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无用?有用?
- 我,吸血鬼,末世救世主!
- 三盎司奶油
- 2024字
- 2024-04-09 12:33:09
不过,陈赤却并不打算现在就扩张血猎犬的规模。
这里虽然距离红褐山不远,只有三公里的路程,自己一人行动起来,不说神出鬼没,也称得上是来去无踪。
可要是带着几十只血猎犬组成的小族群,说不得就会被盘踞在公路上尸群盯上。
那是陈赤绝不想惹到的麻烦。
防御用的工事还没来得及布置、就连最基础的武器也极为稀缺。
一个不小心,跟在身后的尸潮就将瞬间淹没他小小的据点。
这也是为什么,他没有趁着网络还健在的时候,大肆广播据点位置的原因。
有数量如此惊人的尸群盘恒在公路上,又有静寂猎手伺机杀戮。
普通零散的幸存者,只能依靠好运才可能实现短途的移动。
就算他侥幸逃到据点,身后也可能吸引着穷追不舍的庞大尸群。
——还是等到回去之后,再在公园附近,就地培养血猎犬的族群吧。
陈赤拿定了主意,便摆摆手,让有些虚弱的血猎犬与新生血猎犬去吃剩下的行尸尸体,补充些能量。
他自己则是进了打印店,拿起厚厚的一沓、温热的纸张,瞥上一眼……
好嘛,才到四百多页。
还剩近三百。
手机里可还有好几本等着下载呢……
这要全打印下来,得弄到哪年去?
陈赤十分无语。
更要命的是,打印机印刷的声音也在这时缓缓止息。
机器储备的纸张,竟被这本书消耗一空了!
看着面前严丝合缝的机器,陈赤挠了挠头。
这种自助式的机器不需要电脑来传送资料,构造自然也与传统的打印机有所差异。
他绕了机器一圈,也没找到放纸的槽位在哪。
要不,就这样算了?
再怎么说也打了四百多页,应该够用了吧……
陈赤打算放弃了。
他并不像杨忠君那般重视这些资料。
于普通的人类而言,预防与治疗疾病的知识的确非常重要。
可他是一只,已然靠向魔幻侧的吸血鬼,传统的疾病与伤害已与他无关。
只要鲜血充足,他的寿命甚至可以称得上是无穷无尽。
因此,这些资料,对他来说,不过是减少血包损失的额外组件。
有,当然不错。
没有,也不是不能接受。
生命总会自己找到出路。
血包大概也一样。
陈赤是如此想的。
他随意地拿起一沓,准备离开,但还有些零散的纸张因为太薄,没能拿起。
陈赤瞥见了一小点内容:
“第五节-寄生虫病”
“血吸虫病、丝虫病、钩虫病……”
血吸虫?
陈赤眨了眨眼。
他隐约想起,以前似乎听说过这东西的名字,只是近年来,在内陆地区,这种东西好像逐渐销声匿迹,相对少见了。
自然也被他下意识地遗忘。
什么虫不虫的,只要不发生在自己身上,哪有眼前的面包重要?
他提起些兴趣,又往前翻了几页。
“一、对人体的认识”
“第四节-内分泌系统”
“脑垂体……”
“第六节-循环系统”
“心脏、血管、血液循环……”
“……”
这东西……似乎比自己想的还要有用。
陈赤的目光顿时严肃起来。
他没想到这本书还有关于人体构造的讲解。
再加上那偶然瞥见的“血吸虫”一词。
不管是日后利用吸血鬼病毒感染出新种类的奴仆,亦或是自己还只有一个雏形的、直接利用净血塑造奴仆的想法,似乎都能从这上面找到灵感。
后续的篇幅里也许还有更多相关的东西……
陈赤咬了咬牙。
不就是没纸吗?
自己堂堂吸血鬼,难不成还能叫你给难倒了?
他立刻打开手机,娴熟地进入百度,开始输入——
“xxxx型号自助打印机该如何补纸?”
…………
一番折腾下来,整本《赤脚医生手册》,总算是被陈赤打印完毕。
个中艰辛,不足道也。
陈赤谨慎地拿起它们,从旁边找来包装,仔细地包好。
血包的事情他可以粗心些。
可要是对自己有用的东西,那就该好好对待。
他从未忘记自己是因为什么才能在这末世里如鱼得水。
至于其他的书籍文档,陈赤打算明后天再来处理。
反正资料也已经上传进这打印机里了。
将书本包装好后,陈赤却不急着在这时离开了。
透过透明的门扉,他遥遥望向公路的另一侧。
那里,依稀可以看见麓南医学院的大门。
隐藏着——或者说,肯定已被大量行尸占据着的,此前就引起陈赤警觉的大学校区。
现在,也随着《赤脚医生手册》被陈赤重视,进入到他的考量当中。
陈赤一直认为:
专业的事要让专业的人来做。
解读这本书册自然也是如此。
可要从躲藏在钢铁丛林里的幸存者中捞出医生,并不容易。
概率可以说是十分之低。
堪比某些黑心的手游抽卡。
又或是页游爆率。
而面前的医学院,无疑是所谓的“特殊卡池”、“专属副本”。
但凡发现幸存者,保底就得是个“医学专业”。
要再往上算,助教、导师、教授,也并非不可能——
唔,美到极。
而以现在行尸们的进化程度来看,只要不是在没准备的情况下踏到“血肉怪物”的肚子里,就几乎没什么能威胁他。
收益高,风险却低。
最多也不过是空手而归罢了。
陈赤打算一试。
他走出打印机店,攀上房顶,径直朝向大学……
——右侧走去。
那边是宿舍群落的所在。
毕竟,再怎么想,以教学楼的资源,恐怕是撑不过幸存者这段时间的存活的。
大量游荡行尸的存在,更是几乎抹灭了“绝地求生”、“自产自销”而存活下来的可能。
可要是宿舍环境,就大不一样了。
虽说相对狭窄,但错开的课业时间,让宿舍天然就少了许多潜在感染者。
危机爆发之下的混乱,更是使其进一步减少。
宿舍中由自己或他人储备的食物,像是零食、饼干之类,不仅热量相对较高,也很耐储存。
更不要说条件更为优渥的教职工宿舍了。
其中藏有幸存者的概率……
可以说是十分之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