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民间传说】端午节 | 屈原只是端午节流传长河中的一朵浪花

相传,在上古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探索宇宙,观察星象。并发展成一套相对完整的观星文化,甚至能通过观察星象,未卜先知。所以在各朝各代,能观星象的人,地位都是极高的,一般会被尊为国师。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说起星象,就不得不说说天干地支了。上古先民定天之相,法地之仪,于是便作出天干地支来记录日月周天的运行规律。又根据日月星辰在黄道和赤道的位置和轨迹分出了“二十八宿”,以此来作为观察天象的参照物。这“二十八宿”按东南西北可分为四宫,每宫各有七宿。人们把这七宿连线成形,各联想出一种动物,称为“四象”。其中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连成一个竟是一个龙行图案,故人们称之为“苍龙七宿”。大家都知道,龙在我国神话传说中,可以行云布雨,主宰风和雨。是被视为神圣吉祥的生物,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将自己当作“龙的传人”。在仲夏端午的时候,苍龙七宿会高悬于正南中天的位置,而正南中天位又对应了先天八卦中的乾卦第五爻,就是九五爻“飞龙在天”,古代帝王的九五之尊中的“九五”,便来自于此。这是一处大吉之位,而龙星正悬此位更是大吉大利之象,百越族是一个崇拜龙图腾的部族,因此就会在这一日举行盛大的图腾祭活动,古称“祭龙”或“祭龙祖”,意为祈福纳祥、压灾镇邪,以感念龙祖的大恩大德。而在后世附会中,“历史人物纪念说”在端午节的由来方面被流传甚广。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纪念屈原说”。说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楚怀王有个大臣,名叫屈原,当时很受楚王器重。但是他主张的举贤授能遭到百官各族的强烈反对,在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带领下,百官上谏,在楚怀王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听信了谗言,便将屈原流放了。后来,楚国京都被破,秦军占领了楚国。屈原不忍舍弃祖国,心如刀绞,在五月初五那日,写下绝笔,便抱石投入汨罗江自尽了。当地百姓都闻讯赶来,却打捞不上屈原的尸体。于是有个郎中将雄黄酒倒入江中,希望可以药晕江中的蛟龙水兽,不让屈原肉身遭伤害。人们也纷纷效仿,拿来粽子,鸭蛋投入江中,希望鱼虾吃饱了就不会去吃屈原的肉身。从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就会来到江上划龙舟,向江水里投放粽子,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渐渐地这便成了端午节的习俗。在“纪念历史人物说”中,除屈原外,还有“纪念伍子胥说”、“纪念孝女曹娥说”、“纪念介子推说”等等,这里就不一一描述了。但其实不管是哪一种纪念说,我觉得都不能作为端午节起源的依据,而是这些历史人物正好在端午这一天发生了一些大事,被人们所铭记和流传,于是就跟端午节挂钩了。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某些端午习俗确实是为了纪念这些历史人物才有的。就如上文所说的划龙舟,投粽子的习俗。也许图腾祭的活动中并没有划龙舟和投粽子的这种行为习惯,但我们也可以看出,其实龙舟和粽子确是事先准备好的。那说明其实端午的节日早来就有了,而不是因为纪念屈原才有的。只是在历史的流传中,节日的意义发生了变化,才会被人们认为端午节是纪念那些历史人物而产生的。除了人物纪念说,还有“恶月恶日说”、“夏至说”、“蓄兰沐浴说”、“勾践操练水军说”等等说法。其实这也不难理解,九州地广,各个民族针对这么一个吉日会有不同的风俗习惯。而在历史流传中,各地又会灌以一些重大人物事件,于是也让节日的意义发生了改变,以至于让端午文化变得丰富多彩,同时也让端午的由来变得众说纷纭。结语:一百种习俗就会有一百种说法,我们没有必要去深究端午由来的真相。历史的考证也只是更有价值的参考,并无绝对。我们只需要去学习和了解到它的历史渊源,有自己的认知和观念,这就够了。最后,送上我迟到的祝福:祝大家端午节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