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赐小鸡小鸭?”李克问道,“这些小东西从哪里来?”
“杞国不知道能不能找到擅长养鸡鸭的人,你们顺带找一些,回杞国以后,我要大规模饲养,赏赐从饲养场里取用,饲养场剩余的成年鸡鸭,统一处理,充当军粮。”
“用鸡鸭当军粮,会不会太奢侈了?”李克问道,“需要多少粮食,才能养足,充当军粮的鸡鸭?”
姒安说:“这些是专业人士该考虑的问题,我们不了解,就不要瞎讨论了。”
毛赢解释道:“普通人家饲养鸡鸭不需要粮食,只需要放出去,鸡鸭自己会找吃食,大规模饲养,我就不了解了。”
“放心,差不多的。”姒安说。
后世经验证明,规模越大,成本反而越小,只是闹病害的可能性会更高,这点姒安还是有把握的。
李克欣慰笑道:“如果可以,那就太好了。”
“还有疑问没有?没有换下一个话题。”
李克和毛赢都摇头,医疗是最简单的一部分,医馆和接生院都能自己赚取粮食,属于独立机构,不需要过分操心。
接生院稍微复杂一点,也是托了人口问题的“福”。
“接下来是教化,”姒安说,“我打算在镇邑见礼一个小学堂,教授文字、数术和道德。参军的人,子女免费入学,算是参军的福利,其他人家的孩子想要识字学习,需要交粮食当学费。”
姒安不打算搞免费教育,不切实际,还难操作。
后世普及教育都困难重重,现在干,肯定办不成。
适当收取费用,有一定的门槛,是知识该有的待遇。
也能筛选掉,天生对读书识字不感兴趣的孩子,减轻老师的需求。
他希望,不管孩子们未来想成为士兵、农民、商人、工匠,还是官员,他们都能活得很好。
他允许憨的厚孩子,不动脑筋,每年只知道勤恳种地,也能养活一家人,传宗接代。
他允许勇敢的孩子,有机会进入军队,成为将军。
他允许想要出去闯荡的孩子,成为优秀的商人。
他允许热爱杞国的孩子,能读上书,为杞国的未来添砖加瓦。
他希望,他们都有自己想要的希望和未来。
驱使一个人努力的动力,应该是理想和希望,而不是口粮和楼房。
老百姓是活生生的人,不是国家机器的血肉零件,想往哪里放,就往哪里放,想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
不能学秦国,只给士兵活路,等到六国覆灭,无仗可打,上升通道堵死,直接开启二世而亡的结局。
也不能学挫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最后皇帝的老婆孩子,都保护不了。
更不能金钱至上,除了钱,什么都可以不要,亡国灭种的钱都抢着赚。
想要做到这一点,普及教育反而是累赘,也必然会造成“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荒谬结果。
关于教育,李克很了解,高傒和国懿仲准备的书籍,就是为了官学。
“小师弟让两位老师编撰的书籍,是在为官学做准备?”毛赢问道。
“是的,”李克挑眉毛,“如果不是我,小师弟都不会想到改良文字,编撰入门书籍。”
至于姒安准备单刷这两件事的计划,当然是不说了,否则怎么凸显他的重要性。
“李克师兄当受一拜。”毛赢朝李克恭敬一拜。
姒安懒得揭穿李克,他不想太多人知道自己打算一个人搞定这两件千古佳事,这个功劳让给李克了。
“官学只是教化的一部分,官学教习还有引导教化国民的职责,当然,这也是镇邑大夫的工作内容,毛赢师兄可能想到,要教授国民什么?”
“道德和礼节?”毛赢问道。
姒安摇头。
毛赢想了想,自己都在嘲笑自己,“还没吃饱就说礼节,太早了,应该是教导国民勤劳、节俭、友善、诚信。”
姒安鼓掌说:“这些才是官学教习和镇邑大夫要做的事情,除此以外,你还应该时刻关注镇邑的风气,若是好用斗恨的人太多,就引导他们去参军,保卫国家,而不是内斗。若是吃饱以后,农户变得懒惰,你应该教会他们勤劳……总之,镇邑大夫和教习,要学会控制镇邑的风气,让镇邑的风气往积极的方向发展。”
“这些事情,还是毛赢合适。”李克评价说。
“若是需要做这些事,李克师兄和我抢,我也不会让,哈哈哈。”
姒安问道:“你们有没有需要补充的,没有就过了?”
“暂时没有。”毛赢说。
李克也是点头表示认可。
“既然如此,我们来讨论最后一个问题——法规。”
“不是司法吗?”李克问道。
“司法和规矩,司法只是其中一部分。”
毛赢点头表示认同,“小师弟请说。”
“法规,说到底就是平衡,如何平衡官员和国民的权利,让犯错者有惩罚,做好事的人有奖赏,让官员做不了贪官坏官,让国民可以保护自己的权利。”
李克问道:“小师弟想把错误和惩罚定下来?”
“不,我只打算定下罪名,不定惩罚。”
定下惩罚,需要完整的法律体系。
中国的法律起源,通常认为起始于夏朝。
到春秋战国时期,郑国子产铸刑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文法活动。
现在,还没有成文的法律条文出现,要想做出来,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姒安也不想,从头编写一部律法。
有重来的机会,姒安打算尝试全新的路线,不行再推翻重来。
国家足够小,推倒重建不是难事。
等国家变得庞大,首先考虑的就不是想不想,而是能不能了。
“惩罚不定下,如何惩罚罪犯?”毛赢问道,“全靠镇邑大夫自行判断?这显然不行。”
李克说点头说:“镇邑大夫的权利太大,不利于国家稳定。”
“如果交给国民呢?”姒安问道。
毛赢摇头,“国民那么多,听谁的?”
“所以我打算,国民和镇邑大夫一起决定惩罚的轻重,镇邑大夫想要包庇罪犯的时候,有国民施压;国民商议的惩罚过重,有镇邑大夫约束,双方互相制衡。”
姒安很清楚,自古以来,华夏民族都是嫌弃激进派过于保守的激进派,由他们共同决定惩罚,一定能让罪犯,到死都在后悔自己犯下的错误。
这样的法律才有威慑力,才能避免刑法变成罪犯保护法。
为了防止所有惩罚都是“砍了了事”。
需要给罪犯认罪自辩的机会,让镇邑大夫给国民解释清楚,再交给国民陪审团,让他们通过最朴素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商议惩罚力度。
合理,镇邑大夫认可,当即宣判;过重,镇邑大夫充当保守派缓和。
若是鹰派和鸽派分歧太大,谈不拢。
镇邑大夫再向上级申请特殊审判,由上级、甚至朝堂来定夺。
三方势力都能影响,却都不能独自掌控生杀大权,才是最合适的平衡。
才不会出现,一句话干崩整个道德体系的荒诞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