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大任看完信函后,也是满脸的难以置信,随后又掐指算了一下,跟帅位上的高大节(注:即高大杰、高得捷)说道:
“豹帅,殿下刚过生辰,应该是算十一岁了。”
可是,就算殿下十一岁,也不过是个娃娃,怎么可能会想到这样的问题?
莫非天纵奇才?
韩大任有些疑惑,甚至怀疑是不是有人假借吴世璠的名字来招摇撞骗。
韩大任曾做过吴三桂的侍卫,对吴三桂忠心耿耿,同时对吴三桂身边人的情况,也是比较清楚。
他和董重民两人,都是侍卫出身,两人从吴三桂身边出来后,一个往东来江西,一个南下到广西。
两人的武艺、军阵被吴三桂调教多年,水平都差不多。
但是,两人性格却是大相径庭。
韩大任性格温和、待人亲善,为人稳重、谨慎,在吴藩高层眼中,就是个没背景、有能力、胆小听话的老实人。
于是被派到高大节军中,做他的副帅,替高大节拾遗补缺。
高大节是吴藩麾下第一猛将,论打,没人打得过他。
也正因为如此,高大节向来目中无人,连说话都是拿鼻孔向人。
除了吴三桂,就只有吴国贵和马宝能入他的眼,连老帅王尚珍之子王屏藩、吴三桂侄子吴应麒他都看不上,更别说其他人了。
这个“其他人”,就包括韩大任和袁州棚民军。
韩大任知道高大节看不起他,但被高大节看不起多了去了,很正常,他倒也不生气。
反正冲锋陷阵主帅上,他这个副帅就做主帅看不起的接待工作。
康熙十三年( 1674),吴军陷长沙后,飞马檄文江西各地。
原郑经部将陈升、柯隆、李良等人在投降清廷后被安置在龙泉县垦荒。
收到吴三桂的檄文后,几人率领闽粤流寓在龙泉的数千人反清,执龙泉县知事张芫。
逾月,清军都统甘某率军至龙泉县,龙泉人王自功率众为清军前锋,复占县城,陈升等人败走。
陈升等人逃到吴军后,就是韩大任主动接待,而陈等人,也成了韩大任的直属部将。
五月,袁州棚民军统帅朱益吾乘机乌合讧起,接引韩大任、陈尧先攻陷萍城,立营高岗舖。
七月,吴军攻入吉安、袁州、安福等地。
八月,清军护军统领桑额领重兵进驻袁州、吉安、赣州各府。
吴军退兵。
是年,庐陵县罗、蓝、雷三姓,龙泉陈升,以及泰和、永新等地民众纷纷起兵,响应反清附吴(三桂)。
康熙十四年,韩大任攻入永宁县,当地义军纷纷接应。清廷知县杨显宗率清军守城抵抗,终被起义军战败,城破身亡。
韩大任接着又率部攻占永丰县。(注1:)
总得来说,那些一直以来被高大节所看不起的州县,以及战力低下、出身卑微的棚民军和当地反清武装,基本全都是身为副帅的韩大任出面来安置、安抚的。
可以说,没有韩大任,江西的“湖西道”(辖吉安府、临江府、袁州府),吴军就没那么容易拿下和守住。
韩大任这种性格和能力,是个优秀的佐贰官,但这也意味着守成有余,进取不足。
一旦身为主帅的高大节有什么意外,身为副帅的韩大任将无法掌握大局,带领大军寻求出路,只能困守一地。
历史上,就因为高大节抑郁而死后,韩大任拘束于吉安一地不敢突围。
甚至在被喇布的十万大军团团包围、吉安缺粮、士卒无食的情况下,在军中有猛士自请出城与清军一战,都被韩大任所不许。
麾下总兵鲁某不服,违令带百余兵丁出城,杀得清军大败,竟然把清军的营地大觉寺给夺了下来,吴军在大觉寺吃饱喝足,缴获颇多后,再慢悠悠地回城。
城中吴军见鲁总兵获胜,“不俟令,鼓噪而出”,直奔清军主帅大营——螺子山。
清军完全没有防备,被吴军突入中军,满清的简亲王喇布、将军希尔根、额楚等人仓皇弃营而逃,连象征统帅的蜈蚣旗都丢了。
吴军当着清军的面,在围城的清军帅营里大吃大喝,“入垒掠饮食,纵酒大醉,载捆而返”。
这也是清军入关以来,第一次被人突入中军,夺取帅旗。
而且还是在重兵围城的情况下,被人突破中军,丢旗弃甲。
满清几个皇族统帅,喇布、勒尔锦、董鄂、尚善被世人称为“废物”,的确没有冤枉他们。
麾下有这么猛的官兵,韩大任都不敢拼命,反而对出城士兵予以严惩。
而他自己又没主意和胆气突围,只能血书求救于吴三桂。
后来,吴三桂调了马宝、王绪、陶继智各率3000兵马前来救吉安。
在吉安城外跟十万清军血战,清军三战三败,吉安城内的韩大任都提不起一点勇气,予以响应。
马宝等人无奈,自知无力解围,遂撤兵退走。
马宝等人退兵后,韩大任彻底孤立无援,但又不敢降清,最后决定突围。
在突围前,韩大任令军队向清军发射炮弹,击鼓,未曾想,清军以为是劫营,“各营兵惊扰,惶乱不止,至天亮,始知大任逃跑,但惧怕大任兵精,不敢追,任其逃遁。”(注:参见《清圣祖实录》、《庭闻录》、《平吴录》)
十万清军,竟然不敢追击被围了200多天后断粮而逃的吴军。
韩大任逃出吉安重围,奔宁都、乐安诸处屯扎。
而后又逃往万安、泰和等处,站不住脚,再奔往兴国宝石砦、永丰与庐陵之间,复奔阆川洞、白扬坳。(注:参见《清圣祖实录》)
康熙十七年正月初二,在江西一个叫老虎洞的地方,吴军与追剿韩大任的清军大战,被杀6000余人,营盘被烧毁,总兵、副将等300余员被擒杀,大任势穷而降。(注:参见《清圣祖实录》)
投降后的韩大任部官员954人,兵丁13319人,被清廷调到福建打刘国轩。
此为后话。
而相比起韩大任,董重民明显胆子更大,性子也更加洒脱,沟通能力也更强。
仅以口舌之利,就调和了广西将军马雄和抚蛮将军孙延龄那个小屁孩之间的那点龌蹉,甚至还鼓动他们一同出兵广东。
不付吹灰之力,广西就彻底倒向吴三桂,还连陷粤西数府,兵逼广州,听说董重民已经被吴三桂任命为广东提督了。
想到与自己同为侍卫出身,官运上却比自己好得多的董重民,韩大任就有些不好受,不由得感叹同人不同命,而且内心里面也是犹豫不决,不知道要不要主动向夏国相、吴三桂坦白。
就在韩大任胡思乱想的时候,听见高大节满不在意地对来人说。
“你回去跟世孙说,就说我知道。”然后就摆了摆手,让来人退出账外,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
毕竟听一个娃娃在千里之外的指挥,要是说出去,他高大节得被人笑掉大牙,即使这个人是大王的孙子。
吴成鳌也是无奈,拱手告退。
反正他送信的任务已经完成,至于他豹帅听不听,那就不关他的事了。
韩大任身为副帅,主动替高大节送吴成鳌出帐,以尽地主之谊。
“吴将军接下来要准备做什么?”
韩大任和吴成鳌并肩而走,很是亲切地询问道。
“禀韩帅,殿下交代我到了吉安后,还要往东走,到耿王那里去。”
“喔?是要做什么?”
韩大任很是好奇,怎么这个世孙花样那么多?
吴成鳌摇了摇头:
“不知道,反正我只是奉命行事。”
说完,吴成鳌向左右看了看后,低下声对韩大任在耳边轻声说了句。
“韩帅,殿下交代了,有个密信要亲自交给你。”
说罢,在确保无人之时,把袖口中一顆密封的蜡丸,交到了韩大任手中。
韩大任有些吃惊,但也没有声张,只是偷偷的藏好后就说。
“既然你还有军务,那我就不招待了,我让人准备好马匹干粮,你休息一晚,明日再走。”
吴成鳌听后大为感激。
半个多月的长途奔袭,也没睡上一顿囫囵觉,要不是年轻底子好,他身体都快散架了。
于是也不客气,就随韩大任安排的小厮到客栈休息。
等吴成鳌走后,韩大任看左右没人,才拿出那颗蜡丸,将其打开。
等打开之后,韩大任看到里面的字,彻底不淡定了。
里面只有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
“将军,在色勒府上那事,我已知晓,切勿向王爷爷或者大姑父上报而致使将帅阵前相疑。我做主,那些都赏给你们二人,你是忠臣,好样的。吴世璠。”
这怎么可能!!
韩大任瞪大着眼睛,一脸难以置信的样子。
他怎么可能会知道的??
难道是有眼线?!
这……那些都是亲兵啊?!
韩大任瞬间冷汗直流,一股莫名的恐惧顿时弥漫全身。
吴世璠轻飘飘的一句话,直戳他心中的惊慌。
因为不久前,就在刚刚攻入吉安城的时候,吴军杀入吉安守将色勒的府邸,在色勒的府邸地窖中,查抄出色勒搜刮吉安百姓的数万两银两。
高大节见钱眼开,胆子也是大,就跟韩大任商量私吞掉这些钱。
面对高大节的要求,胆小怕事的韩大任不敢拒绝,但事后却总是坐立不安,怕私吞钱财这事被暴露出来,会被吴三桂追究责任。
这些日子正犹豫着要不要向夏国相或者吴三桂报告时,恰好吴世璠的这份信来了。
既然有了世孙这封信,意味就有人肯给他撑腰,就算将来打官司打到王爷那里,他也是有理由的嘛——为了避免将帅不和。
既然不用得罪人,又有钱拿,出事了又有人撑腰,那还告个毛密?安心的拿钱就好嘛。
想到这里,韩大任也是心中大定。
但回头一想,既然世孙能在我身边放入,那萍乡那边的事情,莫非也是真的?
袁州那边真的埋伏下了人马在等我们?
韩大任越想越怕。
一旦真如世孙信笺上所说,夏帅抵挡不住,萍乡被攻破,那么长沙就直面清军兵锋。
而清军南下占领永新,我三万大军退路被堵,那这吉安就是被武功山围起来的一块飞地。
若是能突破袁州还好,若是突破不了,后撤之路又被堵死,那届时这几万人马被困在吉安这个地方,早晚得被活活饿死。
不行,绝对不行!
有备无患,君子不立危墙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