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蓝色的祈年殿

我们从皇穹宇大殿里走出来后继续沿着天坛公园内的中轴线朝北走去,后来我们一家人来到了天坛内的主体建筑祈年殿。

祈年殿又名祈谷殿,是明清两朝皇帝孟春祈谷的场所,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间,最初的名字是“大祀殿”,是一座宽是12间,纵深是36间,黄瓦玉陛重檐垂脊的方形大殿①。

到了明朝嘉靖时期,嘉靖皇帝下旨拆除大祀殿,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间,大祀殿被工匠门拆除,同年间,嘉靖皇帝下旨在大祀殿的原址上开始建造顶部是圆形三重攒尖顶的大享殿,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八月间,大享殿建造完成。

多年后我在《中华文明史话》编委会编著的《天坛史话》一书中了解到清朝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间,因为大享殿这个名字与作为孟春祈谷的场所不相符,所以乾隆皇帝下旨将大殿的名字“大享殿”改名为“祈年殿”,意思是祈求天帝有好的收成,并且把大殿顶部原来覆盖在最上面是青色、中间是黄色和下面是绿色的三种颜色的琉璃瓦改为三重“纯青”的和象征“天空”的蓝色琉璃瓦攒尖金顶,同时,重新开始建造祈年殿。到了清朝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八月二十四日,祈年殿被雷电击中,几乎是在一瞬间大殿就化为了灰烬,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间,光绪皇帝下旨开始重建祈年殿,后来通过一名曾经参与修缮过祈年殿的工匠回忆,绘制好了祈年殿重建的图纸,最后于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间,祈年殿重建完成②。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清朝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间重新建造的祈年殿,它的高度是33米,直径是24.2米,在古代,这里曾是北京城内的最高建筑之一。祈年殿的面积是460平方米,建造在高度大约为4米、占地接近6000平方米的白石雕栏环绕的三层和一共有八条通道的汉白玉圆形台的祈谷坛上。

我记得我们当时走在白色的祈谷坛上,书包里的墨白小声地告诉我们兄妹俩:“小成、小玉,祈谷坛上的汉白玉栏杆都是用和中国古代建筑上一样的榫卯结构连接而成的。而且祈谷坛的每一层都建造有排水口,从下望上数,分别是第一层云头吐水;第二层凤头吐水;第三层是龙头吐水,龙头就是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的螭首,只要一遇到下雨,这里就会出现‘千龙吐水’的壮观、美丽景象③。”

当时,我们通过祈谷坛往上走来到了祈年殿,进入到大殿里面,我们看到祈年殿里面的顶部要比外面看到的三层顶部要复杂很多,里面的顶部是一层一层的叠合在一起、环绕连接的穹顶,并且顶部也是复杂的“龙凤藻井”④。同时,祈年殿的里面金碧辉煌,上面绿色、红色、蓝色、金色等各种彩绘颜色交相辉映,感觉好像这就是一座建造在天上的宫殿。

注:①胡元斌:《天坛》,汕头大学出版社,2017年1月,第40页。

②、④《中华文明史话》编委会:《天坛史话》,中华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6年1月,第18—20页、第23页。

③崔彦斌:《建天坛》,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年1月,第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