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寇凯回道。
在安排好这一切后,杨昊打了个哈欠回到了破庙中。
流民的事情无需他操心,自己的员工自然会把事情安排好。
员工优秀且负责,老板才可以躺平啊,还不用担心会出现什么问题。
而此时的京城之中!
现在据传陛下病重,所有百姓尽皆清楚,要变天了。
尤其是朝堂之上,罕见地出现了三皇鼎力的局面。
所以,京城的娱乐场所,此时都少了许多人,到了宵禁的时刻,街上除了阵阵马蹄声外,已再无任何音讯。
而那些富贵人家的闲散少爷们,在这时都收敛了很多。
朝堂诸公们,除朝会外,尽皆闭门谢客。
此时三皇子府内,魏王与赵王两人脸上闪出几分焦急之色。
“如今太子呈天子旨意,逐步收缴我二人权力,这该如何是好?”赵王道。
从这就可以说明,父皇的确不行了!
如若不然,父皇为何不亲自出面,那样,咱们就只有束手就擒的份。
可是!
此番行为,呈天子名义,行名正言顺之举,即便是他们,也没有任何办法可以反抗。
现如今!
他们两个势力的不少官员都在摇摆之中。
对于利益绑定不深的官员来说,投降输一半,大不了不过是官职被贬罢了,可还保家族周全。
说不定到时候够乖,足够识时务,还能更上一层楼。
可要是一条路走到黑,那这艘大船沉没之际,也是他们覆灭之时。
对于他们而言,肯定不愿意。
毕竟,什么好处都没有享受到,反而还要跟着抄家灭族,这也太亏了吧。
“如何是好?现如今,咱们还有其他的办法吗?”魏王冷哼道。
从陛下做出选择的那一刻起,咱们就已经没了选择。
赵王闻言沉默!
咱们已经没了坐上那把位置的可能性!
但他甘心吗?
肯定不甘心。
世上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给予了一丝希望,却反过来将其摧毁!
他从十五岁起便争夺皇位,为此与另外两位皇子尔虞我诈,明争暗斗长达十余年。
可现在却告诉自己,所追求的一切都只不过是虚妄,他如何能甘心?
魏王也是如此!
自己这十余年来,如履薄冰,却告诉自己不仅走不到对岸,还要被淹死?
怎么能够接受这样的结果呢?
“皇兄,现如今,只有兵谏了!”魏王沉默许久,这才缓缓说道。
“你疯了吗?父皇还没驾崩!”赵王见此,立即腾的一声站起身来,道。
父皇可是有着暗卫存在,负责监察天下。
如今国力凋敝,暗卫不复以往,可咱们的反抗他们定然会有所准备。
且戍守京城的五万将士都直接听命于陛下。
咱们的胜算近乎没有。
“可是,我们现如今还有什么别的办法了吗?”魏王道。
要么被太子这般慢慢收缴权力,可到时候呢?
进亦死,退亦死!
还不如殊死一搏,求取一线生机。
赵王闻言沉寂下来!
“三哥,你在京城之中,恐怕埋下了不少暗桩吧,三大营的兵力本王尽可调动,咱们里应外合,未必不能成功!”魏王说道。
“那要是失败了呢?”赵王脸色之中显出几分挣扎。
“失败,失败了咱们就去封地,你我都知道,太子步步紧逼,便已说明父皇时日无多!”
“更何况,本王亦有暗棋,亦可保证父皇驾崩,那时,咱们只要举旗,天下藩王,肯定有所响应,怎么样,三哥?如若你不干,本王就自己动手,因为本王绝不甘心束手就擒!”魏王站起身来,道。
赵王并没有第一时间决定,而是沉默许久,这才脸色一横,抬头看向他道:
“那就这么办吧,如今之时,我们兄弟二人自当勠力同心,切不可有任何算计!”
“皇兄,这个自然,一旦失败,咱们就必须得承受怒火了!”
一旦去了藩地中,那么他们就只能挣扎求生了。
就与那个位置再也无缘。
所以两人都清楚,在此事未曾成功之前,不可有丝毫裂痕存在。
当然,太子也不可能不有所防范。
毕竟,一个掌握着财权,一个掌握着兵权。
所以,他一边在派人严格监视着他们两党之人,一边加强着京城的防御部署,以防他们狗急跳墙。
.........
此时的杨昊,正郁闷得甩了鱼竿!
自从第一天钓了许多鱼之后,钓鱼便成了他打发闲聊时间的手段。
可自第二天之后,杨昊便再也未曾钓过大鱼。
他也总结过经验,什么鱼竿,气候,地方,鱼饵啊这些原因,可即便这些一一换过之后,还是没有丝毫起色。
“算了,没意思!”杨昊耸了耸肩,道。
侍女朝云将殿下的鱼竿拾了起来,而后亦步亦趋地跟着自家殿下的身后。
殿下这句话已经不知说了多少次,可第二天还不是风雨无阻的去钓鱼了。
“如今怎么样了?”杨昊询问董宪道。
自从汪粤将马匹带回之后,杨昊就让他们守着自己的银子。
蜀王愿意接济流民的消息已然传开,流民从四面八方涌来。
而各郡县面对此消息后,也是松了一口气。
二十万两白银,看似很多。
可层层盘剥,加上此次受灾面积如此之广,流民人数众多,分摊下来又有多少呢?
流民胆敢不处置?
这不是与朝廷政策相违背嘛,谁有那个胆子。
处置是国策,问题是没钱啊。
如今之京城,谁都知道,波谲云诡。
三位皇子都为了争抢皇位而底牌尽出,至于流民?
位置都没坐上去,那个位置需要处理的问题,谁还管呢?
想要得到朝廷的救济,那不知道会是什么时候了。
所以他们对于流民也是尽力驱赶。
激起民变就镇压。
因为接济流民的成本要远比镇压百姓的成本要低。
也正是如此,蜀王承接天子名义,愿以私财救之,他们也是如释重负。
甚至在郡县内张贴告示,以求他们能离开治内。
这样也就导致杨的修路劳动力的数量是与日俱增。
虽是一日三餐,但杨昊还是以剥削为主。
所见的粥只能保证不死,吊住他们一口气而已。
杨昊也并不觉得给他们吃饱了就能干很多事。
毕竟百姓吃饱了,就容易闹事。
咱们这一千多号人,可不好管理这么多百姓。
只要有一口饭在,他们也不会轻易闹事。
百姓的忍耐力要比他们想的更加大。
且人口基数摆在哪里,喂好了可是要花银子的。
不当家,不知道财米油盐贵。
这些银子还要用在蜀地上。
可不能由于银子多,花钱就大手大脚的。
杨昊也并不希望把他们养的太好,以至朝廷会认为自己有什么其他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