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盛瑞 九条

嘉靖中,修三殿。中道阶石长三丈,阔一丈,厚五尺,派顺天等八府民夫二万造旱船拽运(1),派府县佐贰官督之(2),每里掘一井以浇旱船、资渴饮,计二十八日到京,官民之费总计银十一万两有奇。万历中鼎建两宫大石,御史亦有佥用五城人夫之议。工部郎中贺盛瑞用主事郭知易议,造十六轮大车,用骡一千八百头拽运,计二十二日到京,费不足七千两。又造四轮官车百辆,召募殷实户领之,拽运木石,每日计骡给直。其车价每辆百金,每年扣其运价二十两,以五年为率,官银固在,一民不扰。

【注释】

(1) 顺天:顺天府,指今北京及附近各县。旱船:以圆木排于冰冻地面做“轮”,上放所运巨石,一面行走,一面将后面圆木移到前方,递相为轮。

(2) 佐贰官:府、县的副职。

【译文】

世宗嘉靖年间,整修三大殿。中间通道的阶石长三丈,宽一丈,厚五尺,派顺天等八府二万民工制造旱船拉运,派府县副职监督,每里挖一口井以取水浇旱船、供民夫饮水,共计二十八天运到京师,官府与民间的花费总计银子十一万多两。神宗万历年间营建两座宫殿的大石块,御史也有调用五城民夫的提议。工部郎中贺盛瑞采用主事郭知易的建议,制造十六轮的大车,用一千八百头骡子拉运,共计二十二天到京师,花费不到七千两银子。又制造四轮官车一百辆,招募家境殷实的人家领去,拉运木石材料,每天计算骡子的数目付给报酬。车价每辆一百两银子,每年从运费中扣下二十两,以五年来计算,官银没有耗费,一个百姓也不惊扰。

慈宁宫石础二十余,公令运入工所,内监哗然言旧(1)。公曰:“石安得言旧?一凿便新。有事我自当之,不尔累也!”

【注释】

(1) 内监:宦官。哗然:人多声杂,吵闹。

【译文】

慈宁宫需要二十多块基石,贺盛瑞下令运入工地,宦官们吵嚷说石头太旧。贺盛瑞说:“石头怎么能说旧?一凿就又是新的了。有事我自己担当,不会连累你们。”

献陵山沟两岸(1),旧用砖砌。山水暴发,砖不能御也,年修年圮(2),徒耗金钱。督工主事贺盛瑞欲用石,而中贵岁利冒被(3),主于仍旧。贺乃呼工上作官谓之曰(4):“此沟岸何以能久?”对曰:“宜用黑城砖,而灌以灰浆。”公曰:“黑城砖多甚,内官何不折二三万用?”作官对以“畏而不敢”。公曰:“第言之,我不查也。”作官如言以告内监。中官怀疑,未解公意,然利动其心,遂折二万。久之不言,一日同至沟岸尽处,谓中官曰:“此处旧用黑城砖乎?”中官曰:“然。”公曰:“山水暴发,砖不能御,砌之何益?不如用石。”中官曰:“陵山之石,谁人敢动!”公笑曰:“沟内浮石,非欲去之以疏流水者乎?”中官既中其饵,不敢复言。于是每日五鼓点卯(5),夫匠各带三十斤一石(6),不数日而成山矣。原估砖二十万,既用石,费不过五万。

【注释】

(1) 献陵:明仁宗朱高炽的陵墓。

(2) 圮(pǐ):毁坏,坍塌。

(3) 中贵:皇帝宠幸的近臣、宦官。中官、内官、内监皆指宦官。岁利冒被:每年取利于冒领工银。

(4) 工上作官:工地上掌修建宫室土木工程的官。

(5) 五鼓:五更,天将亮时。点卯:旧时官衙查到班人数,因在卯时(早上五点到七点)进行,故称。泛指点名。

(6) 夫匠:服役的工匠。

【译文】

仁宗献陵的山沟两岸,过去用砖垒砌。山洪暴发,砖不能防御,年年修理年年坍塌,白费很多金钱。督工主事贺盛瑞想改用石头,而宦官每年取利于冒领工银,主张仍然照旧。贺盛瑞就找来工地上的作官问他说:“这个沟岸用什么修才能保持长久不坏呢?”回答说:“应当用黑城砖,再灌入灰浆。”贺盛瑞说:“黑城砖那么多,宦官为什么不折合二三万块来用呢?”作官答以“害怕不敢回话”。贺盛瑞说:“你尽管说,我不追究。”作官如实地把话告诉宦官。宦官心中怀疑,不理解贺盛瑞的想法,然而利益扰动了他的心,就答应折出两万块砖。很久没提这件事,一天贺盛瑞和宦官一同到沟岸尽头巡视,贺盛瑞对宦官说:“这里过去是用黑城砖吗?”宦官说:“是的。”贺盛瑞说:“山洪暴发,砖头无法防御,砌上去有什么用处呢?不如改用石块。”宦官说:“陵墓所在山的石头,谁敢动它!”贺盛瑞笑着说:“沟中漂来的石头,不是要清除掉以疏通流水吗?”宦官已经中了他的圈套,不敢再说话。于是贺盛瑞每天五更亲自点名,服役的工匠各带三十斤石块,不过数天就堆积成山。原来估计砖头费用要二十万钱,改用石头后,花费不过五万钱。

坟顶石,重万余斤。石工言,非五百人不能秤起。公念取夫于京,远且五十余里,用止片时,而令人往返百里,给价难为公,不给价难为私,乃于近村壮丁借片时,人给钱三文,费不千余钱,而石已合榫矣(1)

【注释】

(1) 合榫(sǔn):本指木头的榫头和榫眼相合。此处指位置放得正合适。

【译文】

皇陵坟顶用的石头,重达一万多斤。石工说,没有五百个人不可能抬起来。贺盛瑞心想要从京城里调取民工,有五十多里远,用他们只不过片刻时间,而让他们往返百里,给钱多了为难公家,给钱少了委屈个人,就在附近村子里调借壮丁片刻时间,每人给钱三文,花费不过一千多文钱,而坟顶石头已经按位置放好。

神宫监修造例用板瓦(1),然官瓦黑而恶,乃每片价一分四厘,民瓦白而坚,每片价止三厘。诸阉阴耗食于官窑久矣,民瓦莫利也。盛公督事,乃躬至监,谓诸阉曰:“监修几年矣?”老成者应曰:“三十余年。”公曰:“三十余年而漏若此,非以瓦薄恶故耶?”曰:“然。”公乃阴运官、民瓦各一千,记以字而参聚之。于是邀监工本陵掌印与合陵中官至瓦所,公谓曰:“瓦唯众择可者。”佥曰(2):“白者佳。”取验之,民瓦也。公曰:“民瓦既佳且贱,何苦而用官窑?”监者曰:“此祖宗旧制,谁敢违之?”公曰:“祖制用官窑,为官胜于民也,岂谓冒被钱粮,不堪至此!余正欲具疏,借监官为证耳。”遂去。监者随至寓,下气谓公曰:“此端一开,官窑无用,且得罪,请如旧。”公不可。请用官民各半,复不可。监者知不可夺(3),乃曰:“唯公命,第幸勿泄于他监工者。”于是用民瓦二十万,省帑金二千余(4)

【注释】

(1) 神宫监:专管修建管理皇帝陵墓的官府,由太监掌握。神宫,神庙,神殿。板瓦:一种大瓦,瓦面较宽,弯曲度较小。

(2) 佥(qiān):都。

(3) 夺:动摇,改变。

(4) 帑(tǎng)金:国库的钱币。

【译文】

神宫监修造陵墓按惯例用板瓦,然而官窑生产的板瓦色黑质劣,而每片价钱一分四厘,民窑生产的板瓦色白质坚,每片价钱只要三厘。太监们私下谋利于官窑很久了,民瓦没有利润。贺盛瑞督工修建,便亲自到神宫监,对各位宦官说:“你们监修陵墓有多少年了?”一位老成的宦官回答说:“三十多年了。”贺盛瑞说:“管三十多年而漏成这样,不是所用的板瓦薄而劣质的缘故吗?”宦官说:“的确如此。”贺盛瑞便私下运了官瓦和民瓦各一千片,暗中用字做记号而将它们掺杂在一起。于是邀请监工本陵掌印与整个陵墓的太监来到放置瓦片的地方,贺盛瑞对他们说:“板瓦只有众人选择的才行。”都说:“白色的好。”取出白色的瓦验证,都是民瓦。贺盛瑞说:“民瓦既好又便宜,何苦要使用官窑的瓦?”太监说:“这是祖宗的老规矩,谁敢违背?”贺盛瑞说:“祖宗的规矩是用官窑的瓦,因为官窑的瓦胜过民窑的瓦,难道是要冒领钱粮,恶劣到这种地步!我正要向朝廷上疏讲明这些详细情况,请在场的监官为我作证。”于是离开了。监工太监跟着他到了住所,低声下气地对他说:“这个先例一开,官窑就没有用处了,而且得罪不少人,请按照旧例来办吧。”贺盛瑞不准许。又请求用官窑民窑各一半,还是不准许。监官知道贺盛瑞的态度不能改变,于是说:“听从大人的命令,只是请您不要泄露于其他监工。”于是使用民瓦二十万片,节省国库钱银二千多两。

金刚墙实土(1),而在工夫止二十余名,二人一筐,非三五日不可。公下令曰:“多抬土一筐,加钱二文,以朱木屑为记。”各夫飞走,不终日而毕。

【注释】

(1) 金刚墙:陵墓地宫四面内墙,隔绝潮湿及防盗穿凿者,以坚石砌成。

【译文】

陵墓地宫内墙的工程要填土,而在场工作的工人只有二十多人,二人抬一筐土,非要三到五天不可。贺盛瑞下令说:“多抬一筐土,加发工资二文钱,用朱红木屑作为记号。”于是每个工人都飞快地运土,不到一天便完工了。

锦衣卫题修卤簿(1),计费万金,公嫌其滥。监工内臣持毁坏者俱送司。公阅之,谓曰:“此诸弁畏公精明(2),作此伎俩,边批:谀使悦而后进言。以实题中疏语耳。不然,驾阁库未闻火(3),而铜带胡由而焦?旧宜腐,胡直断如切?”内臣如言以诘诸弁,且言欲参。诸弁跪泣求免,工完无敢哗者;用未及千,而卤簿已焕然矣。

【注释】

(1) 卤簿:指皇帝出行时用的车驾仪仗。

(2) 弁(biàn):此处指掌仪仗的武士。

(3) 驾阁库:贮藏銮驾仪仗的仓库。

【译文】

锦衣卫上奏章提议翻修皇帝用的仪仗,预算费用一万两银子,贺盛瑞认为预算过高。监工的宦官拿着毁坏的仪仗都送到官府。贺盛瑞看了,说:“这是各位掌仪仗的武士畏惧大人的精明,才故意弄些小伎俩,边批:说奉承话让他高兴然后进言。以证实奏章中上疏的话。不然,贮藏銮驾仪仗的仓库没听说着火,而铜带为什么会烧焦?时间长的应该是腐烂,为什么直着断掉像刀切的一样呢?”太监依言来质问各位武士,并且说要参劾他们。各位武士跪着哭着请求饶恕,修理完没有一个敢再嚷嚷什么;花费不到一千,而仪仗已经焕然一新。

永宁长公主举殡(1)。例搭席殿群房等约三百余间(2),内使临行时俱拆去。公令择隙地搭盖,以揪棍横穿于杉木缆眼下埋之,席用麻绳连合,在工之人,无不笑公之作无益也。殡讫,内官果来取木,木根牢固,席复连合,即以力断绳,取之不易,遂舍之去。公呼夫匠谓曰:“山中风雨暴至,无屋可避,除大殿拆外,余小房留与汝辈作宿食,何如?”众佥曰:“便。”公曰:“每一席官价一分五厘,今只作七厘,抵工价,拆棚日,席听尔等将去,断麻作麻筋用,木作回料,何如?”众又曰:“便。”

【注释】

(1) 永宁长公主:明穆宗的女儿。

(2) 席殿:以席搭成的临时殿房。

【译文】

永宁长公主出殡。工部依惯例要搭建临时殡宫殿房等约三百多间,宦官在葬礼结束临行时都要拆除。贺盛瑞令选择空地搭盖,用揪棍横穿杉木缆眼埋入土中,每张席子用麻绳联结起来,在场劳作的人,没有不嘲笑贺盛瑞在做无用的事情。殡葬结束,宦官果然派人来拿杉木,结果杉木立柱埋得牢固,每张草席又联结在一起,即使用力割断绳子,拿取也不容易,于是舍弃而去。贺盛瑞便叫来工匠对他们说:“山中一旦风雨突至,你们便无屋可避,除了将大殿拆除外,其余的小房子留给你们作起居之用,怎么样?”大家都说:“好。”贺盛瑞说:“每一张席子官价是一分五厘,现在只折价为七厘,用工钱抵扣,以后拆除棚子的时候,席子任由你们拿走,割断的麻绳可以作麻筋来用,搭棚的木材作回收料,怎么样?”大家又说:“好。”

都城重城根脚下(1),为雨水冲激,岁久成坑,啮将及城,名曰“浪窝”。监督员外受部堂旨(2),议运吴家村黄土填筑,去京城二十里而遥,估银万一千余两。公建议:“但取城壕之土以填塞,则浪窝得土而筑之固,城壕去土而浚之深,银省功倍,计无便此。”比完工,止费九百有奇。

【注释】

(1) 重城:外城。

(2) 部堂:明朝六部尚书之别称。

【译文】

京师外城的墙根下,因为雨水冲刷,时间久了形成一个大坑,侵蚀将危及城墙,名叫“浪窝”。监督员外接到尚书的旨意,建议运吴家村的黄土填充夯筑,离京城二十里远,估价花费一万一千多两银子。贺盛瑞建议说:“只要取护城河底的泥土以填充,这样浪窝因得到土的填充而夯筑得很坚固,护城河挖去土而疏浚得也更深了,银子省了功效加倍,计策没有比这更便利的了。”等到完工,只花费九百多两银子。

按,两宫之役(1),贺公为政,事例既开,凡通状到日即给帖(2),银完次日即给咨(3),事无留宿,吏难勒掯(4),赴者云集,得银百万两。公每事核实,裁去浮费,竟以七十万竣役,所省九十万有奇。工甫完,反以不职论去,冤哉!然余览公之子仲轼所辑《冬官纪事》,如抑木商、清窑税,往往必行其意,不辞主怨(5),宜乎权贵之侧目也!夫有用世之才,而必欲使绌其才以求容于世,国家亦何利焉!吁,可叹已!

【注释】

(1) 役:工役,工程。

(2) 通状:下级对上级所用的一种文书。帖:收支财物的登记票据。

(3) 咨:用于平级官署的一种公文。

(4) 勒掯:又作“掯勒”,勒索,强迫。

(5) 不辞主怨:不怕承担主事官员对自己的怨恨。

【译文】

按,兴建两宫的工程,贺盛瑞主持工作,成例已开,凡有公文来即日批复,银钱交割次日即入账后回复,公事没有留到第二天的,官吏难于勒索,各方款项纷纷聚集起来,筹得银子一百多万两。贺公对每一项开支都核实,减去不必要的开支,最终只花了七十万两就将工程完成,共节省了九十多万两的开支。工程刚完毕,贺公反而被加以不称职的名目而离职,太冤枉了!然而我浏览过贺公之子仲轼先生所辑的《冬官纪事》,里面提到如减抑木商、清算窑税等事,处理时往往坚持己见,不怕承担主事官员对自己的怨恨,难怪引起权贵之人的侧目!有积极用世的才能,而一定要减损他的才能以求包容于世俗,国家又有什么好处呢!哎,可叹啊!

徽州木商王天俊等十人,广挟金钱,依托势要,钻求札付(1),买木十六万根。贺念此差一出,勿论夹带私木,即此十六万根木,逃税三万二千余根,亏国课五六万两(2);方极力杜绝,而特旨下矣。一时奸商扬扬得意。贺乃呼至,谓曰:“尔欲札,我但知奉旨给札耳,札中事尔能禁我不行开载耶?”于是列其指称皇木之弊:一不许希免关税,盖买木官给平价,即是交易,自应照常抽分(3);二不许磕撞官民船只,如违,照常赔补;三不许骚扰州县,派夫拽筏;四不许搀越过关(4);五不给预支。俟木到张家湾(5),部官同科道逐根丈量,具题给价。于是各商失色,曰:“如此则札付直一空纸,领之何用!”遂皆不愿领札,向东厂倒赃矣(6)。又工部屯田司主事差管通济局、广济局(7),局各设抽分大使一员、攒典一名、巡军十五名(8),官俸军粮岁支一百三十余石,每年抽分解部银多七八十两,少五六十两,尚不及费。贺公盛瑞欲具题裁革,左堂沈敬宇止之。公查初年税入,岁不下千金,该局所辖窑座,自京师及通州、昌平、良、涿等处,税岁砖瓦近百万万,后工部招商买办,而局无片瓦矣。公既任其事,稍一稽查,即如木商王资一项漏银一百零九两,他可知已。嗣查窑税,而中贵王明为梗。公谓中贵不可制而贩户可制,即出示通衢,严谕巡军军民人等:“敢有买贩王明砖瓦者,以漏税论。官吏军余卖放者,许诸人详告,即以漏出砖瓦充赏。”王明窑三十余座,月余片瓦不售,哀求报税矣。诸势要闻风输税,即一季所收,逾二十余万。一岁所积,除勋戚祭葬取用外,该局积无隙地,各衙门小修,五月取给焉。

【注释】

(1) 札付:官府由上行下的文书,多指手谕。

(2) 国课:国家赋税收入。

(3) 抽分:按货物多少抽取税金。

(4) 搀越:夹带私木,偷越关口。

(5) 张家湾:在今通州南,以元时张瑄督海运至此而名。

(6) 东厂:明代特务机关之一。明成祖创设,以特务手段监视官民,由亲信宦官掌管。倒赃:要求退还所送贿赂。

(7) 通济局、广济局:两局大致管理运河、税收等事。

(8) 抽分大使:负责征收租税的官吏。攒典:主管账目税务的小吏。

【译文】

徽州有木材商王天俊等十人,挟着巨额资金,依托权势显要的人,钻营求得官府文书,准许向王某等购买十六万根木材。贺盛瑞心想这个差事一出来,不说他们暗中夹带私人木材,光是这十六万根木材,逃税的有三万二千多根,亏欠国家税收五六万两;他正想极力杜绝这种事,但特旨下达准其所求。一时间奸商们都得意扬扬。贺盛瑞于是叫他们来,告诉他们说:“你们想要官府文书,我只知道奉旨发给官府文书,文书中的事项你能禁止我不列载吗?”于是列举他们指称皇家木材的弊端:一不许请求免除关税,因为买木官方给出相对低平的价格,就是交易,自然应当照常抽取税额;二载运木材不许冲撞官方和民间的船只,如有违犯,须照常予以赔偿;三不得骚扰州县地方政府,派民夫拉筏子;四不许夹带私木通关;五官府不预支经费。等木材运到张家湾,六部官和科道官逐根丈量,题本上奏给价。于是各位商人大惊失色,说:“这样的话那么公文不过是一纸无用的文书,领来干什么!”于是都不愿领取公文,而向东厂索回贿赂的赃款。另外工部屯田司主管官员兼管通济局、广济局,每个局又设负责征收租税的抽分大使一员、主管账目税务的攒典一员、巡军十五员,官俸军粮每年支出一百三十多石,每年征收上缴工部的税款多时有七八十两银子,少的时候只有五六十两,还不足以维持这两个局所需的花费。贺盛瑞想上奏裁掉这两个局,工部左侍郎沈敬宇阻止了他。贺盛瑞调查发现两个局初设时上缴的税款,每年不少于一千两银子,该局所管辖的窑场,从京师到通州、昌平、良、涿等地方,每年上缴砖瓦税近一百亿,后来工部招商买办砖瓦,该局就没有片瓦的收入了。贺盛瑞负责这件事后,稍微一稽查,就发现仅木材商王资一项漏税达一百零九两银子,其他可想而知了。后来清查窑税,而宦官王明从中作梗。贺盛瑞心想宦官不可制服但商贩可以制服,就命人在通衢大道上张贴告示,严厉警告巡查士卒及百姓:“敢有买卖王明砖瓦的人,按漏税论罪。官吏或军中有受贿私卖的人,准许各人详细检举,即以漏税的砖瓦充作奖赏。”王明经营三十余座窑场,一个多月一片瓦都没卖出去,哀求着报缴税款。朝廷中各位权势显要的人听到风声都自动缴税,一个季度所收,超过二十余万两银子。一年积累的税收,除了有功勋的皇帝国戚的祭葬费用外,局里府库堆积得没有空地,于是所辖各衙门简单整修房舍,前后五个月的开支由该局补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