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世界帕金森病日 | 从“肠”计议,不再害“帕”

世界帕金森病日|从“肠”计议,不再害“帕”

原创深耕认知健康的绿谷医药科技

今天是第28个“世界帕金森病日”。4月11日是帕金森病的发现者——英国外科医生James Parkinson博士的生日。欧洲帕金森病联合会自1997年开始,将每年的今天定为“世界帕金森病日”,旨在提高公众对该病的关注程度,共同推动帕金森病的研究与治疗。

帕金森病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的常见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常见症状包括震颤、痛性肌肉收缩和言语困难等。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会随病情逐渐进展而加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2019年,帕金森病(简称“PD”)导致了580万人伤残调整生命年,比2000年增加了81%,并造成了32.9万例死亡,相较于2000年增幅超过了100%。面对这种疾病,PD患者的治疗选择却非常有限,根源就在于PD背后的致病机理尚不明确[1]。

PD可能是一类多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系统和肠神经系统均可受累。胃肠道紊乱是帕金森患者常见症状,超过80%PD患者会出现各种胃肠道症状[2]。

1817年,英国医生James Parkinson首次提出PD与肠道之间的联系。他指出便秘是PD患者的主要症状之一,且常在运动症状发作之前已经出现,治疗便秘可改善1/6的PD患者活动能力[3]。2003年,德国神经解剖学家 Heiko Braak提出了“帕金森病起源于肠道”的重要见解,他与同事的研究结果表明,常见的遗传性帕金森病与α-突触核蛋白(α-syn)基因突变有关,错折叠的α-突触核蛋白可通过迷走神经从胃肠道扩散到中脑黑质致密区[4];2019年,PD“肠起源说”再次被验证,Neuron杂志一项研究证实了帕金森病源于肠道。这项新研究证实,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参与了肠道炎症的发生:激活炎症细胞,释放促炎因子,破坏肠道黏膜屏障的完整性,促进α-突触核蛋白在迷走神经连接的肠道区域积聚,并从肠道向脑内传播,随时间逐渐扩散到各个大脑区域,加剧帕金森病运动障碍和神经炎症[5]。

肠道菌群失衡促进炎症发生是PD“脑肠轴”的核心机制,因此靶向脑肠轴是PD的潜在治疗方法。缓解胃肠道症状、提高肠上皮功能和抑制肠道炎症,可以有效增加神经营养因子、预防多巴胺能神经变性、降低神经炎症和α-突触核蛋白的积累和氧化应激,最终缓解运动和非运动症状[6],寻找PD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特征可能为PD预防和早期诊断标志物研究拓展新思路。

关于绿谷医药科技

秉承“提升人类认知健康”的使命,绿谷医药科技致力于传承东方智慧,拥抱国际视野,从整体观出发,以现代科技演绎传统经典,推动脑肠轴理论创新,以脑肠轴作为认知障碍共病机制开发糖药物研产技术平台,构建临床-信息-科研-市场一体化的AI认知健康智能平台,实现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打开认知生命科学研究的全新疆域,为中国创新药物产业发展开拓原始创新之路,为全球患者贡献以调控脑肠轴共病机制为核心的、集脑健康诊断、药物及非药物治疗和认知健康大数据应用于一体的认知健康整合解决方案。通过广泛合作,成功研发的中国原研、全球首个靶向脑肠轴的系统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寡糖药物——甘露特钠胶囊(九期一)已在中国获批上市,并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