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朱允熥回皇宫,入武英殿,汇报情况。

听了汇报后的朱元璋,总感觉哪里不对。

叶升的罪责是坐实了,他也认罪了。

怎么还连带个詹徽也认罪了?

他看着朱允熥,说:

“詹徽……真是胡惟庸案同党?”

朱允熥说:“叶升说的,詹徽也认了!”

朱元璋看着手中的案卷,随即说:

“咱怎么就觉得,哪儿不对呢?这事儿……”

朱允熥一脸认真:“孙儿倒是觉得很合理啊,就连二哥朱允炆,都没有说什么。”

朱元璋又看了看朱允熥,虽然朱元璋想不通有啥不对的,但是凭借他的经验和感觉,这里面肯定有问题。

“你小子……怕不是在暗地里搞什么吧?”朱元璋怀疑的开口。

朱允熥就不服气了:“皇爷爷,你又把我想成那种人……”

“呵呵……”朱元璋笑笑,不说话。

“皇爷爷,詹徽……您打算如此处置?”朱允熥问。

朱元璋哼了一声:“既然都认罪,那还说什么?自然是杀了。具体的,明天早朝,朕再说吧!”

朱允熥点头:“孙儿明白了,那没什么事,孙儿就先走了。”

“嗯……”

朱元璋看着行礼告退的朱允熥背影,眯了眯眼睛,自言自语说:

“这个小子……怕不是下了一局棋?针对詹徽的?他让詹徽和他一起审叶升,审着审着……把詹徽审没了……”

当然,对于詹徽,朱元璋也觉得,真要是有点问题,杀了也就杀了。

本来这人就不可久留,原本就是朱元璋的一把刀,引来太多人不满。

如今正好是个由头,把他杀了,也算是给了许多人一个交代。

心里已经有了主意的朱元璋,就不再多想。

……

从朱元璋那儿回来的朱允熥,办成了这么一件事,心里舒畅。

而这件事,也是传遍京城。

叶升认罪,说詹徽也是胡惟庸同党,关键詹徽还认罪了,连在场的朱允炆都没话说。

这让大家不得不信。

同时,一些文官觉得心凉。

詹徽是文官里,支持朱允炆的。

如今获罪,朱允炆全程没有帮他说话,如何不心凉?

暗地里,不少文官甚至说朱允炆不仅是薄凉之人,更是无情无义之徒。

一时间,许多人对朱允炆都不爽。

朱允熥让朱允炆参与进来,可谓是一举两得,不仅让朱允炆起到了见证效果,让大家不会怀疑朱允熥暗箱操作,更毁坏了朱允炆的名声。

而朱允炆也是悔不当初。

当时还觉得参与同审,是朱元璋还看重他,一度为此,还洋洋得意。

如今才知道,结果如此不好,也是根本笑不出来了。

他也很难做人啊,帮詹徽说话,怕牵扯进去惹来麻烦,让朱元璋对他失去兴趣。

可如今不帮詹徽,又换来文官们的不满。

他也是后知后觉的感觉,好像也被朱允熥给坑了。

就只有朱允熥还挺开心。

第二天,早朝。

朱元璋直接就先说了叶升为胡惟庸党,以及詹徽也和胡惟庸案有关的事儿。

朝臣们虽然都听说了,还是惊讶的交头接耳。

“此次,朱允熥主审、朱允炆、詹徽陪审。叶升供出詹徽也是胡惟庸案同党,他自己也认罪了,诸位爱卿,可有话说?”

朱元璋扫视所有人。

朱允炆心里冷哼一声,虽然他没有帮詹徽说话,导致文官们对他不满。

但是你朱允熥做主审,审问淮西武将叶升,也会让淮西勋贵们心寒吧?

然而他却不知道,朱允熥已经有应对策略:

“陛下,那詹徽在审理开始时,就故意不给臣孙主审的机会,一直是他在问叶升话,也是他一直要动刑。当时,臣孙就觉得他有点应激了……”

朱允熥此话一出,瞬间把审问叶升的事儿撇干净了。

听起来,似乎是在说,詹徽表现异常,生怕朱允熥问叶升问出啥,说詹徽心里有鬼。

但实际上,是在像大家传递一个消息,他没有审问叶升,更没有对叶升动刑,都是詹徽干的。

如此一来,淮西勋贵、武将们,就不可能怪朱允熥,毕竟朱允熥没对叶升干啥。

朱元璋看向朱允炆:“可是事实?”

朱允炆恨啊,心想你朱允熥怎么总能撇干净?

还不承认都不行,只能说:

“回陛下,如三弟所言……”

武勋们心里舒服多了,朱允熥没有对叶升严刑逼供,没有做什么,大家自然就舒坦。

“既然,叶升罪名坐实,那就诛……”

“皇爷爷……”朱允熥突然开口,道:

“叶升只是当初,和胡惟庸有往来,并不算多密切,虽有罪,不及家人,不涉亲族……”

朱元璋看向朱允熥,说:

“允熥的意思是?”

“当诛叶升一人,罪不及家人亲族!”朱允熥开口,接着他跪在地上:

“求,皇爷爷开恩!”

朱元璋看着朱允熥,太子朱标的腹黑手段,和宽厚仁善,都能在朱允熥身上看到。

这让朱元璋想起来以前自己要杀人时,朱标也是如此规劝求自己……

淮西勋贵中,开国公常升、江夏侯周德兴、定远侯王弼等,都纷纷跪下:

“求陛下开恩……”

朱允熥一人表态,这是为了叶升的亲族家人,淮西勋贵们感动不已,没理由不一起求朱元璋。

朱元璋点头:“好……允熥仁善,朕心甚慰。明日,斩首叶升!”

“多谢皇爷爷……”

“陛下圣明……”

朱元璋又说:“詹徽……为官期间,便引诸多弹劾,说其手段残忍,经常屈打成招。如今坐罪胡惟庸案,明日问斩。其亲族……”

他说着,看向朱允炆。

然而,朱允炆却一直低着头,一言不发。

他不敢为詹徽说什么,担心自己如今话语权不够,同时也怕受到牵连。

朱元璋摇了摇头,说:

“詹徽之子詹绂,携家眷,流放云南!”

……

这事儿结束了,但朱允炆的根基,彻底没了。

因为,从这一刻开始,朝堂上,文武官员们,全部都认为,朱允熥重情重义,宽厚仁善。

而朱允炆,为人凉薄,无情无义。

詹徽经常为他站台,可末了,朱允炆都不敢站出来帮他说句话。

那怕他站出来,不计后果说句什么,朱元璋可能就不会流氓詹徽全家了。

同时也能赢得文官们的心。

可惜!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