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注定的漂泊人生

1947年7月9日初夏的傍晚,天气闷热。台南市火车站前一家名叫四春园的旅馆里,一位刚刚随她丈夫从北部的苗栗调到台南工作的妇人,挺着大肚子正在吃冰消暑,忽然觉得肚子疼!根据过去多次积累的经验,她知道自己可能要生了,急忙找来约好的“产婆”帮忙。果然,没有经过多少折腾,我就很乖地来到人间,是当时家中第四个孩子。因为当时我们刚刚搬到台南,父亲希望我能成为台南的英雄,故取名南雄(可惜我辜负了他的愿望),又因为出生时脸和眼睛都是圆滚滚的,故小名阿圆。

巧的是这年末,世界上第一个晶体管诞生——美国的约翰·巴顿(John Bardeen)、沃特·布拉顿(Walter Brattain)和威廉·肖克利(William Schockley)在贝尔实验室成功制造出第一个晶体管,开启了人类以半导体材料为主的“硅器”文明。三人也因为发明点接触晶体管于195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我出生在旅馆,冥冥之中注定我日后不像其他五个兄弟姐妹一样,他们大部分时间都能一直在故乡台南完成学业和工作,最多只到台湾北部读书,生活很稳定。我则相反,19岁以后就像滚动的石头一样居无定所,住过很多地方,还常常因为出差,以旅馆为家。我去的地方大多不是去旅游,而是求学或工作,因此所到之处都待了几个月甚至几年。在过去超过半个世纪的岁月中,除了故乡台南,住得比较久、总时间合起来超过半年的城市,依时间顺序有:中国台湾的台北、新竹,美国加州的帕洛阿托(Palo Alto)、森尼韦尔(Sunnyvale)、费利蒙(Fremont)、库比蒂诺(Cupertino),日本的松本、福山、京都、奈良,韩国的利川,以及中国香港、深圳、无锡、上海、宁波、东营、长沙、平潭。因为住得比较久,假日有时去附近走走,我对当地的风土人情比走马看花的旅行团有更深入的了解。但在异乡漂泊这么多年,我退休回台南后,因为变化太大,对故乡反而有一种陌生的感觉!

回顾我这一生的漂泊,我发现,大致上是顺着世界上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风口浪尖而动:由美国、日本、亚洲“四小龙”,最后到祖国大陆总其成,我差不多都是在集成电路产业在当地要快速崛起时前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