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议的事闹得沸沸扬扬,不少言论甚至于传到了皇帝陛下的耳朵里,但他似乎并不关心这次的廷议风波,相反他在第二日在尚书房召见了吕锡祺,两人在尚书房内商议了许久,期间房门紧闭,无人知晓到底谈论了什么。
今天的月亮格外的圆,四周静悄悄的,山林中是不是出现几声鸟啼,一支车队悄然行驶在官道上。车上除了领头的,其余人谁也不知道去哪里,他们就这样默然的走着。
等到出了都城,来到不远处车队方才停下。车中的人正是廷议第二日被皇帝召见的吕锡祺,皇帝在召见吕锡祺之后,便在其回家后,派黄承恩紧随其后,双方基本上是前后到达吕府。就在吕锡祺到达府邸之后,黄承恩也到了,只见黄承恩手中捧着鎏金盒子,后面跟着仪仗。虽然来到中央并没有多久,但是有着丰富地方经验的吕锡祺看到这个阵仗便知有大事,只是他自己也并清楚究竟是什么事情,正要询问黄承恩。黄承恩眼见吕锡祺凑了上来,立即尖声宣布请吕尚书接旨,吕锡祺见状只好立即下跪,并高呼:“臣,吕锡祺接旨”黄承恩打开鎏金盒,取出其中的圣旨念到:“吕锡祺,尔身为朝廷重臣,罔顾朝纲,竟在朝会当中与同僚相互攻讦,实是罔受多年圣人教诲,朕本该将尔革去官职,但念在尔地方为官多年,治理有方,尔不是主张海运吗,那便去江南给朕好好看看,到底是海运好,还是河运好。”随着黄承恩一声钦此,宣旨的事宜也在吕锡祺及其下人“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的高呼声中结束。接到圣旨的吕锡祺不敢怠慢,立即收拾了东西出了城/
经过多日的奔波赶路,吕锡祺一行人来到了江南的第一站——浙江。到达浙江的第二日,吕锡祺便换了便服带着两个小厮一同出了门,刚出门的吕尚书的行踪便被浙江衙门知晓,准确的来说在他们一行人到的当晚,浙江巡抚就知道这位廷议中的神人到了浙江,只是一想到他是因为被皇帝申饬而来的江南,只是吩咐了两个人去盯着这位吕尚书的行踪,其余的也不做理会。吕锡祺出门大概半个时辰后,另外一行身着便装的人走出了客栈,很快一行人的消息同样传到了浙江巡抚的耳朵中,师爷说到:“一行两人,皆身着仆役衣服,其中一人似有残疾,走路不快。”听到这里,浙江巡抚看了一眼身旁的师爷,师爷看见老爷的眼神,立即补充说道:“咱们的人不敢靠太近,只能在他们入住的酒楼对面看着,另外一人比较魁梧,据一同去监视,有着行伍生涯的下人说此人是个练家子,全身孔武有力,身似虎型。”浙江巡抚闻言停下了手中的笔,吩咐道:“安排一个精细的人跟着,但是切记不能惊扰到此二人”师爷走后,浙江巡抚立即去除纸笔写了一封信,让人送了出去。
出了客栈的两人来到了城外的一处农家小院,其中一人开口道:“这里是包诚伯,包大人家吗?”房檐下有一位老人躺在一张躺椅,其旁有一张桌子,上面放着一壶茶。见来人抬了一下眼,说道:“有何事”。只见来人亮出了一块腰牌,老人便老泪纵横,直呼:“持节云中,遣冯唐!”。
浙江巡抚衙门内,许巡抚正听着师爷汇报吕锡麒一行人的行踪:我们的吕锡麒,吕大人一出客栈就去了咱们本地的富户聚集地,先是去了漕运大户人家,接着又去逛了码头这些地方。另外一行人去了城外一个老翁家,咱们的人隔的远,只看到人进了屋,其他的就不知晓了。许巡抚闻言问道:“老翁是何许人。”师爷略微思考了一下,回道:“这老翁是前些年老爷您还未上任时来的,我当时还以为是隐居的高人,私底下去拜访过,试探了一下,发现只是一个穷酸书生,也就没关注了。”许巡抚听闻师爷所言,亦不在言语,只是心中想着这一行人左右不过是来此游览一番,自己的地盘上也不会出啥事,派人盯着就是。
包诚伯一行三人进屋后,来到了包诚伯的书房。一进屋内左侧摆放着一排书架,虽然书架上的书按照经史子集分类摆放,但在第四排的位置却放着几本资治通鉴和通史,书架前放着一张太师椅,一张桌子,桌上铺着宣纸,旁边放着一只砚台,其上搁置一块徽墨,墨块底部尚未干透,一支周虎臣笔庄的狼毫毛笔,笔尖尚有墨滴挂着。在桌子的左侧摆放着一套桌椅板凳,这即是包诚伯的书房,也是他待客的地方,当然一般是没人来做客的,朋友来了也不会到书房来做客。黄承恩走过时,扫了一眼桌上的宣纸,看到了其上的内容,他不动声色的将内容记了下来,接着两人在旁边的桌椅坐下来之后,三人便开始商量起了正事。
黄承恩喝了一点茶润了润嗓子后,直接开门见山的说道:“咱家这次来就是奉皇帝旨意,特意来拜访包大人,同时有一事需要交代给包大人,相信包大人对于漕运改革亦有所耳闻,陛下已决定要进行漕运改革的尝试,但是朝廷却没有海运方面的人才,所以陛下希望包大人能够建立一所学堂,以便为国之大事培养一些栋梁之才。”包诚伯闻言也不推辞,立即表示:“虽然自己年级较大,但是一颗拳拳的忠君之心不会老,愿意为漕运改革献出一生,以求为国解忧。”黄承恩见状,便将早已准备好的圣旨拿了出来,并说道:“陛下让咱家一定在包大人答应之后再拿出来,同时,在咱家将消息传回京之后,会有一份正式的圣旨到浙江巡抚手里,他们接到圣旨后,会配合你的一切行动,包大人,国之大事就需您老人家来担当栋梁了。学堂的一应人选也由你来操办,陛下只要结果。”
就这样,日后大名鼎鼎的京师海运大学堂就在一位乡野老翁家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