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南北分榜
- 大明:我真不想上建文帝的贼船啊
- 江夜独明
- 2019字
- 2023-11-08 00:01:02
朱允炆听见黄先生前半句夸赞自己,眼神闪过一丝喜色,只是后半句……
他实在不能理解,紧锁眉头,疑惑道:
“为何?南方人、北方人都是我大明的子民,对半分有何不可?
何况北方人士归附北元久已,不少读书人不愿从仕,朝廷正需要安抚他们。”
黄子澄微笑道:“敢问殿下,如今我大明朝南方人多还是北方人多?”
朱允炆不假思索道:“南方人。”
黄子澄又道:“读书风气,尚武风气又如何?”
朱允炆恍然大悟。
鞑靼统治中原地区时,多驱赶农民,圈马场,改耕田为草场,再加上多年战乱,北地百姓十不存一。
何况北方人尚武,南方人尚文,北方读书人本就比不过南方,对半分让南方读书人怎么看?
这不得再大闹一场?!
朱允炆握住黄子澄的手,柔声问道:“黄先生,你觉得当科举取士应当怎么分?”
黄子澄笑道:“三七分,南七北三。”
他瞥了齐泰一眼,继续道:“我大明立国以来,科举取士北方人本就不多,
按七三分,北方读书人会觉得朝廷在照顾北人。
而南方人比例上占优势,自认为高人一等,不会多说什么。
最重要的是,陛下于金陵登基称帝,又是从南到北,统一天下,根基在南方,而非北方。”
朱允炆赞叹不已,大笑道:
“好好好!南七北三甚妙,黄先生大才也!黄先生此法,皇爷爷定然欣然同意!”
黄子澄谦虚道:“殿下过赞了,臣只是在殿下的奏疏上多添了几笔罢了。”
齐泰见不惯黄子澄故作谦虚的模样,冷哼一声道:
“殿下,何不去询问一下林逸思?
严校书、董正字可是极力推崇林校书,他们能被陛下宽恕,也是因为林校书的提醒!”
朱允炆听见林逸思的名字,回想起养廉银之事,心里认可了齐泰的想法。
“林逸思年少多谋,有甘罗之相,皇爷爷甚是欢喜林逸思,倒是可以问一问他的意见。”
黄子澄十多年来饱读经文,学富五车,并不觉得林逸思能想出比此举更行之有效的法子。
于是,他自信一笑道:
“陛下欲安抚北方士子,殿下科举、监生双管齐下,北方的读书人无不感念陛下、殿下的恩德。
林校书如今沉浸于读书的喜悦,李先生又执教甚严,怎能前去打扰他们呢?”
朱允炆觉得有理,南北分榜取士即便有问题那也是比例问题。
如今黄先生解决了比例存在的隐患,他越琢磨越觉得这道安抚北方士子的策略非常完美。
没有比南北分榜更行之有效的策略了!
朱允炆对齐泰笑道:“林逸思正在读书,我不好去打扰他……
宝儿,你让御膳房的人给林逸思午膳添一份熊掌。”
“是。”宝儿应声,缓步离去。
朱允炆坐下来,照着昨晚熬夜写好的原文修改了一番,便拿着奏疏快步离去。
“黄先生,尚礼,我先去一趟太和殿,麻烦你们在这等待片刻。”
“恭送太孙殿下。”
黄子澄和齐泰齐声迎送道。
……
朱允炆含着笑意大步朝太和殿走去。
走到殿门口,他心里酝酿了一番说词,这才朝殿内走去。
只是……
今日皇爷爷为何不在?
朱允炆难以理解。
皇爷爷一向忙于政务,哪怕炎日寒冬,依旧端坐在龙椅上处理政务。
朱允炆走到殿门口,对守门的宦官问道:“皇爷爷今下午是去六部了,还是内宫诸监?”
“回太孙殿下,万岁爷到大本堂那边了。”
“大本堂?”朱允炆担心起自己的胞弟,问道,“皇爷爷这是去考察皇叔皇弟们的学问?”
“奴婢不知,据说是去看望林校书的。”
朱允炆望向大本堂的方向,有些摸不着头脑。
皇爷爷向来注重皇室的教育,不去考察他们的学问,而是去专门看望林逸思。
不应该呀……
朱允炆猜测应该是顺路去见林逸思,眼前的宦官只是恰好听见了林逸思的名字。
他再次走进殿内,望着龙椅,又念起林逸思的好。
“好些日子没见林小先生了,处理完会试的事情,找时间去看一看。”
……
朱元璋走下銮驾,快步朝太和殿走去。
守在门口的宦官见朱元璋来了,小跑过去,行礼道:“万岁爷,太孙殿下正在殿内等您。”
听见乖孙来了,朱元璋估计是二月会试的事,乐呵呵的朝殿内走去。
他很是期待乖孙能给出什么答案。
朱元璋刚踏入殿内,朱允炆便拿着奏疏兴奋的走了过去,递上奏疏道:
“皇爷爷,这是孙儿花了一晚上想出的妙招,黄司常、齐侍郎给了一些建议,孙儿添了进去。”
朱允炆说话间,朱元璋将奏疏拿在手里,边走边看。
他看奏疏往往一目三行,抓住重点来看,但看朱允炆写的就非常仔细。
等他坐到龙椅上时也才看几十个字。
看完,朱元璋沉思片刻后,眉头紧锁,沉声道:
“乖孙,咱科举取士每次录取的士子没有定额。
多的时候有四百多人,少的时候只有几十人,为的就是防止冗官冗吏。
你这增添北方士子入国子监,咱是不是得减少在国子监读书的南方士子,是不是得在科举上少收些进士?
你这第二条收心可以,但无法长远。”
朱允炆被否定了一条,期盼的问道:“皇爷爷,将科举取士分为南北榜怎么样?”
朱元璋握着手里的奏疏沉默了一会儿,存着考校的意思道:
“这法子还行,但咱让你处理的是二月会试的事情,不是科举改革,你回去再想想。”
“啊?”朱允炆急切道:“再增补三成的北方士子不就可以了吗?”
朱元璋心中早有打算,敲了敲朱允炆的额头道:
“你的法子不错,可惜不适用今年。回去好好想想,安抚这两个字怎么写,还有咱为何昨日下诏严惩刘三吾一众官员。”
朱允炆难以理解,皇爷爷一边说自己的法子很好,一边又不采纳。
这不自相矛盾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