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价值而生:决策者财务新思维
- 黄旭斌
- 6251字
- 2024-05-22 15:47:32
自序
财务是一种思维,会计是一种职业
小时候,我曾读到法国自然主义作家、理论家左拉的一句名言:“所谓充实的生活,就是养个孩子、栽棵树和写本书。”对于这句名言,我的理解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应该承担起人类繁衍之责,影响并培养一批年轻人,留下富有思想内涵的作品。这句名言深深打动了我,并一直印刻在我心里,让我明白幸福人生的大概模样。
3年前,我因身体原因退出了一线职场,加上始于2020年的新冠疫情给了我一段完整安静的独处时光,让我能够以清零的心态反思自己无悔的职业生涯。在叶开及胡利华两位好友的鼓励下,我终于能够在2022年底完成人生的第三块拼图,也算是圆了自己写一本书的心愿。
《为价值而生——决策者财务新思维》是我迈入人生新阶段的第一部作品,它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它的缘起与初心是什么呢?
这是一本解财务之惑、寻财务之道的书。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中,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并且通过个性表现出来。海德格尔曾说:“真理就是去蔽,就是把不真的东西去除剩下来的无蔽状态。”我理解的真理就是普遍性、必然性,就是穿透纷繁复杂的表象找到本质,就是中国哲学中的“道”,而特殊性则是真理或本质的显像,即外化的表象。显然,财务之道存在于财务之象中,并且通过具体的财务实务表现出来。
我国一直习惯将财务与会计并称,让很多人误认为两者是一回事。当下中国财会学界有关会计本质的两大主流理论是会计信息系统论(以余绪缨、葛家澍教授为代表人物)与会计管理活动论(以阎达五、杨纪琬教授为代表人物),大致就是今天流行的财务会计学派与管理会计学派的思想源头。
简言之,会计本质要么是信息,要么是管理。名家之论必然有一定道理,却不能给人一种拍案叫绝的满足感,他们更多是从财务会计职能看企业整体,而非从企业整体视角看财务会计职能。如果把这一定义套用到研发、产品、营销等业务职能上好像也是适用的。就像人体每一个器官发挥作用都离不开大脑的指挥协调一样,脱离企业整体谈论财务也会存在视角偏差和误解。作为一个在财经领域工作多年的一线操盘手,我尝试从企业整体业务或CEO财务视角,而非财务报表准则的视角,基于各位前辈大师的思想,提出一些新思考:
财务的本质是价值,是收益与风险的二元动态均衡。中国文化有“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一阴一阳之谓道”“生生之谓易”“反者道之动”,为我们提供了一把解开财务本质之谜的新钥匙。财务就是“财富+业务”(它是通过业务赚取财富的事业或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就是一个追求合理资源回报的财务组织),它有价值创造(收益)与风险管理(成本)两大核心特征。收益与风险就如太极的阴阳两仪,共同构成了一个生生不息、循环往复的企业经营管理新世界,它决定着企业诞生、成长、成熟、转型、重生或消亡等生命循环。因此,我把财务本质定义为收益与风险的二元动态均衡,但两者的不平衡是绝对的,均衡是相对的,两者恰到好处的均衡组合是中国文化中的中庸状态。一般而言,人们看到的钱、账、表、税等只是财务本质的表象,其实这些表象背后的本质就是价值或者收益风险的二元均衡,或者说财务就是价值的代名词,而价值包括有形的货币财富和无形的软实力财富。企业永远要在合理的收益与风险之间做中庸的均衡选择,就像汽车的油门与刹车缺一不可,这样企业才可走上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财务是最关注企业未来总体资源经营效率与效益的。当然,资源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资源说得通俗些,就是钱,而广义的资源则包括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表内资源与表外资源。智能经济时代,企业的机制、体制、文化、能力、品牌、客户、员工、政策、数据、商机等表外无形资源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来源。财务与会计不一样,会计关注的是过去数据信息的分类呈现,真实性是它的本质。企业整体财务绩效结果一般是由非财务因素决定的,会计只是事后将业务行为的过程与结果呈现出来的一种形式而已。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前CEO杰克·韦尔奇曾说:“商业的本质是赢。”我认为,财务的本质就是“赚”,即“业务要赢+财务要赚”,通俗来讲,就是“业务与财务同时好才是真的好”,二者一脉相承。
财务是一种思维,会计是一种职业。用老百姓的话来说,财务就是“一单业务划不划得来或赚钱与否的盘算或谋划”。其实,财务思维和客户思维一样,都是企业全体员工必须具备的通识思维,更是商业社会中,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底层逻辑认知。而会计则是列入国家职业类别序列且具备行业标准的一种专门职业,非会计人员不懂会计是正常的,毕竟术业有专攻,会计并不是一种通识思维。从企业整体视角而言,财务是一个成就客户,并获得合理投资回报的事业,也是政治学、哲学、数学与管理学等的综合体,财务最看重企业整体的成长性、回报率与稳健性。因此,从更高维度来看,我认为财务是一种通识思维而非职业,会计是一种专门职业而非通识思维。
企业是一个配置各类有形无形资源去获取经济利益的商业组织,也是一个由所有利益相关者组成的利益共同体,同时还应是一名优秀的社会公民。每一家企业的业务都可看作一种涉及七个市场、七类资源、七种商业模式、七种价值、七种利润来源的复合智慧竞争,只是权重不同而已。财务部门是金融市场、政府市场、资本市场、数据市场的前台主角,也是产品市场、服务市场、文化市场的后台配角。把财务部门定义为后台成本费用中心的传统观念可以画上句号了,财务部门是真正意义上的利润中心或价值创造中心。
财务和业务一样,也有财务经营与财务管理之分,相对传统财务管理而言,我更喜欢财务经营。财务经营侧重价值定义、设计、创造与实现(产品服务利润+投资收益+金融利润+政府补贴+税务收益),它是企业生产力的集中体现。财务管理侧重价值保护、计量、报告、评价与分配,它的核心内容是分好权+分好责+分好钱,具体包括组织设计及职责分工、资源配置及预算管理、绩效评价及分享机制、会计核算及信息披露、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等,旨在打造一个高效率低成本的优秀团队与卓越组织,是企业各种生产关系的集中体现。企业财务管理绝不是对财务部门自身的管理,而是代表公司从整体视角对财富创造及分配过程的宏观管理,目标在于让公司成为一家合规经营且受人尊敬的企业,主要手段是定制度、出政策、划红线与管偏差。因此,作为覆盖全价值链的财务经营管理输出成果,一般应包括四份财务类年报,即财务会计年报、管理会计年报、内部控制年报、税务管理年报。可遗憾的是,不少企业财务部门在管理会计年报与税务管理年报方面是欠缺的。
这是一本关于业财如何融合的书。美国著名的管理会计学家托马斯·约翰逊与罗伯特·卡普兰曾写过一本《相关性的遗失:管理会计兴衰史》,两位卓越的学者在这本书中首次提出了管理会计相关性遗失的宣言。其大致含义是,基于会计准则的财务报告、外部审计类会计信息与业务经营管理决策的关联度大大降低了,通俗地说,就是业务与财务分离了,业务不知财务在讲什么,财务不知业务在干什么,各有各的话语体系。当下很多企业财务部门被戏称为“表哥表妹”部(只做三张会计报表的部门),服务企业经营决策的管理会计内容很少,便是这种业财分离现状的真实写照。然而实际上,业务与财务就如一枚硬币的两面,是无法分离的整体。
作为一名在财务金融一线工作多年的银行信贷主管及企业CFO,我非常赞赏财政部于2014年下发的《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它是推进中国企业“业财融合”的一股春风。这份里程碑式的文件引发了我对“业财分离”的探究及如何实现“业财融合”的深度思考,本书便是我这方面的思考心得之一。
这是一本写给财务同仁的书。作为财务人,我们都经历过太多的纠结、困惑与迷惘,常常面对经营的压力与价值观的冲突,财务江湖里谁不曾是欢笑与泪水双飞,沉默与孤独常伴?我想,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财务人自身应负主要责任。不少财务人总习惯以数据报告为武器,喜欢就事论事,以数字分析数字的风格,非常不受业务伙伴待见。其实,每一个数字都有温度,它们都是企业全体员工辛勤拼搏的呈现。外部的风云变幻及内部的酸甜苦辣都凝聚在这些不会说话的数字中。财务人员当然不应对其无动于衷。
不少财务负责人不善于从企业整体及行业视角去揭示每个数据背后的业务场景及事实结论、战略及模式的优劣、核心竞争优势的强弱、业绩波动的内外部原因、组织效率与优化的必要性、产业链与价值链重构的合理性等。他们常常开口谈制度、准则、成本、风险、内控、预算,很少思考如何用财务思维及工具帮助业务伙伴成就客户、完成基于公司战略目标的KPI指标并帮助公司实现战略的高效落地,他们喜欢把自己看作数字人、风险人、成本人、资源人、审计人、理性人,在如何让自己成为战略人、价值人、产品人、营销人、经理人、资本人等方面反而思考不多。日常工作中,他们常常埋头拉车做实事第一、抬头看路谋大局第二,制度规则导向第一、业务成功导向第二,常常迷醉在数字与报表的“职能陷阱”里而不自知,从而导致“业财分离”的程度越来越严重。作为企业核心高管的CFO,必须将企业“端”到“端”的整体成功视为自己的第一KPI,必须时刻拥抱“成就员工成就客户,然后成就公司成就自己”的业财融合价值观,既当好企业的商业银行行长与数据银行行长,更要成为公司价值设计师、首席财富官,甚至是最关心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首席未来官、首席风险官,当然,CFO也是企业里说“NO”最多的高管了。财务是关于公司组织及个人家庭生存智慧的哲学,而本书是一个CFO的自身转型成长历程的阶段性小结,相信它能带给同行朋友一些有益的启发,并帮助各位在职业发展道路上越走越远。
这是一本写给业务伙伴的书。不少企业业务部门对财务会计部门的误解根深蒂固,他们常常把财务与报表画等号,误认为财务部门的日常工作就是足不出户做报表、严格三查审费用、挑三拣四找问题、讨价还价盘预算、大会小会讲风险等,似乎除了编报表、审费用就没有其他价值了。至于财务战略、资本结构、盈利模式、价值链整合、风控模型、税务筹划、政策研究运用等“高级活儿”则是业务伙伴常常看不到的,加上财务人一般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且从不对外谈论敏感信息,造成了业务伙伴和财务伙伴间太多的误会。我在这里仅谈论三个观点,业务伙伴或许就会释然许多:
第一,财务其实就是业务的货币表达,从来没有可以离开财务的业务或者离开业务的财务,大家都是同一条战壕里同生死共患难的兄弟战友。业务与财务就是公司经营的一体两面,财务就是用钱来描述的业务,实质上是同一件事的不同表述。如企业的三大经济活动——经营、投资及融资,既是业务也是财务,二者是不能分开的。
第二,企业商战是一场始于战略终于财务的资本游戏,企业就是一个展示筹钱、花钱、赚钱与分钱游戏故事的商业大戏台,有的精彩纷呈,有的苦涩难堪。从某种意义上说,“玩”钱就是公司的主营业务,公司就是一个追求投资回报的大财务组织。公司所有资源都是钱的不同存在形式而已,公司的每一个业务人当然也是财务人。
第三,每家公司都应有三支财务经营团队和一支专业财务管理团队。财务经营团队包括以CEO为首的高管层组成的大型战略财务团队(对公司资本及资源经营总回报目标负责),前、中台业务伙伴组成的中型业务财务团队(对产品及服务利润目标负责),财务伙伴组成的小型财务经营团队(对金融利润、投资收益及非经营性收益等负责);另外还应有一支负责“账表钱税审”管理的专业职能团队,他们一般不参与具体的经营决策,主要履行服务公司经营的大财会咨询服务与专业管理职能,是公司的财务专家顾问团队。CEO是企业投资财务回报及所有重大战略财务决策的第一责任人,也是企业战略财务与业务财务的第一负责人,而CFO或财务总监则是企业战略财务与业务财务的第二负责人、金融财务及专业财务的第一负责人。
总体而言,CEO财务与CFO财务就是企业整体财务视角的代表,它包括出资者财务、经营者财务、合作伙伴财务、员工财务及政府财务等所有利益相关者财务,但目前不少公司的财务服务主要是出资者财务与经营者财务,而其他利益相关者财务基本是一片空白。上述团队结构是很多优秀企业倡导的“业务人员财务化、财务人员业务化”的生动体现,本质上,业务与财务是彼此相互成就的最佳合作伙伴,这是最高层级的“业财融合”。
这是一本写给准备进入财务职场的年轻朋友的书。财务职场应是你们未来脚踏实地精耕细作的职业稻田,它是温暖的,那里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一起相伴成长;但同时也是残酷的,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建议年轻朋友从进入财务职场的第一天起,在保持纯真、刻苦、认真与好奇的同时,要尽快将天马行空的想法调整为聚精会神的专注状态,同时,要早日练就自己“没有批评就是表扬”的财务胸怀,以及“功居人后、利让人先”的隐形冠军心态。当然,财务同任何事物一样,是有职能边界的,千万不要把成为精致利己主义者作为自己的职业目标,不要让财务算计进入人的精神领域,不要把人生当作一笔生意。人生应该有更宽广的生命内涵,一定要在利他中利己,一定要在个人财务回报与社会责任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平衡,这样德才兼备的你才能在职场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此外,我还要特别送给年轻朋友最重要的职业五问:业务及财务的本质是什么?公司的战略及商业模式是什么?行业的关键成功要素是什么?公司业务的财务特征是什么?公司独特的竞争优势是什么?时时用心思考并向资深业务伙伴请教以上五问,在项目案例中不断思考这些问题,积累经验,最终才能成长为职场中的佼佼者。
《论语》有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人能弘道,非道弘人。30年的财务生涯应该不算短,那些历历在目且时代感极强的忧喜悲欢的故事已成为我人生中最珍贵的财富。我想现在是静下心来好好总结、复盘的时候了。这是一本学术性偏弱,但实务性较强的书,书中的内容大都源于我对工作的反省、思考与总结,也有不少是与业界朋友们交流时碰撞出的思想火花。书中部分内容的浅薄或许是显而易见的,某些观点之间也许有矛盾的地方,请读者朋友们擦亮眼睛,有选择地阅读借鉴,期待大家的批评指正。
财务是企业的小金融,金融是社会的大财务;财务知识博大精深,财务乃千秋大业之基石。回顾自己30年的职业生涯,我一直都在与钱打交道,每天关注与张罗的事无非就是市场筹钱、用户花钱、业务赚钱、伙伴付钱、银行还钱、会计算钱、税务交钱、政府补钱、企业捐钱和利益相关者分钱等要事、难事与琐事,这也令我深感财务工作从来就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活儿。一般人眼中的财务是很枯燥无趣的,钱或资源讲起来很简单,但在普普通通的钱或资源的背后关系着用户的信任与选择,员工、家庭及国家的幸福与安宁,企业决策质量的高低,竞争优势的大小,公司地位、品牌形象的优劣,股东管控权与企业文化的匹配,战略与模式逻辑的财务验证等。可以说,财务就是一幅个人、企业与利益相关者关系总和的全景图。它是一门用稀缺资源创造价值的通识学科,也是一项事关个人、国家与民族幸福的大事业,值得在全社会重视、传播与大力推广。
近3年,我曾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领军人才班及中国宝武集团、金蝶集团、北京互联创新工场等部分知名企业的高管培训班上多次介绍过本书的内容,也应邀做过多场公益性专题报告,并因此获得很多积极的反馈与鼓励,真诚希望本书的出版没有辜负各位的期望,更希望它能为提升中国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做出一点小小的贡献。展望未来,我将同各位良师益友一起,继续解财务之惑、寻财务之道,并将财务新思维分享给来自市场一线的决策者,这也将是我人生新阶段回报国家与社会的新使命之一。
以上便是我撰写本书的初心,是为序。
黄旭斌
2023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