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陆家(2)

随着陆康话音落下,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孩应声而入。他身着锦衣,眉清目秀,看起来颇为英俊。他走到陆康身旁,低头恭敬地说道:“父亲,您找我?”

陆康指着王也说道:“这位是江东孙将军的谋士王先生。王先生,这位是我的儿子,陆逊。”

王也端详了一下陆逊,心中不禁赞叹。这就是历史上的江东四杰之一,但如今见到真人,仍觉得惊艳。他心中暗自思量,这样的人才,若是能为我所用,定能助我一臂之力。

于是,他开口说道:“陆公子一表人才,想必以后也是一位有才华的青年。我听说陆家在江东也是人才辈出,今日得见公子,实属幸事。”

陆逊听后微微一笑:“先生过誉了。”随后看向陆康,“不知父亲让逊儿过来有何事?”

陆康看着陆逊说道:“逊儿,王先生提议我们陆家和孙家两家结亲,以稳定江东局势。我希望你能代表陆家,与王先生一同商议此事。”

陆逊听后微微一愣,随即点了点头:“既然父亲有命,逊儿自当遵从。”

王也见状心中暗喜,他知道自己的计划已经成功了一半。接下来,他需要与陆逊深入商议,争取让陆家同意结亲之事。

就在这时,陆康看着王也,目光坚定而恳切:“王也先生,我深知您为人正直,学识渊博。我有一个不情之请,希望您能收我儿子陆逊为学生,教导他成才。”

王也微微一愣,没想到陆康会提出这样的要求。他心中不禁有些疑虑,毕竟他与陆家并无深交,而且他自己的生活也尚且飘泊不定。但他的脸上并未露出过多的惊讶,只是淡淡地回应道:“陆公,您的赞赏让我受宠若惊。只是我的才学有限,并无资格为人师表。”

陆康听出了王也的推辞,但他并未放弃,他深知王也的智慧和才学是值得信赖的:“先生过谦了。我了解您胸怀大志,学识渊博。您若能收陆逊为徒,我感激不尽。”

鲁肃在一旁看着两人的对话,心中暗自赞叹陆康的决断。他知道王也的智慧和才华,也深知这对陆逊的成长将有莫大的帮助。于是,他轻轻地咳嗽了一声,插话道:“子益啊,您就不要再推辞了。陆公所言非虚,收下陆逊为徒也是对您才华的肯定。”

王也看着鲁肃那坚定的眼神,知道这件事已经不是他所能拒绝的了。他微微一笑,心中暗叹一声:“既然陆公如此看重我,那我就却之不恭了。只是我有言在先,若教得不好,还请陆公不要责怪。”

陆康大喜过望,眼神中流露出深深的期待。他走到陆逊面前,双手扶住陆逊的双肩,语气中充满着激动:“逊儿,你能有此机遇,拜入王也先生的门下,是莫大的福分。你要好好把握,努力学习,不负先生的期望。”

陆逊恭敬地低下头,语气坚定地回答道:“父亲,孩儿定当竭尽全力,不辜负您和先生的期望。”

陆康满意地点点头,然后转过身,对王也深深地一揖:“王也先生,我陆康代陆逊谢过先生。先生若不嫌弃,请受我一礼。”

王也忙侧身避过:“陆公,这可使不得。我收下陆逊为徒,是看在他天资聪颖,心性纯善。您如此大礼,我可受不起。”

鲁肃在旁看着,心中对王也的谦逊和陆康的诚恳十分赞赏。他插话道:“既然如此,我看拜师仪式就简单一些吧。陆逊,你就向先生行三叩首的大礼,然后先生赐你一句箴言,作为你学艺的指引。”

陆康闻言,看向鲁肃,眼神中充满感激。他明白鲁肃的意思,鲁肃这是在帮他陆家。

陆逊听到鲁肃的话,立刻走到王也的面前,跪下磕头行礼。他按照鲁肃所描述的礼仪,恭恭敬敬地向王也行了三叩首的大礼。每一叩都显得无比虔诚,仿佛在向自己的未来宣誓。

王也看着陆逊那虔诚的模样,心中不禁有些感动。他扶起陆逊,温和地说道:“陆逊,从今往后,我们就是师徒了。我希望你能秉持诚心,虚心学习,不负所望。”

陆逊恭敬地回答道:“先生放心,我一定不负您的期望。”

王也点点头,然后从怀中取出一块温润的玉佩,上面刻着一个“谦”字。他将玉佩交到陆逊手中,道:“这块玉佩你收好,时刻铭记在心。记住,学艺先学做人,人以谦和为贵,以退为进。”

陆逊接过玉佩,紧握在手心,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知道,这块玉佩不仅代表着先生的期望,更是他未来努力的方向。

陆康看着这一幕,心中无比欣慰。他知道,有王也这样的师父教导,陆逊的未来定能一片光明。他再次向王也行了一礼:“王也先生,我代陆逊再次谢过先生。今日之事,我定会铭记在心。”

王也还礼道:“陆公言重了。我收下陆逊为徒,也是希望他能在乱世之中为百姓某福,为苍生立命。希望我们共同努力,让天下归一。”

鲁肃看着两人言语间透露出的真挚情感,心中十分感动。他知道在这样的乱世之中,真挚的情感尤为难得。他默默地祝福着他们师徒二人,希望他们能够在这乱世中相互扶持,共度时艰。

半小时后…

王也与鲁肃并肩走出了陆家的大门,微风吹过,两人的衣袍轻轻飘动。王也的脸上始终带着一抹淡然的微笑,而鲁肃则显得略微有些沉重。

“子敬兄,我们得赶紧将陆家同意结亲的消息告诉孙策将军。”王也轻声说道,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坚定。

鲁肃微微点头,心中明白这只是一个借口。他们真正的目的,是讨论接管陆家兵权的事宜。局势瞬息万变,他们需要为此做好准备。

两人信步而行,走到了一个幽静的地方。王也停下了脚步,目光深邃地看着鲁肃:“子敬兄,你认为何时接管陆家兵权比较合适?”

鲁肃沉默片刻,慎重地回答:“子益啊,此事需谨慎对待。过早或过晚都可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王也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他明白接管兵权的重要性以及其中的微妙。他们需要的是恰到好处的时机,既能巩固联盟,又不会引起不必要的纷争。

经过一番深入的讨论,他们决定暂时保持现状,密切关注形势的发展。在乱世之中,唯有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审慎的态度,才能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