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最初相遇的地方

电影散场,新的一天刚刚来到,两人又分开。

这天中午,慕正光又去同学家吃饭,他看到同学家多了一个烤箱、一个微波炉。

王虹予见慕正光来了,便立即盛了一盆鱼汤端到桌上。

鱼汤色泽金黄,灿烂得像太阳底下晒的稻谷,从鱼汤中凸显出来的黑色鱼皮、白色鱼肉带着浓郁的香气,香气中似乎有甜味儿。

黄骨鱼汤,冬笋炖月牙骨,水煮基围虾,红烧肉,烤带鱼,香菇炒牛肉片,手撕包菜,依次上桌。

饭菜摆好,三人刚坐下,徐萦则就迫不及待地给他夹菜,并热情笑道:“来试一下我做的新菜,香菇炒牛肉。只许好评,不许差评。”

牛肉味道有点淡,香菇还不错,爽滑可口。慕正光品味着说出:“嗯,只有好评,没有差评。”

排骨清汤透亮如水,全是脆骨,这一点他很喜欢。

慕正光很少买菜,他不知道“月卡骨”也被称作“脆骨”。

慕正光注意到同学吃虾的速度非常快,不用剥壳,娴熟轻快。反观他自己,双手并用,撕开虾壳,扯断虾头,可谓很不美观。

午餐过后,两人到房间里密谋大事。

“今天官网上公布了一阶渐近者共有的能力,‘元素固定’,把物质世界里的一切可见可感可知的以非质量非能量的形式存在的事物,转移到质量或能量上进行保存。听起来很宏大,其实使用范围比较狭窄。”

慕正光也有同感:“如果不是因为有了渐近线后,能看到的东西更多,元素固定的使用范围就更狭窄了。”

“你下午有事吗?我想回老家取一样东西,顺便试一试元素固定,你和我一起吧。”

“好。什么时候出发?”

“一个小时后,你还可以再午休一会儿。”

“嗯。”

一个小时后,慕正光又到了同学家。徐萦则见他来了,便背起书包,准备出门。汽车站离她家不远,两人步行前往,几分钟就到了。

凭泠县有十五个乡镇,对应着十五个公交路号。其中,12路公交车从凭霖县汽车站开出,一路上停车二十几次,历经一个多小时,终于抵达终点站:鱼帆镇。

慕正光下车后说起他的奇思妙想:“公交车的速度太慢了,以后车肯定很难卖。”

徐萦则的目光扫过道路两侧的民房、树木和人群:“平时会快一些,不到一个小时就能到。今天人多,总是停车,所以就慢了。你有多久没回镇里了?”

“不到一个月。”

为了把剩下的28000元交给爷爷奶奶,慕正光上个月回来过。再往前算,半决赛结束后的那个周末他也回来过。那时,大爷爷家院子里的柿子树上挂着不少柿子,他借来梯子,站到高处,摘了十几个柿子,带走一半,留下一半。树上还剩下一些柿子,那是给鸟的。

慕正光记得上小学时他经常吃柿子,那时的柿子肯定很甜,因为他总是对此怀有憧憬。后来,也许还没到上初中,他每年吃柿子的次数就屈指可数了。上高中后,他再也没有吃过柿子。

若说原因,慕正光至少能找到两条:一、吃柿子需要等待。从树上摘下来一大盆柿子,其中熟透了的柿子屈指可数。把熟了的柿子吃完了,再想吃熟的柿子,至少得等两三天。二、比起菠萝、芒果、火龙果……柿子的味道也没有那么好,价格也没有那么便宜。

慕正光觉得今年吃到的柿子的味道,确实不如火龙果。用塑料袋装着柿子,柿子与塑料袋碰撞,皮就破了,饶是成熟到这种程度,吃起来仍有些苦涩。后来,他把柿子放进冰箱里冷藏两三个小时再拿出来吃,好像变甜了,但还是不如火龙果。

徐萦则看向家的方向:“也不是很短的时间了。你要不要先回家看看?”

“不用。”

“那好吧,你先到我家来。”

自从上了高中,慕正光就很少在镇子里到处走走了。有些事他以前记得很清楚,现在则未必,但也有些事,他至今都记得。

比如,鱼帆镇里有十七所小学、一所中学。至少上一次查询时,是这两个数字。前面那个数字或许又变了,但后面那个数字几十年来不曾变过,要想改变,可能还要几十年。

这十七所小学,他只见过五所,第一小学、第二小学、第三小学、鱼帆镇中心学校、第四小学。

第一小学在老街,地理位置比较偏僻,校外两百米内有池塘、农田,学校附近树林、空地、墓碑、废弃房屋随处可见。

有的废弃房屋只余下木门和一小段墙壁,院中长出构树、蔷薇、臭牡丹、牵牛花……高悬的构树的果、清晨时沾着露水的花,都给童年加了不少绚丽的颜色。

第二小学在新街,出门左转再左转就是鱼帆镇最繁华的地段,街道上遍布商店、餐馆、奶茶店。

第三小学和购物广场离得很近,它和二小在同一条街道。街道两侧有十几条巷子和道路,二小在巷子里,三小在路边。

鱼帆镇中心学校在医院旁边,他去看病时见到过。

第四小学最为特殊。某天,他沿着一条新修的路往前走,在视线的尽头,浓绿之中,一栋砖红和天蓝配色的建筑物格外显眼。他觉得这房子很像教学楼,便继续前进,直到看见它的全貌,果然是学校。

他和萦同学在第一小学。

曾经,一小有四个门。前门、后门,以及两个锁不上的门:墙的缺口,小卖部。

墙的缺口很窄,要低头、弯腰才有机会通过。

小卖部里有道门通往学校菜园,进了菜园再走过一道粗糙的圆拱门,就能见到厕所和教学楼了。

前门是一扇放置在墙里的薄铁门,门上有一个方形的小窗口,面向更偏僻的有废弃房屋的那条路。

后门是大铁门,门前是一段水泥路,道路两边巨木林立,绿树成荫。

上课期间前门、后门是关上的,只有到放学时才会打开。夏季,有一部分学生在家午休,当他们上学时,门会再次打开。

炎夏酷暑,火伞高张,遮天蔽日的浓绿在地上留下阴凉的影子,让大家能够安逸地站在铁门边、站在路边,等候门开。

水泥路两侧是凹下去的空地,深约五六米的大坑里长满灌木和青草,被当作垃圾堆。两侧更远一些的地方有个小水塘,曾经有同学在那里捉虾。

校门口的水泥路连接着公路,路边两层、三层的水泥房子随处可见,萦同学的老家就在其中。她家乍一看像别墅,仔细看,确实是别墅。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慕正光对别墅的定义和衡量标准无非就这几项:大理石柱,贴着瓷砖的墙壁,用栅栏围成的院子,宽大的铁门,至少三层楼的高度。

这些条件,她家都符合,并且她家还有花园。然而隐藏在富丽堂皇的外表之下的,是几乎没有装修的第三层楼,以及只装修了一半的二楼。从那以后,慕正光知道了看房子不能只看表面,还要看内在。

记忆浮现,往事倒转,现实与过往重叠,又站在熟悉的屋子面前。

徐萦则用钥匙开门,慕正光跟着她进屋。

徐萦则在花园旁边的水泥空地上找到两把铁锹,将其中一把丢给他:“拿好,我们走。”

随后,他们一起到学校“大门”。

大门已经不在,取而代之的是三米多高的砖墙。路边的树也不在了,没有了树荫遮挡,被烈日暴晒的路面,破败废旧,原先的优点,荡然无存。

慕正光上初中时偶尔还会来这里,来的次数多了,看到的变化也多了。毕业四年,学校数次装修,不仅建起了高大的围墙、崭新的食堂,连门的位置都变了。

徐萦则抬头望着高墙,眼神复杂。以前早上上学的时候,从我家到学校大门的这段路上,路边有很多牵牛花。如今,大门改成了墙,此时,也不是花开的季节。

“故地重游,感觉如何啊?”

慕正光走到墙边,拍了拍砖:“物换星移,日新月异。”

“我还以为你会伤感几秒呢。”徐萦则说的是她的猜测,也是她的心情。

“会伤感。但小朋友们有更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是好事。我们带着铁锹来,是要挖土把?你把东西埋哪了?是在大坑里吗?”

“我才不会把东西埋在垃圾堆里呢,我只是带你来看看母校,这是我们,最初相遇的地方。”

慕正光也怀念起那段难得的旧时光:“一个年级只有两个班。我和你从一年级就开始同班,之后也一直同班,真是奇妙的缘分。”

“全校前五在同一个班,剩下的随机分班。”徐萦则这么轻描淡写地说,是因为她不想让同学感到遗憾,或者说,失落。看隔壁班的成绩单、了解分班规则,这些事都不复杂,但都要费心思。若是没有这种心思,有再多经验,也难以做出这些事。

“啊……没注意过。”

“本就不值得特别关注。”徐萦则指了个方向,“我们去那边挖土。”

慕正光往远处看了一眼:以前那里是荒废之地,现在依旧是荒废之地,无人动土,杂草丛生。你选这种地方埋东西,真是有远见,兴许再过很多年,东西还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