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中国产业工人的第一个党支部

1921年秋,毛泽东来到安源煤矿,了解工人情况,向工人进行宣传。安源煤矿自1898年清政府开采以来,官僚买办和德、日资本家在这块“黑金”宝地留下了一部残酷剥削与压迫中国工人的历史,安源煤矿和株萍铁路的17000名工人过着地狱一般暗无天日的生活。中共一大确定了工人运动作为此时工作的重点,毛泽东首先选择到安源开展工人运动。当时,他担任中共湖南支部书记、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主任。由于安源位于江西、湖南两省交界处,所以安源工人运动属于湖南党组织领导。毛泽东利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主事的身份作掩护,住在安源八井方44号的老乡毛紫云家里。这位润之先生待人很和气,所以,周围的人都很尊敬他。

到安源煤矿不久,毛泽东就要去矿井里参观。他换掉教书先生的打扮,穿上一身青布衣裤,提着一盏油灯,跟随领路的人猫腰爬进了矿洞口。这里是另外一个世界,一片黑暗,越往里走,通道就越潮湿,也越狭窄。领路的人说:“润之先生,就看到这里吧。里面很矮,有的地方要伏着身子才能过去。要是遇上冒顶、穿水、瓦斯爆炸,那就更危险了。”毛泽东瞧了瞧旁边正背着煤艰难爬行的工人,说:“工友们天天在这里做工都不怕,我看看还有什么好怕的。”这样,毛泽东在一位工人的引导下,来到了工人最集中、环境最恶劣、危险最大的采煤掌子面(坑道施工中的一个术语,即开挖坑道时不断向前推进的工作面)。此时,毛泽东已是浑身煤灰,满头大汗,可他毫不在意。通过闪烁的煤灯,毛泽东看到了奴隶般的“煤黑子”们个个赤身裸体、瘦骨嶙峋,身上沾满了煤灰,汗水从头上往下流淌。有几个工人正在挖煤,每一镐下去,煤炭大块大块地往下掉,巷道里顿时灰尘四起,呛得人直咳嗽,眼睛也睁不开……

毛泽东关切地问一位工友:“你们为什么不穿衣服呀?”那位工人叹了一口气,说:“穿什么衣服!劳工三尺布,又当帽子、又当裤。在井下,我们用这块布当包头和矿帽,出了井就围在下身当遮羞布。”

工人们得知毛泽东是一位教书先生,都感到很新鲜,又见他的态度如此和蔼可亲,都纷纷放下手上的活儿,凑到毛泽东的周围。

“你们在井下一天干多长时间?”毛泽东问。

“天没亮下井,天黑了上去,少说也有12个钟头。”

“一天挣几个钱?”毛泽东又问。

“毛先生,我们工人是做牛马活呐,整日在井下拼死拼活地干,一天只能赚到12个毫子,有时只有8个毫子,工头却总找茬子,想方设法扣我们的工钱。这点儿钱只够吃猪狗食的。”工人们你一言、我一语地抱怨说,“我们像牛马一样干活,还经常挨洋人、把头的皮鞭子。”“少年进炭棚,老来背竹筒,病了赶你走,死了不如狗。真不是人过的日子!”……

毛泽东听了直摇头,感叹地说:“你们的生活真苦,真是世上少有啊!”

有位年长的工人叹口气,绝望地说:“毛先生,是咱命苦呀!”

毛泽东拍着这位老人的背说:“不是命苦。受苦不是命里注定的,而是洋人、老板、把头剥削我们的结果。”见工人们对“剥削”这个词非常陌生,毛泽东就向他们解释,“比方说,你们一个人一天挖30筐煤,卖掉后,洋人、老板和工头都把钱拿走了,只给你们不到半筐煤的钱,这就是剥削。他们不劳动,为什么能吃好的、穿好的呢?这就是因为剥削了工人的挖煤钱。”

工人们听后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似乎悟出了一点儿道理。有工人问:“毛先生,那我们的苦命能改变吗?”

望着这一双双渴求解放的眼睛,毛泽东坚定地说:“能啊!只要工友们团结起来。”看见工人们又是满脸疑惑,毛泽东随手捡起一块小石子,耐心地解释说,“比如说吧,路上有一颗小石子,老板一脚就可以把它踢到边上去。如果把许多小石头掺进石灰,粘成一块大石头,就会像磐石一样坚固,不要说小老板,就是大老板、洋人也搬不动了。只要我们捏成团,就比大石头更难对付了。”

一席话,既生动,又通俗,工友们听了,心中豁然开朗。在毛泽东的启发教育下,工人们看到了自己的力量,破除了迷信,萌动了要斗争、要革命的思想。

这一天,毛泽东在井下待了整整6个小时。傍晚,毛泽东走出矿井,来到了“工人餐宿处”。这里是一排排鸽子笼似的小房,房间里挤放着一行行3层木床。床上臭虫成堆,气味熏人。就是这样的小房间,平均每间要住80个工人。毛泽东爬上3层床,揭开工人油渣似的破被子查看。他还尝了工人们吃的霉米饭。一天的参观下来,毛泽东耳闻目睹了工人们的深重苦难。

为了把工人发动起来,毛泽东下工地、钻矿井,经常出入于工人之间,和他们谈心、交朋友,了解他们的思想和生活。当时的大多数工人都没有什么文化,缺少知识,迷信思想也很重,不知道自己受压迫、受苦难的根源是什么,只是埋怨自己命苦、“八字”不好。毛泽东了解这些情况后,决定开办工人夜校,一面教工人学些文化知识,一面向他们讲解革命道理,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

毛泽东经常到夜校给工人们上课。他善于联系工人们的生活和思想,用生动形象的话语讲明大道理,工人们都能听懂,而且印象很深刻。一次,毛泽东去长沙人力车工人夜校讲课。他首先在黑板上写下“工人”这两个大字,然后转过身对工人们说:好些工友埋怨自己命苦,说工人没出息,其实,工人的力量最大。大家不是说“天”最大吗?什么是“天”?大家看,“工”和“人”两个字连起来就是“天”。毛泽东边说边把“工”和“人”两个字连起来写出了一个“天”字。工人们听了毛泽东生动的讲述,顿时心中明亮,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

12月,毛泽东和李立三等人再次来到安源,住在一个十分简陋的小店里。在这里投宿的尽是逃荒谋生、挑炭糊口的苦劳力。白天,毛泽东、李立三深入各处访问工人,晚上约一些工人到客店里座谈。他们关切地询问工人们的生活、家庭等情况,向工人们深入浅出地讲述革命道理。他们启发说:矿是资本家开的吗?煤是资本家挖的吗?不是,全是我们工人!工友们流汗出力、创造财富,却一无所有,这合理吗?毛泽东鼓励工人们:什么都不要怕。只要工友们团结一心,什么天翻地覆的事都能做出来。五四运动,各地工人举行大罢工,反对《二十一条》,反对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3个卖国贼不是都被打倒了吗?为了说明团结的重要性,毛泽东顺手拿起饭桌上的筷子说:一根筷子一折就断,一把筷子就不容易折断;一个人的力量算不得什么,团结起来才有力量。工人们听后,纷纷要求组织起来。毛泽东向工人们讲述了组织起来的具体办法,提议要以解除工人所受压迫与痛苦为宗旨,将路矿两局全体工人组成一个团体,并给这个团体取名为“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并当即商定由李立三常驻安源指导一切。

1922年2月,中国共产党在产业工人中的第一个支部——中共安源路矿支部成立,有党员6人,李立三任书记。5月1日,安源路矿工人第一次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举行盛大集会和游行,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宣告工人俱乐部成立,李立三任俱乐部主任。在全国1923年工运低潮中,安源党组织坚决执行了毛泽东制定的“弯弓待发”的策略,使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不仅巍然独存,而且取得了新的胜利和发展。安源成为当时党组织聚集和保存干部的堡垒、培养人才的学校、创造经验指导工人运动的基地。这样显著的成绩,是和毛泽东的正确指导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