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方案拍板
- 五年学修车,三年全球卖真理
- 薯条yyds
- 2301字
- 2024-03-22 12:01:13
“唔……”
李教授面对刘天阳提出的两个方案,沉吟了一会,不过倒不是因为其中有什么致命缺陷。
预规划路径,短距离通信加GPS捷联导航,这些方法李教授之前也想到了。
只不过如今刘天阳的抢答让他有些所料未及,不过作为专家,不提意见是不可能的。
况且刘天阳作为一个外行,在细节方面也是做不到那么精细,以李教授的本事,丰富有些内容并不是什么难事。
不过即便如此,下面几个博士生也都露出了惊异的表情。
‘之前听老师说这人是个机械加工出身,做无人机外形设计的,对于飞控并不了解。’
李教授目前的大弟子,马清运博士暗自忖道:‘不过从刚才的汇报和交流看来,其还是有点本事的嘛。’
“我有个建议。”马清运的声音吸引了在场人的注意,“第二阶段最好不要使用wifi作为通信手段。”
“无论是2.4GHz还是5Ghz,这两种频段在复杂环境下受到的干扰都太大了,而且对应的wifi模块应用到飞控板上也比较复杂。”
曾经是校航模队一员马清运曾亲手制作过多架无人机,电动固定翼,倾转涵道式固定翼,小型喷气式,基本上大部分航模他都深入了解过。
因而对于遥控信号这方面见解颇深,一眼就找到了刘天阳方案中的不足之处。
“所以我建议换成专用频段的数字通信方式,550MHz,800MHz还有1.4GHz,这些频段国内目前都有非常成熟的解决方案。”
“就我之前的经验来看,更推荐550MHz多一点,毕竟我们需要通信的数据量并不大,选用低频率的信号抗干扰能力更强一点。”
马清运的观点是刘天阳此前从未想到的,他连忙新建了一个word,在上面快速记了起来。
“我也补充一点吧。”等刘天阳记录完之后,李教授也开了口,“虽然FPV无人机上飞控板的算力较低,但只要减慢步长,运行一些制导律还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在制导无人机和FPV无人机建立联系之后,我认为可以用三维分数阶变结构滑膜制导律来追踪入射信息和航迹。”
“这样只要把激光架束的角度设为滑膜面,FPV无人机就能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激光架束范围,完成对目标的打击。”
分数阶?三维变结构滑膜?
又是不懂的词汇,不过刘天阳对此却并没有犯怵,反而是斗志满满。
毕竟他来这里的目的就是为了把真本事学到手,以项目为牵引,在实践中学习,自然是最快的方式。
有了老师和大师兄两人打头阵,剩下的几个人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使用分数阶PID构建学习律,对抗侧风等强扰动对于小型FPV无人机的干扰。’
‘最终的指引阶段除了利用激光架束作为制导指令外,还可以让数传信号定向发送,建立一个更宽的下滑导引通道,避免小型无人机因姿态问题失控。’
众人拾柴火焰高,不过一个小时后功夫,刘天阳便已经记录了满满三页纸的意见。
这些博士在思考如何改进项目的同时,或多或少都把自己目前研究的内容加了进去,所以整个OODA(观察—调整—决策—行动)打击环节变得庞杂而繁复。
刘天阳看了几眼,只觉得哪哪都很合适,不过若是把功能全部加上,两个平台就未免显得有些笨重了。
必须要做删减,否则整个项目的进程把控恐怕就要变成地狱一般的场景了。
李教授自然也注意到了这点,他咳嗽了两声,打断了已经逐渐偏题到讨论自己论文的几个博士间的交谈。
“这次会提了不少意见,我看刘老师也都全部记下来了。”李教授开始了总结,“但其中有一些现代控制方法并不适用于实际战场环境。”
“打仗,要的是成熟的东西,而不是先进的东西,马清运,你等下跟刘老师两人一起整理一下。”
“把那些不太重要的功能先砍掉,合出一版完整的稿子出来,也好让刘老师跟吴总交差。”
作为在场对于无人机制作钻研最深入,李教授手下最得信任的马清运,自然是当仁不让成了项目的主要负责人。
而且更关键的是,如今已经博士后进站的他很需要一个项目来支撑自己的简历,让自己顺利的拿到教职的位置。
“刘老师,您把刚刚整理的内容拷给我吧,我这边先分一下类整理整理。”
马清运一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便立刻进入了工作状态,刘天阳此时在一旁也是插不了手,索性翻起了一旁的书。
《现代飞行控制理论》,《飞行器飞行动力学》,《先进控制系统》……
对于飞行控制毫无基础的刘天阳突然看这些专业性极强的书籍,着实是有些吃力。
毕竟这些书本都是针对专业人士所写,其中基础的章节全部都是一略而过。
“刘老师是对飞控感兴趣吗?”马清运注意到刘天阳的举动,笑了笑,“那些书不太适合初学者,我给你找一本我本科时候用的教材吧。”
说完,马清运在书架里翻找起来,没用一会便拿了本吴森堂编著的《飞行控制系统》出来。
单是看那破破烂烂的封面,就知道马清运肯定没少翻这本书。
刘天阳接了过去,但却没有立刻翻看,而是看向了刚刚马清运翻出来的另外一个东西。
那不是一本书,而是一本打印的论文合集,更巧的是,刘天阳前段时间刚仔细研究过这篇论文,同时还专门复现了其中的算法。
“马博士,你目前在研究多层神经网络吗?”刘天阳拿起那本论文,翻看起来,上面有很多笔记和注解。
不过从这些笔记的水平来看,马清运应该还没有成功复现这篇论文里所写的算法。
“对,我准备拿神经网络来学习一下静不稳定飞机的控制参数,不过试了几下,效果并不太理想。”
马清运语气中带着遗憾,虽然深度学习在计算机行业已经是被炒烂的概念了,但在传统工科领域,其可是大热无比。
要是他之前做的那个神经网络效果明显的话,之后发一篇CJA(航空学报英文版)也是极有可能的事情。
要知道,若是能在CJA这种刊物上发一篇论文,对于他们这种领域的博士生来说,已经是和毕业等价挂钩的成绩了。
“这里。”刘天阳忽然开了口,把马清运的注意力引了过去,他此刻手指着论文上写在空白处的一个神经网络。
“中间那个卷积层扩展一下比较好,并且激活函数最好换成R-Relu,这样子效果应该会好一点。”
刘天阳过于专业的建议让马清运愣住了,他有些懵逼的盯着前者,心里突然冒出来一个大大的问号。
‘你不是开机床设计无人机外壳的么,怎么连深度学习也研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