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亚里士多德 《尼各马可伦理学》(约公元前330年)

Nicomachean Ethics

我们因盖房子而成为建筑师,因弹竖琴而成为竖琴手。同样,我们因为正义的言行而变得正义,因为节制行为而变得节制,因为勇敢行为而变得勇敢。

就像奥林匹克奖,不是颁给最好和最强壮的人,而是颁给参赛者,只有参赛者才有可能成为赢家。人生也是如此,在众多善良、优秀的人中,只有行为正确的人才是赢家。

总结一句

幸福来自我们将眼光放远,理性地选择对我们更有益的事。幸福不是快乐,它是通过有意义的人生获得的附加价值。

同场加映

汉娜·阿伦特《人的境况》(第1章)

伊壁鸠鲁《致希罗多德、皮索克勒、美诺西斯的三封信》(第15章)

柏拉图《理想国》(第38章)

伯特兰·罗素《幸福之路》(第42章)

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无论物理学、心理学还是生物学,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在许多学科中都颇具权威性。综观整个中世纪,多数人只简单称他为“哲学家”,而意大利诗人但丁赞誉他为“知识大师”。亚里士多德对托马斯·阿奎纳及阿威罗伊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亚里士多德从哲学及科学角度,严谨且不懈地探究万物,其思想在过去的两千年影响甚远。他建立的系统是非常理性的,他用左脑思维来看待事物的方式,正是西方文化的精髓。

人们经常把哲学分为柏拉图学派和亚里士多德学派。柏拉图相信我们在物质世界感知的万物,都是潜在的形而上的现实,“真理”存于表象世界背后,甚至超越表象的存在。而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则是脚踏实地的哲学家,对我们能看到的世界更感兴趣,他跟随柏拉图学习了20年。亚里士多德认为我们对世界的了解必然通过人类的感官,他严谨且善于分析的头脑,将事物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包括看似模糊不清的元素,如幸福、美德。

《尼各马可伦理学》(献给他的儿子尼各马可)是亚里士多德对伦理学最清晰的阐述,虽然现在他的科学研究更能引起学者们的兴趣,但《尼各马可伦理学》颇具影响力,它为人们提供了美好生活的建议,至今仍被广泛讨论及应用。亚里士多德提出最高的善(eudaimonia,广义为“幸福”),塑造了当代积极心理学。虽然这本书是由演讲稿编撰而成,内容有些不完整且未经润色,但阅读起来并不困难。

我们的功能是什么?

对于形式,柏拉图指的是在事物之下的真实,而亚里士多德指的是秩序和结构。要了解一个物体是什么(是一张椅子还是一个人),必须知道它的功能,例如,我们不会理解船只是一片片木板组成的物体,而是知道它可以载我们渡河。亚里士多德的“目的因”是指自然界的一切都是有目的的,一棵树或一个人都被设定以某种方式成长,并利用本身的条件达到目的。

那么,人类的功能是什么?我们应该不只是生长,否则就和树没什么两样了。我们也不应该只有视觉、听觉或嗅觉,这和一匹马或一头牛也没什么不同。亚里士多德说,理性行动的能力,就是人类的独特性。事物本质源于它是如何被创造的,而人类天生独特的能力,就是组织思想和行为的能力,这在自然界中是独一无二的。人不断修习的美德,以及过往做出的选择,就是他们最终的样貌。人若能按照最崇高的道德标准建构人生,就能成为伟大的人。

我们并不是把人看成数十亿细胞的集合体来断定人的身份,而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他们一生打磨的美德、艺术或技艺,领会人的本质或功能。亚里士多德说,一名长笛手庄重地演奏长笛,一名雕刻家以绝佳的技艺雕刻,这就是在成为很好的人,因为成功取决于个体功能的实现。

幸福实践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出发点是幸福,因为他相信人是理性的生物,会做出对的选择引领他们走向最高的善。最高的善经常被译为“幸福”,但它也可以被译为“做对的事”“成功”“尽力做到最好”。

作为有理性的人,我们最大的幸福就是能理性地选择。从长远来看,我们要找出“什么是对我们最好的”,而幸福只是一种附加品。纯粹快乐的生活,将剥夺我们追求理性、有目标的行为,不会让我们得到真正的幸福。最崇高的路径是给予真正的快乐(而非短暂的快乐)。举例来说,阅读爱情或惊悚小说只能带来短暂的快乐,无法给我们带来深远的意义和满足,不能像阅读俄国小说家托尔斯泰的作品那样带来意义感和满足感。

大多数人单纯追求生活的满足感,但亚里士多德认为这样无异于“食草动物”。要拥有“完整的人生”,我们必须把行动与美德结合起来,持续地改进自己、发展技能,真正的幸福是长期的自身与目标的结合。“一只燕子不能带来春天,一天也不行。”亚里士多德说,“同样,仅仅一天或短暂的时间也不能让我们获得幸福或快乐。”他形容时间是“探索的好伙伴”,时间会让我们和世界的本质显露出来。

亚里士多德说,友谊也是完整生命的一部分,因为友谊可以推动辩论和思考,通过辩论和建设性的行动,我们能帮助朋友实现目标,提升我们的理性素质和特质,自然而然地就能让我们快乐。同样的原则也适用于我们居住的社群或城市,通过我们努力使其变好就能强化我们的特质,因而提升幸福。

最后,亚里士多德将学习视为幸福最重要的来源之一,通过学习能完整地表达我们的理性本质,了解哲学及科学真理的同时,将它们融入知识中,这个过程能帮助我们达到做人的最高境界。

令人开心的是亚里士多德对幸福的结论,他认为幸福并不是由命运或上帝预先决定,而是通过后天的工作、应用或学习,有意识地实践积极生活获得了幸福。他说:“我们因盖房子而成为建筑师,因弹竖琴而成为竖琴手。同样,我们因为正义的言行而变得正义,因为节制行为而变得节制,因为勇敢行为而变得勇敢。”换句话说,我们因为某些习惯而成为成功的人。

我们不该根据一个人生活中的起伏断定他的一生,而应该看他们的发展以及表达的美德,这才是真正衡量成功的标准。一个成功且快乐的人会持续培养美德,不会受命运无常的影响,而我们追求的正是这种稳定、高尚、宽宏的态度。亚里士多德说:“与美德结合的行动是掌握幸福的关键。”

行动与决定

柏拉图认为,仅仅欣赏美德就足以使人成为道德高尚的人。但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好的人生必须由行动表达美德,“就像奥林匹克奖,不是颁给最好和最强壮的人,而是颁给参赛者,只有参赛者才有可能成为赢家。人生也是如此,在众多善良、优秀的人中,只有行为正确的人才是赢家。”

亚里士多德区分出自愿行为和非自愿行为,年幼的孩子和动物可以采取自愿行为,但不是真正的决定,因为决定关系到重要的推理或思考能力,成年人才有思考或决策的能力,将这些能力应用在好的地方(例如要求自己克制欲望)就能让我们有自觉,即身为理性动物应该专注于创造有价值的事物。我们可以有期望,但要达成期望必须做出决定,付诸具体的行动。同样,我们可以相信一些已知事物,但形成性格的却是行动。亚里士多德说,一个“无法自制”的人会为了欲望或短暂的快乐而行动,一个“懂得自制”的人则相反,他们以决定来行动,而非欲望。

亚里士多德对行动与生产进行了有趣的区分。生产的终点是产出物品,对我们自身以外的物品,生产必须使用技艺,或有技巧的操作。但好的行动就是它的终点,不需要其他特别的结果。生产技艺会影响产品的优劣,而行动则取决于品质,能让人变得好或坏,因此行动是纯粹且高尚的。

虽然亚里士多德关于行动和生产之间差异的观点,是由他社会中的崇高地位所形成的,但这个观点具有当代意义。如汉娜·阿伦特在《人的境况》中指出,将自己视为“生产者”及“消费者”是非常现代的思维。然而,我们并不是为了生产而存在,是为了对社群和社会有贡献,这就是为什么《尼各马可伦理学》看似谈论个人美德,实际上有许多章节谈论友谊及公民责任。

总评

如今,各国政府开始关心“国民幸福指数”,而不再只看经济产值。因为国家顾问们看到了亚里士多德对美好生活和幸福的想法,如果落实在政策上,才可能为多数人创造最大的幸福,这是崇高的行动。另外,我们必须仔细考虑,如何为每个人制定不同的幸福指南,就像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每个人通向美好生活的进程不同,因为个体会在不同时间段发挥独特的潜能。我们不应将幸福作为追寻的目标,我们的挑战是追求对我们最有意义的人生,实现这个目标,幸福才会随之而来。

《尼各马可伦理学》中提到钱、身份地位、家庭等外在因素也是达到幸福的重要贡献,亚里士多德常因此受到批评。但是,他对有意义的生活的关注告诉我们,一个人并不需要拥有这些因素才对生活感到满足或兴奋。如果我们觉得是在践行自己的最高职能,那就能轻松获得快乐。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出生于公元前384年,父亲是马其顿国王的医生。他18岁开始在雅典的柏拉图学园读书,直到公元前347年柏拉图去世后才离开。他曾到土耳其、希腊的列斯伏斯岛旅行,并四处演说,内容涵盖海洋生物学、动物学、地理学、地质学。亚里士多德与他的资助人赫梅厄斯十分要好,娶了赫梅厄斯的侄女皮西亚斯,另与其继室赫皮利斯育有一子,名为尼各马可。

亚里士多德生活于腓力二世及其子亚历山大大帝统治的马其顿王国,当时马其顿王国势力强大,征服了希腊的许多城市及波斯王国。亚里士多德担任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直到亚历山大统治的最后几年,他一直是亚历山大非常倚重的顾问。后来,因不受欢迎的马其顿血统迫使亚里士多德离开雅典,他在希腊埃维亚岛逝世,享年63岁。

亚里士多德三分之二的著作都已遗失,但现存的文稿涵盖的主题非常广,可以说明他是当时最博学多闻的人。最知名的著作包括《形而上学》、谈论逻辑的《解释篇》,以及《灵魂论及其他》《修辞学》《大伦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