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名家简介

林纾(1852—1924),字琴南,号畏庐,别署冷红生,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晚称蠡叟、践卓翁、六桥补柳翁、春觉斋主人。室名春觉斋、烟云楼等。近代文学家、翻译家,是我国以古文翻译外国小说的第一人。

林纾翻译小说始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与精通法文的王寿昌合译法国小仲马的《巴黎茶花女遗事》,1899年在福州由畏庐刊行。这是中国介绍西洋小说的第一部,为国人见所未见,一时风行全国,备受赞扬。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林纾沿着翻译文学作品的道路继续走下去。严复《甲辰出都呈同里诸公》诗云:

孤山处士音琅琅,皂袍演说常登堂。

可怜一卷茶花女,断尽支那荡子肠。

接着,他受商务印书馆的邀请专译欧美小说。在之后短暂的27年生命里,他不仅用一腔爱国热血挥就了百余篇针砭时弊的文章,用犀利、恰切的文笔完成了《畏庐文集》《讽喻新乐府》《巾帼阳秋》等40余部书,成功地勾勒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人生百态,还在不谙外文的特殊情况下,与魏翰、陈家麟等曾留学海外的才子们合作翻译了180余部西洋小说,其中有许多出自外国名家之手,如英国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英国哈葛德的《天女离魂记》、俄国托尔斯泰的《恨缕情丝》、西班牙塞万提斯的《魔侠传》、法国森彼得的《离恨天》、英国司各特的《撒克逊劫后英雄略》、英国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等。单行本主要由商务印书馆刊行,未出单行本的多在《小说月报》《东方杂志》《小说世界》上刊载。跟林合译美英作品者有魏易、曾宗巩、陈家麟、毛文钟等,合译法国作品者有王寿昌、王庆通、王庆骥、李世中等。这些西洋小说向中国民众展示了丰富的西方文化,开拓了人们的视野。它们牢固地确立了林纾作为中国新文化先驱及译界之王的地位。至此,林纾被公认为中国近代文坛的开山祖师及译界的泰斗,并出现了“译才并世数严林”(康有为语)的佳话。

林纾译得最多的是英国哈葛德的,有《迦因小传》《鬼山狼侠传》等20种;其次为英国柯南道尔的,有《歇洛克奇案开场》等7种。林译小说属于世界名作家和世界名著的,有俄国托尔斯泰的《现身说法》等6种、法国小仲马的《巴黎茶花女遗事》等5种、法国大仲马的《玉楼花劫》等2种、英国狄更斯的《贼史》等5种、英国莎士比亚的《凯撒遗事》等4种、英国司各特的《撒克逊劫后英雄略》等3种、美国欧文的《拊掌录》等3种、希腊伊索的《伊索寓言》、挪威易卜生的《梅孽》、瑞士威斯的《鹯巢记》、西班牙塞万提斯的《魔侠传》、英国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英国菲尔丁的《洞冥记》、英国斯威夫特的《海外轩渠录》、英国斯蒂文森的《新天方夜谭》、英国里德的《吟边燕语》、英国安东尼·霍普的《西奴林娜小传》、美国斯托夫人的《黑奴吁天录》、法国巴尔扎克的《哀吹录》、法国雨果的《双雄义死录》、日本德富健次郎的《不如归》。

林纾的翻译亦被认为有不足之处。钱锺书在收录于《七缀集》中的《林纾的翻译》一文中评论道:林纾近30年的翻译生涯,以1913年译完的《离恨天》为界,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林译十之七八都很醒目,后期译笔逐渐退步,色彩枯暗,劲头松懈,使读者厌倦。钱锺书.七缀集(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91.林纾不懂外文,是依靠他人口述进行翻译的,译文难免有各种缺点,而且选择原本之权全操控于口译者之手,因而也产生了一些疵误,如把名著改编或删节的儿童读物当作名著原作,把莎士比亚和易卜生的剧本译成小说,把易卜生的国籍误成德国等。即使这样,林纾仍然译了40余种世界名著,这在中国,不曾有过第二人。胡适曾在《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中写道:

平心而论,林纾用古文做翻译小说的试验,总算是很有成绩的了。古文不曾做过长篇的小说,林纾居然用古文译了一百多种长篇小说,还使许多学他的人也用古文译了许多长篇小说,古文里很少滑稽的风味,林纾居然用古文译了欧文与迭更司的作品。古文不长于写情,林纾居然用古文译了《茶花女》与《迦茵小传》等书。古文的应用,自司马迁以来,从没有这样大的成绩。欧阳哲生.胡适文集:第3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215.

林纾在翻译史上的地位毋庸置疑,在翻译技巧上也值得今人研究和借鉴。即使不少作品已有现代译本,林译仍具有存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