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接到通知,本书已经确定,在12月26号中午12点上架。
通知来之前,一直在期盼上架。
真正上架了,大脑反而陷入了空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能应景。
这个故事的出现,是一个很突兀的过程,毫无预兆,就出现在脑海里,挥之不去。
从想法诞生,到付诸行动,一切都那么平淡而顺利。
很多时候,我甚至觉得,不是我在写这个故事,而是这个故事,需要借助我的双手来到这个世界。
所以仔细看书的书友会发现,书中有很多,与故事没有多少关联的论述。
这些都属于故事水到渠成,自己在表达的体现。
好不好,我也不知道,既然写下来,就保留了。
每一本书,都有自己的主旨,我也看过其他作家的作品。
热血、幽默、脑洞、爽快、诡异、黑暗……
这些都不是我擅长的表达方式,哪怕知道某一种类型很受欢迎,但做不到,就是做不到,没那个天分。
如果非要探寻本书的风格,大概就是认真表达吧。
我的写作理念,很大程度上,受到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影响。
正如书中所说,作家的创作,应该以表达出内心的想法为主,因为作品得到的赞美和利益,只是创作的附加品,如此,才能保证创作过程中的平常心。
因为这种佛系思想,作品迟迟达不到上架的标准,我也没有多少焦虑,省了不少精神内耗。
但谁还没有一个华而不实的美梦呢?
订阅、月票、推荐、评论……
这些依然是我所期待的,还请各位读者大大,多多支持。
春秋感激不尽!
接着说一说本书的风格。
读者大大们的留言和帖子,我都在看。
理想化和不争霸,算是最主要的两个点吐槽点。
理想化这个词,放在哪里都能合情合理,不会突兀,本书也不例外,大家仁者见仁,我就不多说了。
关于争霸,这是春秋战国的唯一主旋律,最终都是称霸统一。
一个人尽皆知的答案,没有必要反复强调。
所以我的主要切入点,没有放在争霸上。
避免全君主视角,其余角色全员NPC,一切只为主线而存在的单薄感。
底层百姓的视角,我最后也放弃了。
一两个例子,代表不了一个庞大的阶层,反而会给人一种,刻意表达某种需求的突兀感。
放弃这两个角度,我最终选择,从上位者的角度,去表达底层的需求。
通过上位者的日常生活,自然引出上层社会的生活状态。
通过主角爱民如子的性格,将注意力引导至底层,展示底层百姓的现状。
两个部分合在一起,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社会状态,故事背景才能饱满。
我希望以一种自然的发展状态,去壮大一个弱小的国家,最终理所当然地完成争霸这个目标。
所以前期感觉,主角没什么野心,总是做一些不搭调的事情。
每一个细节,都带着自己的使命,是未来的基石。
不存在,不搭调这一说法,只是故事线还没串联起来,显得没用。
朱元璋当乞丐的时候,绝对没想过,这辈子要当皇帝,随着实力的膨胀,这些想法才慢慢进入他的视线。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视角的局限性,不存在于读者,但必须存在于角色,否则故事会给人,角色行为不合理的降智感觉。
我始终认为,故事要慢慢看,看到局势、人物、观念的协调改变,才能算得上一个精彩的故事。
如果故事只有主线,没有其他内容变化。
故事看起来,就像一个提线木偶,不断重复完成几个固定动作。
这样的故事,读者看着无聊,作者也写得无聊。
总结一下。
故事的主线是争霸,这是毫无疑问的,只是杞国太小,还没到主角露头的时候,争霸的戏份,还需要耐心等待。
爱情线只能算辅助线,我还不至于来历史区写言情,只是故事需要推进,人物需要塑造,不得不写,读者大大们多多体谅。
最后,感谢责编培根大大,一直以来的耐心解答!
感谢一直用行动,支持我的读者大大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