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华夏五大艳后之皇嫂张嫣

朱由检一咧嘴,憨憨的道:

“孙儿愚蠢,还望老祖宗和皇嫂多多指点……”

张嫣深深的看了他一眼,撇撇嘴道:

“想来陛下早有定计,不知用了什么法儿,轻而易举便赚得魏忠贤俯首帖耳,却骗得我等着急上火,倘陛下愚蠢,我们又算什么?”

“嫣儿……”

宣懿昭妃轻轻在她手背上拍了一下,拉着便走,低声道:

“你的话,太多了!”

张嫣低下头,不再多言,便搀着宣懿昭妃出门,朱由检跟在后面,瞅着张嫣那窈窕婀娜的背影,心头一片火热。

之前是身单力薄,如履薄冰。

如今金手指降临,万事不愁,是不是该犒劳一下自己了?

待出了宫门,忽道:

“老祖宗,孙儿想请教皇嫂帮个忙!”

有事你刚才不说?

张嫣心中疑惑,驻足问道:

“陛下有何吩咐?”

朱由检摊开手,摆出一副弱小可怜又无助的模样,眼巴巴的道:

“魏忠贤向来奸猾,未必可信,须得两手准备,打算去英国公府上一趟,只是小弟年幼愚蠢,怕有疏漏,所谓一人计短,二人计长,皇嫂一向睿智,不如同去商议,如何?”

话虽然没毛病,但表情也太过滑稽了吧?

张嫣自入宫以来,一向行止端庄,母仪天下,哪见过这种嘴脸?

一时没绷住,“噗嗤”一声,忙抬起纤纤玉手,掩住殷桃小口,嗔怪的看着这个显眼包,反问道:

“陛下不是早安排好了么?”

史传张嫣艳绝天下,与春秋时期的夏姬、魏文帝皇后甄氏、北齐文宣帝皇后李祖娥、隋炀帝皇后萧氏并称中国古代五大艳后。

周皇后也算是顶级美人了,可与她一比,又逊色不少。

毕竟张嫣当初是待选皇后,从全国遴选的五千名美女中连过“八关”而胜出的当世第一美女,周皇后只是王妃。

七十选一,起步就低了。

再者,周皇后才十六,身段儿还没长开。

张嫣就不同了,十五岁入宫,现在刚好二十二岁,雍容典雅,面如观音,眼似秋波,顾盼生姿,此时一笑,更是风华尽显,浑身上下处处散发着蜜桃般的致命诱惑……

朱由检看得一呆,宣懿昭妃顿时眉头一皱。

你个小寡妇,老公新死未葬,尽跟小叔子乐呵什么?

倒还顾着她面子,并未挑破,只轻轻在她手腕上捏了一下,张嫣冰雪聪明,已然惊觉,自知失仪,忙敛去笑容,板着脸道:

“太祖训示,后宫不得干政,陛下自去便是了!”

这么好的机会,怎能不去?

朱由检一听,神色愈发凄苦了,扭头就告状:

“老祖宗,若过不去这坎儿,咱们一家老小必死于阉贼之手,哪儿还有什么皇帝、后宫?国难当头,事急从权,倘太祖有灵,当也不会怪罪,孙儿登基至今,孤立无援,难道连嫂嫂也不愿出手相助么?”

果然是隔代亲,宣懿昭妃一见朱由检这可怜模样儿,顿时就心软了,神色愈发慈爱,便松开张嫣手臂,劝道:

“皇帝已有定计,想来也没大事,嫣儿去听听也好!”

老祖宗都发话了,还能怎样?

到底人老成精,她说的是“去听听”,就避开了“后宫干政”之嫌,且张嫣对朱由检这忽高忽低的智商确实不太放心,低低的应了一声,便与朱由检一道送走了宣懿昭妃。

皇帝出行,自然要大摆仪仗,还得等一会儿。

二人回到殿中,一时无话,朱由检得偿所望,心情大好,趁张嫣在那摆扑克脸,便大大方方端详起这绝世容颜来。

目光灼灼,张嫣也有些吃不消。

有这么看嫂嫂的么?

暗暗一叹,眉头微颦,又是另一番风姿。

张嫣初入宫时,朱由检才九岁,懵懵懂懂,见哥哥身穿黄袍,威风凛凛,宫人无不俯首帖耳,居然问小木匠——

你这官儿,我可做得?

小木匠性子和善,也不生气,笑着说——

当然能做,待我先做几年,你长大些了,便让你做……

不料,一语成谶!

想起这桩旧事,张嫣一双美眸也变得柔和起来,转眼七年过去,那个憨憨的小孩儿,也长得这么大了?

恍惚之间,着实有种“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感觉,低头默默复盘今日之事,越想越觉得小叔子不简单。

小木匠但有这份心机,也不会……

代入朱由检的角度,前后一联系,心头忽然生出一丝疑惑,问道:

“陛下既已授予英国公密旨,又何必着急出宫?”

哪里来的密旨?

朱由检上次召见英国公时,金手指还没出现,正打算蛰伏下去,保命为上,跟阉党、东林党玩一手三角平衡,压根儿没说正事!

听到张嫣问话,朱由检才回过神,讪讪道:

“嫂嫂果然猜到了……朕上次召见英国公,几番试探,那老头都不肯露底儿,不知他是否可信,便没多话……方才不过借他之威,震慑魏忠贤罢了,成与不成,还在今日一行,望嫂嫂鼎力相助!”

“这……”

张嫣大吃一惊,豁然起身道:

“事关重大,陛下既无准备,又招惹魏忠贤作甚?”

她还以为朱由检上次跟英国公说的不明确,今日事发猝然,生怕英国公那边来不及准备,才着急出宫商议。

谁知,他根本就没说!

既然没有后手,你冒冒失失跟魏忠贤摊什么牌?

我有金手指啊,怕什么?

去找英国公,不过是借题发挥,单独带嫂子出宫培养感情,顺道把京师三大营收入囊中,至于魏忠贤,他敢反么?

就算“精准扶贫建档卡”失效,朱由检也一点儿都不相信魏忠贤能召集阉党,冒天下之大不韪,行谋逆之事。

谋反,何其凶险?

不成功,则死无葬身之地!

大明两百多年,有藩王篡位的,也有俘虏复辟的,可还没有哪个太监敢说半个“反”字,做人都活不囫囵,还想坐龙椅呢?

历史书上写得明明白白——

原型并没有金手指,手段也不高明,登基数月,连兵马都没动,不过几道圣旨,就从容而清阉党,而魏忠贤、崔曾秀等人却是烂泥扶不上墙,虽大权在握,却一次次坐失良机……

到死,都没敢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