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中的烧烤大会还在继续。
酒酣耳热之后,晋周和新出炉的狄矫以及狄人首领又聊了很多。
首领说起戎狄之间的情况,表示他们目前七零八落地分为无数个部落,互相之间时而和好时而互相争战。有些势力大的部落就喜欢捉拿小部落的人口作为奴隶,还经常卖给晋人、秦人等。
而狄人之中有些氏族一直声称自己与周人、晋人是亲戚,这部分人是最喜欢与晋人做生意的。
“下臣与国君的狐冲县令已经很熟悉了,他就是姬姓狐氏的狄人,不过他家里人下臣却没见过,不知道流落到哪里去了,也许是到西方去,和那些高鼻深目、头发卷曲的人去行商贾之事了。”
晋周皱起眉头,回忆着这个时期中亚的情况,但是没什么有用的信息,只记得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应该就是这时期建立的。也许可能就是波斯人吧,或者是米底?太远了,基本上不可能有直接的联系。
这场原生态的宴会一直持续到很晚才结束。晋周半醉着仰躺在草原上,看着天空中熟悉的星空,身边虽然物人皆非,但繁星却亘古不变,照耀着古今。
鼾声已经响成一片,那些不久之前还在狂饮的戎狄骑士们就这样天为被地为床地睡下了,看样子已经习惯了风餐露宿。晋周起身钻进侍从搭好的大帐里,很快也睡着了。
第二天晋周并没有着急离开,而是就地与狐冲等人商议起选拔轻骑的细节。
戎狄骑士善于骑射,晋周希望轻骑营同时装备长槊,同时起到冲击骑兵的作用。实际上这已经不完全是轻骑兵了。
但晋周仍然叫他们“轻骑”,因为他们与后世具装骑兵还有很大区别。
从掌握在晋周手中的各县开始选拔轻骑倒是没问题,但数量肯定多不起来,因为骑兵队马匹的要求,比耕地、拉车用的马要高得多。
目前晋周手里满足要求的马匹也就一千匹,按照一人三马的标准,能组建三四百轻骑兵就不错了,一人二马也只有五百骑。骑兵的开销也比步兵大得多。看来这战马生意不能停。
晋军的马匹并不全在晋周掌控之下,众卿手中,也掌握着大量马匹,晋周并不能随意征用。还有就是乘马御手中的马匹,名义上是晋国的,要满足四军的需求,而不是公族自己的私产。
“说来说去,还是得靠自己人。”将此事全权交给狐冲和长鱼矫之后,晋周一路感慨着回到新绛。
接下来他要做的,就是选拔自己人:公学的第一场考试。晋周给它起了个名字,不叫高考,也不叫殿试,而是“公试”。选拔人才,为公室效力,是为公试!
参加公试的人选很明确,就是公学中收罗的各没落贵族家庭出身的士人。当然,也有个别中等贵族派来投机的,比如祁午。
“听说祁午这次也参加了巡视组?”晋周询问叔向,得到了肯定的答复。
“祁午此子表现颇为积极,他对国君的新政掌握熟练,能说服各县行国君之政,也是因为祁午能够说明利害,还能将新政如何推行讲得清清楚楚。”
晋周点点头,心想这家人如果像左传里记载的只会装模作样道德绑架,那自己绝对是不会重用的。不过现在看来,还是有点能力。
“还有一事,宋国鱼石曾经来求见下臣,说他们也想参加这次公试!”叔向说。
晋周有点惊喜:“哦?他们来晋国刚刚半年吧?寡人让他们到各县去做县吏,他们做得如何?”晋周猜想,这帮人都是贵族出身,按理说应该有些治民之才,可谁知道他们能不能理解自己的新政呢,没准会迂腐起来,屁都做不好。
叔向说:“据下臣观察,这五人为县吏,确实比一般士人要强一些。下臣看得出来,这五人之中,其余几个都有点心灰意冷,言语间觉得自己必要降为皂隶了。但是鱼石不同,他一到晋国,就搜罗了些国君著作研读,还抄录了送给其余四人,让他们专心为国君做事。在下臣率巡视组正好到达曲沃县之时,鱼石还亲自来求见,请求下臣能给他完整的《晋侯语》。”
“当然可以给,寡人写《晋侯语》不就是为了教化晋国上下,有教无类,存灭继绝。”
叔向赶紧行礼:“下臣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所以确实给了鱼石。没想到他听说公试的事情之后,趁着前几日的休沐,居然连夜赶到了新绛,对下臣表示也想参加公试。”
晋周知道了,这是鱼石在为挽救桓族前途做的挣扎。历史上宋国桓族政治斗争失败后就湮没无闻了,应该是在晋国变成了庶民。其实他们已经是县吏了,主动参加公试,应该是想示忠于国君,害怕自己这样没有根基的外人,在竞争激烈的晋国朝堂再次被打压。
真是难为他了!
“自无不可,彼辈既然事情做的不错,也是大族出身,寡人可以特批其参加公试。”
晋周说着,拿出几张纸来:“至于这笔试的试题,寡人也已经亲自出好了。”
叔向定睛一看,笔试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考察士人对《晋侯语》的掌握程度,有的是给出上文,要求士人填写下文;有的是给出开头和结尾,要求默写出全文。
叔向不知道的事,晋周出这些题的时候有一种报复的快感。穿越之前受过的苦,也要让两千五百年前的祖先尝一尝!
第二部分则是论述自己在为政的实践当中,有何得失。这些士人很多曾在各县“实习”,做过几天县吏,有些主持过丈量土地、划分什伍的工作;有些经常在工匠之中厮混。晋周想要看看他们到底动没动脑筋,想想自己到底在做什么。
第三部分是要士人写个小作文,叔向一看题目,有点吓人。
“论晋政之失!”
“如何?”晋周问道,“为士者,当思君之所思。寡人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公室之士当然也需要考虑,何为不善。”
其实晋周早就在即位之初就已经把先君和诸卿族都批判过一番,如果众士人有心的话,应该能打听到只言片语。如果他们上道的话,只要把晋周这些话改头换面发挥一下,就可以算是思想上的投名状了。
一方面要有策名委质的流程,另一方面也要公开表明,自己思想上也是与国君一条心,字一写出来,大家都能看得见!如果心里有别的盘算,写了晋周不爱看的,那仕途可能就不会顺利了。
至于会不会有意外的惊喜,且等等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