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朱允炆的反击
- 穿越嘉靖:朱棣,你来当大将军
- 吟游沧海
- 2030字
- 2024-03-08 00:01:36
“孙儿叩谢皇爷爷恩典!”
朱允熥跪地叩拜,行君臣之礼。
刘三吾稍稍一愣,也反应过来,急忙领旨。
“臣,遵旨!”
老迈的刘三吾面上尽量保持着平静,但心底里已经掀起了惊涛骇浪。
悄悄地瞄一眼从容镇定的朱允熥,刘三吾心中感慨,皇三孙殿下真乃神人。
如此盛大浓重的恩典赐下,竟然依旧保持着镇定从容,光是这份心态,就足以证明其品格。
老朱说完,也在暗暗观察着朱允熥的反应。
见到朱允熥不卑不亢、从容镇定的姿态,老朱心里更加喜悦,对这个孙儿的好感度直线上升。
分封诸王,是老朱一直在做的事情,只要是他的子嗣,都有着一块封地。
一方面,这是老朱对后辈儿孙的关爱,希望朱家人能够得享富贵,一生无忧。
另一方面,老朱也是从统治需要出发,派遣自己的儿子镇守大明江山。
两相结合,既满足了血肉亲情,又充分的稳固着大明天下,一举多得。
诸王受到分封,王号都有不同,一般是按照封地来算。
像秦王晋王燕王楚王等,各自名号符合封地实际,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
但是,在所有封号之中,有一个封号位列诸王之上!
那便是吴王!
吴,乃是大明朝开国之前朱元璋所用尊号,对于大明,对于老朱一家,有着莫大的意义。
而且,吴地位于南直隶,靠近应天府,乃是天下最为富庶之地。
吴王二字,意义非凡,身份显贵,这代表着老朱心中无限的喜爱和憧憬。
朱允熥心里明白这个封号的意义,心中不免有些惊喜。
他也未曾想到事情进展如此之快,短短几天时间,他的地位直线攀升!
从灵前谈话,到如今受封吴王,朱允熥走出了变化巨大的一步,可称得上是翻天覆地。
不知朱允炆明日得知这个消息,会是什么表情?
还有太子妃吕氏,今夜这番小手脚下来,竟然成全了他的吴王封号,不知道她会不会因此癫狂?
……
太子东宫。
吕氏看着朱允熞红肿的脸颊,以及带着血痕的额头,神色间满是心疼,又带着几分怒火。
她已经从朱允熞嘴里得知事情的经过,那个该死的朱允熥,竟然对她的儿子下这样的狠手!
朱允熞疼得厉害,含混不清的哭诉道:“母妃,他不是人,他打我,还按着我的头往地上磕,我疼。”
“乖孩子,别哭,母妃这就给你上药,你放心,明天母妃一定要那小子好看,帮你报仇。”
吕氏拿着药膏,轻轻的擦拭着朱允熞脸上的伤口,眉眼之间满是慈爱。
朱允熞止住了眼泪,恶狠狠地道:“母妃,我也要打他几个巴掌,要按着他的头!”
“好,都好,熞儿放心,母妃会帮你的。”
涂完药膏,吕氏哄着朱允熞睡下后,这才阴沉着脸从寝宫走出。
朱允炆迎了上来,目光中有担忧之色:“母妃,弟弟他怎么样?”
“那小畜生下手真狠,好在熞儿没什么大碍,已经睡下了。”
说着,吕氏眉头一皱,“你回来做什么?不是叫你去你父王灵前守灵吗?你皇祖父下午没见你,你就想放松了?”
朱允炆面上有苦涩之意,摇了摇头,道:
“我也是担心弟弟伤势,而且皇祖父宣三弟去了奉先殿,不知道说了些什么。”
“奉先殿?”
吕氏眉头皱的更紧,“奉先殿里供奉的都是列祖列宗,能去那里做什么?”
她心中颇有不解,一时半会也不清楚发生什么事情,但很快有小太监快步赶来,在她耳边耳语两句。
“什么?这是真的?”
“奴婢不敢欺瞒太子妃,这是公公托我传的话。”
吕氏点了点头,神色中的震惊久久不散:“吴王!竟然是吴王!”
一旁朱允炆不知道说了些什么,但也清楚这是母妃发展的关系,当即从袖口摸出一块美玉,塞进小太监手里:“替孤代为转谢公公。”
“殿下客气,公公还说了,明早就会宣旨。”
小太监离开后,朱允炆看着惊呆了的母妃,忍不住问道:“母妃,什么吴王,到底发生了什么?”
他心中已经有几分不祥的预感,但还抱有着一分期望。
吕氏深呼吸一口气,神色中有几分狠厉和难以置信:“那小畜生被陛下封为吴王了,吴王啊!允炆,你可知道吴王是什么含义!”
听到吴王二字,朱允炆面色陡然一白。
身为皇孙,他哪里不清楚吴王的含义。
吴王可是皇祖父登基称帝之前的封号,对于大明来说,有着不一般的意义。
历来还没有过被封吴王的先例,怎么那个小畜生,就被封了吴王?
朱允炆呼吸声都变得粗重,手指甲似乎要嵌入肉中,脑袋慢慢的低了下去。
凭什么?凭什么?
他在心底里狂吼!
父王病重,是我在床前日夜不停地照顾,父王病逝,也是我在灵前日夜守灵。
形销骨立、居丧毁瘠,这些难道皇祖父都忘记了吗?
凭什么他一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能够被封为吴王?
就凭他这几日说了些似是而非的话,凭他这几日表现稍微好了那么一点?
皇祖父怎能如此不公?
朱允炆眼中有血红浮现,心里头满是苦楚。
辛苦这么久,什么也没有得到,他感觉意念都在崩塌。
颓丧之际,吕氏抓住了朱允炆瘦弱的胳臂,声音中带着几分狠辣:
“炆儿,还来得及!”
朱允炆一惊,抬起头,眼睛里冒出希冀之色:“母妃,你有办法?”
“自然,你皇祖父向来注重孝顺,如今你父王病逝,他身体也不好,你可以为他写孝经祈福!”
“写孝经?”
朱允炆喃喃念了几遍,眼中又有光来,重重的点了点头,道:“我明白了,母妃,我不仅要写孝经,还要用血混着朱砂去写,我要让皇祖父知道,谁才是最孝顺的那个!”
吕氏满怀欣慰的点了点头:“好孩子,真是好孩子,你长大了,母妃也帮你一起,决不能让那小畜生目的得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