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逐渐运转起来的大明纺织业

“分工,顾名思义,就是分工协作,一件事情大家分开来做,各司其职,大家按不同技能或社会要求分别做各不相同而又互相补充的工作。”

“为什么要分工?因为分工会提高效率。”

“第一,劳动者因为只做自己专业的事而熟能生巧,第二,免除了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所带来的时间损失,第三,随着器械械的改良,生产效率上来了,就像改良过的织布机,一个人一天的生产力就相当于以前四人一天的生产力。”

“而为什么会出现分工?因为这是我们人类的天性使然。”

“我们利用相互约定,交换或购买的方式,从他人身上取得绝大部分自己所需的帮忙,追根究底来看,导致产生分工状态的,也正是我们这种相互要求交换的倾向。”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时间有些晚的缘故,杨炎并没有展开说太多。

朱标和刘基听着这些生硬的概念,好像懂了一些什么,但又好像还有许多疑惑。

杨炎道:“你们等着看就行了,事实往往比语言更具有说服力。”

杨炎一反常态的没有抽丝剥茧的深入去讲解,而是让他们等着看,事态究竟会怎么变化?杨炎又似乎成竹在胸的样子,难道他已经推演出了一切?朱标和刘基都是很好奇。

但既然杨炎都这么说了,两人也就不再追问太多,静观其变吧……

……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朱标依旧很忙碌,因为他需要辅佐朱元璋管理国家的大小事务,但他也不忘偶尔抽出时间来关注杨炎这边。

而刘基则相对清闲许多,因为他已经起了告老还乡之心,早些时候,因为杨宪的事,他已经向皇上表达了归隐的意思,皇上当时虽然拒绝了,但自那以后,刘基也逐渐被边缘化。

特别是在朝堂上和李善长因为恩科的事情大吵了一架之后,皇上更是开始有意疏远他们二人,甚至话里话外都在暗示着两人年纪大了,又经常生病,是时候把一些繁重的政务交给年轻人了。

皇上现在年富力强,而他和李善长也确实都老了,身体或多或少出现了问题,退居二线只是迟早的问题。

他不知道李善长怎么想,反正对他而言,他觉得这是好事,功成名就,全身而退,这是很好的结局了。

刘基开始有意的交出手头的权力,这也让他乐得清闲。

同时,他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关注杨炎。

说实话,他对杨炎现在搞的织布行业很是感兴趣,从太平府接触到杨炎的学问开始,他就对这门学问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虽然说这门学问与他以前所学的儒学和术数有不同的地方,但其实也有不少共同的地方,所以他并不排斥杨炎的学问,反而会经常深入的去思考,以此为趣。

可以推演人类的过去和未来,这是多少能人志士的梦想。

如果杨炎以前说的是理论,那么他现在似乎正在践行他的理论。

实践是检验认知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刘基想起了杨炎的话,他是很认可这句话的,所以他当然想要看一看杨炎正在做的事。

一有时间,刘基便往杨炎这边来看一看,亦或者在应天府内走走,查看整个布匹行业的变化。

经过了杨炎的一些列大刀阔斧的革新故鼎,应天府的布匹行业不出意外的出现了极大的改变。

首先最明显的是应天府的布匹价格下来了,百姓们的穿衣成本降低了。

而且现在整个应天府所有的布行都有得卖,百姓们不再需要去城北排队,便可以购买到质量好又便宜的布,这对于百姓而言,自然是大好事一件。

甚至周边地区有的百姓听说应天府的布料便宜,不惜远行前来买布,或者让应天府的亲朋好友代为采购。

其次是各大布行恢复了往日热闹的景象。

因为布匹的价格下来,而且已经入秋的原因,百姓们买布的意愿增加了,销量自然也跟着往上涨。

甚至有一些商人嗅到商机,开始将布匹运往周边地区贩卖。

第三是布料的产出明显增多了。

在杨炎免费给织布工坊提以旧换新之后,应天府所有的织布工坊的织布机全部都革新了一遍,产量也成倍的上涨。

在这之后,杨炎甚至放低了门槛。

向一些有意向投身织布行业的人免费提供织布机,但他还是有意的控制数量,否则应天府的所有人都会来找他领织布机了。

免费的东西,谁不想要?

既然杨炎有意控制,但是应天府的织布作坊仍如雨后春笋一般,迅速增加。

男耕女织,这是华夏千百年来形成的生产模式。

以往都是以男耕为主,女织为辅,男人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现在女性劳动力也开始显现出来了,因为改良织布机的出现,再加上杨炎来者不拒的回购布匹,所以女性劳动力能够创造的收入增加,甚至有一些超过了男性劳动力。

织布行业是劳动密集产业,他对劳动者的要求很低,不需要有文化也不需要有很好的体力,甚至老妪都可以参与其中。

每一天,应天府内都有几百台织布机在不停的运转,不停的生产出布匹,然后运到杨炎这里,杨炎再分配给各大布行进行售卖或者再加工。

每一道工序都井然有序,仿若一台巨大的机器在严丝合缝的运转着。

参与其中的每一个人,就像是其中的一个个零件,在按照自己的职责不停的运转着,但是他们并不觉得累,因为他们能赚到比以前更多的钱。

而在整个供应链正常运转起来之后,杨炎成了最闲的那个人,再次回到了他以前喝茶消遣的状态。

他现在什么都不用做,布匹从手工作坊出来,像流水线一样流过他的手,再到布商,最后流向消费者。

而在这条流水一般的供应链的背后,是无数的钱银跟着一起流动,流入不同的口袋,而杨炎作为整条流水中承上启下的大坝一般的存在,自然是截取了最多的流水。

不过在休息了一段时间之后,杨炎便又开始忙活了起来,不过不是忙布业的事,而是忙着在倒腾另外一个物件。

刘基经常来找杨炎喝茶,见杨炎这两天都没时间陪他喝茶,不由得好奇问杨炎在做什么?

“还记得我以前教的知识吗?这个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现在织布的速度那么快,整个链条中,你觉得最快出现跟不上的环节是什么?”

刘基不假思索的回道:“纺纱?”

事实上,他对于这个问题也有过思考。

杨炎点了点头:“不错,所以我现在就在想办法看能不能提高纺纱的效率,否则纺纱这个链条断了,织布的速度再快也没有用。”

刘基深以为然的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