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多留个心眼总没错

太平府,陈迪家院中。

朱元璋终于有机会好好和自己最爱的长子朱标单独相处。

“标儿,你觉得你们那个姓杨的先生怎么样?”

“杨先生是孩儿见过最厉害的先生,他懂的东西太多了,而且都很高深,孩儿感觉用尽了全部的精神,才能勉强跟上先生的脚步。”

朱元璋点了点头。

别说小朱标了,就是他和刘基听起来都很费劲。

虽然杨炎已经结合实际,深入浅出的去讲解了,但是他讲的那一套理论知识,世间绝无仅有,别说没听过了,就是在古籍等一众书籍上都没有,是一套全新的知识体系。

第一天听课的时候,刘基就说,不知道杨炎的这套知识究竟如何而来,是他自己推演出来的?还是他是哪个高人入世的学生?

总之无论如何,这个杨炎绝不简单。

杨炎一般一两天才上一节这样的社会科学理论课,有时候甚至是隔几天,其他时间还是让同学们学习传统的认字文章等知识。

但是仅仅是一节课就足以让同学们消化好几天。

就拿今天的这节课来说,讲的知识点太多了,足够他们消化好几天的。

而且还有一点奇怪,朱元璋是偶然听到杨炎的讲课被吸引,接着也是一有时间就来,并没有每天都能来听课,但硬是机缘巧合的将杨炎的一整套社会科学理论几乎完整的听了下来。

一个教书先生能有什么坏心思?

即使是敏感猜忌的朱元璋也都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他甚至连自己听的是不是完整的都不知道,总之他就感觉一路听下来挺顺畅的,没有什么太大的障碍……

朱元璋问道:“你很喜欢这位先生?”

“嗯。”

小朱标认真的点头。

朱元璋道:“现在平江城城破,中原已定,咱也要回金陵了,你也要跟着一起回去。”

小朱标闻言,脸上不免露出失落的神色。

他显然很喜欢在太平府学习的时光,回金陵就意味着要离开这里,要离开他最喜欢的杨先生,以后都没有机会再听杨先生讲课了。

小朱标沉默片刻,抬起头看向朱元璋,用哀求的语气道:“父亲,可以带杨先生一起回金陵吗?”

不想朱元璋却是笑了:“咱正有此意!”

“真的?”

小朱标露出惊喜的神色,欢呼道:“太好了,先生要和我们一起回金陵了!”

两父子正在享受着难得的欢乐时光。

这时,一位一身劲装的,精明干练的中年人前来,朱元璋原本的笑脸很快就收敛了。

“见过大帅!见过世子!”

“起来吧。”

朱元璋让那人起来,那人却是暗暗瞟了一旁的小朱标一眼,欲言又止。

朱元璋看在眼里,没好气的道:“杨宪,怎么,还有什么是世子不能听的吗?”

“没有。”

杨宪连忙摇头。

杨宪和毛骧一样,是朱元璋部下检校组织的成员,而且杨宪还是其中的领导人员。

杨宪虽然不像毛骧那样武力高强,是一名文官,但是他有着很强的观察力,做事心思缜密,具有很强的情报人员素质。

朱元璋也是很信任他,而他也很少辜负朱元璋的这份信任。

朱元璋道:“那就说吧。”

“是!”

杨宪道:“汤和和蓝玉等一干武将饮酒的时候,说到了立国开元后分封的问题,蓝玉说,大帅一直拖着没有回金陵,就是在考虑分封的事情,现在有一百多位功勋卓越的将军,可是爵位就那么多个,这个爵位可不好封啊,恐怕有人要被撸下去!”

“蓝玉又说,不过汤和你不用操心了,汤将军可是从小和大帅穿一条裤子长大的,而且还是汤将军写信带大帅出来参加起义军的,所以,他和徐达,常遇春,那是板上钉钉的国公啊!”

“汤和怎么说?”朱元璋脸色微沉。

“汤将军说,咱要的不多,一个国公就成,如果一个国公都没有,那咱铁定不服呀!”

朱元璋没有再说什么,而是问道:“李善长和胡惟庸呢?”

“他们二人倒是没有说什么关于开国分封的事情,不过他们二人似乎对大帅您和刘大人出来这件事很是在意,说您越来越偏袒刘大人了,他们在检讨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事或者说错了什么话惹您不高兴了,还有,他们觉得日后刘大人要压他们一头了。”

“哼——”

朱元璋轻哼了一声,又问:“徐达呢?”

“徐将军倒是闲情逸致得多,整日里就是赏花遛鸟,偶尔看看书,和其他将军们喝酒也基本上只喝酒,说些无关紧要的话。”

朱元璋终于是脸色露出了一丝笑容。

还是他这个三弟最聪明!

从不跟他一起来太平府,朱元璋就已经知道,他这个在战场上骁勇善战的三弟,同样具有在太平年代为臣的智慧。

“好了咱知道了,你下去吧!”

朱元璋挥手让杨宪退下,而后问向朱标:

“标儿,你怎么看?”

朱标现在虽然只有十三岁,但是朱元璋已经让他参与到国事中来。

这也是朱标为什么能够在杨炎的课堂上表现突出的原因,除了他自身天资聪颖以外,他还见多识广,少年老成。

朱标回道:“孩儿觉得,即将立国开元,文臣武将们不仅心切,而且功名之心太盛,无论父亲怎么分配爵位,都很难令得所有人都满意。

朱元璋深以为然点头。

“这就是人心呐!就像你那个先生说的那样,矛盾变了!”

朱标继续道:“孩儿还认为,相比之下,武将们更加急切,而文臣们,看起来倒是淡然一些。”

“标儿,这你就错了。”

朱元璋摇头道:“这事你得这么看,那些武将们不善于掩饰,而那些文臣们,读的书多,耻言利,有涵养,藏得更深,至于功名之心,文臣武将,一样旺盛!”

“父亲高见,孩儿受教了。”朱标回道。

朱元璋看着朱标,一脸认真的道:“标儿,多留个心眼总没错!”

“包括你那个老师,他教的东西虽然新奇,听起来也毫无破绽,但是没有人知道他教的是不是对的,不要毫无防备心的轻易被他带进去,沉溺于其中不可自拔,你是国家未来的主人,你一定要以自己的想法为主,其他人都是你手里的工具罢了,懂吗?”

朱标闻言微微一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