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 穿越后我成了任人拿捏的小皇帝
- 落西楚
- 2189字
- 2024-02-24 18:00:14
要说夏泽出征最担心的人不是徐陵而是慧娘,毕竟是去打仗,要人命的东西,在知道夏泽要出征的时候慧娘连续好几个晚上都睡不着觉,但是她又很清楚儿子这是在为国出征,她没有任何立场阻止,所以在担心之余她又会帮着张罗,打仗她帮不上忙,但是在生活方面还是能帮衬着点的,能让夏泽在打仗的时候生活舒服一点也是好的。
夏泽感念慧娘对自己的关切,最近下值之后都婉拒了同僚的邀请早早的就回了府中,而夏泽也能明显的感觉到有了自己的陪伴以后慧娘和从前相比要开心很多,感到欣慰的同时心中也充满了愧疚,平时他的重心都在工作上偶尔休沐还会去和同僚部下相聚,将慧娘一个人留在府中,举目无亲,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这一年里他忽视慧娘太多了,明明接她来皇城的初衷不是这样子的啊。
出征的这一天依旧是徐陵亲自来送,这一次来的还有慧娘,只是她到底没有品阶在身,只能远远的看着。
为表对出征将士的重视徐陵亲自前来相送,远远的便能看到皇上和将领之间君臣和睦友爱相对,看到这一幕的百姓们心中更加对此次战役有信心也对大梁的未来更加有信心,君臣和睦就是一个王朝强盛的开端啊。
但是慧娘在看到这一幕之后却露出了担忧的神情,夏泽这个孩子他是知道的,看着皇上的那神情,是那么的专注柔和,要说对皇上只是单纯的忠君之心她是一万个不相信,难怪一直以来一说到亲事他就充满抗拒,原来是心中早就有人了!
但是这人是他能肖想的吗?
慧娘只觉得自己的心都要跳出来了,若是皇上不在意这件事那还算万事大吉,万一皇上对此事如鲠在喉认为自己是被亵渎了,那今后夏泽可不就完了吗。
只是夏泽出征在即,慧娘连想劝一劝都没有机会了。
夏泽离开不久之后陈明也提出了迁调,徐陵再三挽留之下不成同意了此事,任刑部侍郎赵良琢为新任刑部尚书,择日上任。
正如赵良琢所说,他要做一件事情就没有会失败的,刚上任的时候还会有人对他升任刑部尚书有所弁言,但是时间长了以后大家对他也是心服口服,实在是这人是真的找不出一点差错出来啊,有不服的人就是想找茬都找不出来。
如今百姓的生活好起来了,各行各业都在蓬勃发展,前两年徐州还传来消息发现了巨大的铁矿,经过一番勘察实验之后那座铁矿冶炼出来的钢铁品质极好,韧性极高,不像其他铁矿冶炼出来的钢铁那么生脆易断,好事成双,前些日子泸州还传来好消息,发现了铜矿,徐陵大喜,连忙派人前往勘察,要知道铜矿往往还伴随着银和锌,若是正式开采了,大梁就真的富庶起来了,以后能做的事情就可太多了。
如今国内发展的这么好也给了徐陵更多的信心,她一早就想要发展海上贸易了,不说贸易,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了解其他国家发展到哪一地步也是好的啊,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才能让大梁更好的发展。
徐陵清楚的知道闭关锁国对一个国家会造成怎样的毁灭性的打击。
不出意外,徐陵在朝堂上提出这件事的时候朝堂之上站着的官员一大半都提出了反对,还有一小部分的人则是用沉默表示了自己反对的态度。
这么多人反对要开展后续就有些困难了,但是徐陵并不准备收回这个心思,在朝堂之上环视了一周之后将目光看向赵良琢:“赵爱卿,你觉得呢,是出海,还是不出海?”
徐陵的一个问句让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赵良琢,这无疑是将赵良琢放在火上烤,若他说支持,那就是得罪了在场的其他官员们,但是他若是说不支持,就是得罪了皇上,他可是皇上一手扶持起来的啊,不管做何种选择,都里外不是人,进退两难。
大家屏息以待,看最后赵良琢要如何选择。
而赵良琢也没让大家久等,唇角微微勾起走上前对着徐陵拱手说道:“臣以为,若要让大梁繁荣昌盛,出海一事势在必得。”
这件事事前徐陵并没有和赵良琢商量,所以她也并不知道赵良琢会给出一个怎样的答案,她是相信赵良琢能够与自己心灵相通也相信赵良琢肯定能够看出航海的厉害之处的,但是万一呢,万一有个万一呢?
还好,赵良琢没有让她失望。
而在场的文武百官在听了赵良琢的说辞之后心里只对赵良琢更加的不屑,到底是皇上一手扶持起来的,也就能干点媚主的事情了。
徐陵在朝堂之上说这话就不是询问而是告知,得到了一个满意的答案之后徐陵便开腔了:“难得这朝堂上还有明白人,赵爱卿,出海一事就让你来负责,你可有异议?”
赵良琢恭敬拱手:“臣无异议,定将为皇上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徐陵点了点头,也只有赵良琢能让自己相信并且也有这个能力将出海一事办好了。
下朝之后徐陵将所有大臣都屏退了独留下了赵良琢,关于出海的事情徐陵还有很多要交代,赵良琢的能耐是有的,但是到底比不过她这个多吸取了百年经验的人。
如今赵良琢能上早朝了,和徐陵的接触也比以前多了很多,本以为这么长时间没有相处了怎么着也会生疏一些,谁知道两个人的默契都还在,对彼此的一言一行心中有数。
水运一直都是大梁的短板,在徐陵上任之前全国上报的商船一共不到一百条,也是冶州商贸做得太大常规的陆运已经满足不了需求了各地才重开了运河,商船也是在这两年增加到了一千余条。
但是走水路的船和走海运的船肯定是有本质的区别的,航海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得造船。
走进御书房,徐陵和赵良琢讨论的第一件事也是造船。
大梁登记在册的造船能手并不是很多,翻开手册数一数都不到十个,但是徐陵相信民间一定有很多遗珠,只要能将他们找出来,最后一定能够为我所用。
“这几年王明在冶州也为朕赚了不少钱,不说多了,造几艘可以出海的大船还是绰绰有余的,朕将这一切都交给你了,朕相信在两年之内你一定可以造出大船找到合适的人出海,到时候朕会亲自主持出海仪式,赵卿觉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