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第77封

女儿一一: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5月20日因为谐音是“我爱你”,成了类似情人节一样的节日。当代中国的消费主义,创造了很多谐音日,如6月18日店庆日,如11月11日的光棍节,12月12日的双12等等,巧的是,这些节日,不管这些日子谐音的初衷是什么,都能与促销结合起来,只要到了这一天,铺天盖地是电商促销,让人目不暇接。数学思维不强,都弄不明白这些促销活动,究竟给了消费者多少折扣。

在远古时代,随着技术的进步,人类开始有了物品的积累。将手上多余的物品,交换自己稀缺的物品,这就是商品交易。最初的以物易物,是很难交换的,比如甲的一头牛,怎么和乙的一袋米来交换,丙的一个水果,怎么和丁的一件衣服交换,这中间没有一个客观的衡量标准,就会无形中多出了许多纠纷。于是为了满足所有人的需要,出现了一个能被所有人接受的物品——一般等价物,通俗一点说,就是最初的货币或者是钱。通过分析“货”“贾”“赋”“财”“资”“账”“费”“贮”,这些涉及到钱的字,无一例外都有一个“贝”,这就说明,至少在古代造字时期,当时的货币是贝壳。手上的物品叫货,做生意的人叫贾,收的税叫赋,衡量贫富要看财,有多少东西是资,借的钱叫账,花的钱叫费,存钱罐叫贮。看到这里,是不是由衷地佩服古人的智慧。中国汉字博大精深,让人能够通过寥寥数笔,穿透千年历史,明白古人造字的神奇。

贝壳容易破碎,不利于长期使用,而且数量多少不一。在一个部落内好交换,但是倘若不同的地域或部落,运输的过程中坏掉了,或者有的部落靠近水边,有很多的贝壳,就像山区有许多的石头一样,这些因素导致必须寻找更持久的货币,这就是金属。你想想“钱”这个字,有一个“金”字旁,根据上面的造字原理,你是不是也能推断出,金属也充当过货币。这个比贝壳容易理解,铁、铜、金、银,尤其是金银,如今还是货币。在人类文明史的很长时期,金银都是最主要的货币,我们中国还要加上铜,缺铜的时候,也会用铁钱来代替。

随着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大宗贸易产生,有时候涉及到的钱,可能要成千上万斤,金属是质地坚硬,不易损坏,但是它的重量,又增加了运输的困难。于是从北宋时期,出现了最早的纸——交子。一张纸上标明价值,到另一个城市兑换同样的金属货币,是不是省去了中间运输的麻烦?这就存在一个问题,纸是很容易制造的,怎么能够确保一张纸能够换到真金白银?这就需要国家的信用作为担保。国家要确保这个纸,能够兑换到如实的货币,而且两者之间,要画等号。不能印多了纸币,这样金银没有增加,纸币就不值钱了。也不能印少了,那样会让纸币的价值超出了应有的限度。

有了纸币,就有了钱包。现在已经很少见了,我小时候,大家都要有一个钱包,把钱按照面值从大到小排列,买东西时,抽出来付钱。等到智能手机出来,数字货币,让纸币又显得落伍了。我认为最大的麻烦就是,钱包装在衣兜里,很容易被偷走。许多坊间的故事,都是围绕钱包被偷走了展开的。电子交易免除了这个烦恼,别人就算是把手机拿走了,也拿不走你的钱。现在还拿着钱包的人,已经被人视为跟不上时代了。

以上大致就是货币的四种,贝壳、金属、纸币、数字货币。以后会不会又出现一种新型的货币,我想是会的,可能仅靠人在大脑中想想,就可以购物消费了。这只是我简单的想法,或许你以后见到了未来的货币,会嘲笑我这种幼稚的想法。

2024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