利,不在时间,没有时间限制,时间是直到实现为止,这是成事之理由。
而事成不为所功,即使是实现了巨大的结果,它也只不过是必然会出现的而已,没有偶然,它是本来就可以有的,只不过自己按照事物规律做了,它自然的有了结果而已,其他人按照此去做,也同样有此结果。没什么可以居功或者骄傲的。
于世界而言也一样,即使我们所做能给世界带来巨大改变,它也不过本来就有的,如果一个人受到同样环境的感受和启发,或者拥有同样资源,只要有同样的坚持精神,也能。
只不过这个使命给了自己,资源给了自己,时间给了自己,名誉给了自己而已。
故,任何事情,别想着什么功劳往自己身上揽,这世界,没有任何功劳归功于某个人,成功是因为人类历史的必然,在千万失败人的基础之上,才形成的,于个人,纯无关。
而又,所有的这些功劳都是资源形成,与己无关,那为什么要去辛苦而做呢?
有机会、有资源去实现伟大的项目,本身就是非常美好的体验,为知道成功而做的事,本身就是能让人美好的事。
正如谭嗣同,知道自己赴死,是未来美好的一个过程,那么通过用赴死的行动成为这个的一环,于自己而言,它就是美好,美好的事情做起来,也能感受美好,不是吗?即使死亡,它也是带着美好的。
于己无关,功成又何必自居呢?不是自己的功劳,难道不该低调,继续向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