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自我相处之道

相处贵在知道

知识与知道的区别,就像我感觉很冷,便多穿衣服,这个就是知识。而知道呢?是除了明白冷可以多穿衣服,还懂得所有的冷都归属于阴性的感觉,除了身体的冷还有心灵的冷,除了自己的冷还有团队的冷,除了解决自己的寒冷,还需要解决某群人的冷。

所以知道就是知阴阳,一阴一阳谓之道。唯有把所有感觉里的阴阳变化,都能够从一到万地理解运用,才算得道之人。

知道的好处,就在于触类旁通,也可以通过修炼达到微妙玄通。

而相处之道,就是阴阳和谐之道。如果我们不能理解万物万事的阴阳关系,就无法和谐相处。

我们在社会上,会接触无数的理论和方法,但无论你学到的是什么方法理论,美好的感受一定是和谐的,美好的团队一定是和谐的,美好的自己一定是和谐的。和谐便是成就一切美好相处体验的根本。

而如何达成和谐状态,便是化解一切争端的根本所在。

根据我们所学所悟,想与所有一切和谐相处,第一要修炼自己的是去甚,去奢,去泰。

去甚,就是去掉过度;去奢,就是去掉贪婪;去泰,就是去掉贪图安逸的享受。

比如在相处之中,过度紧张是不好的,过度追求个人利益是不好的,只要过度,都是对相处不利的。同样,相处时贪婪也是错的,贪图安逸与享受也是错的。

相处之道贵于和谐,和谐的把握贵在严于律己,严于律己的操作重在去甚、去奢、去泰。

《道德经》有言:“将欲取之,必固予之。”

之所以要严于律己,就是要把相处从个人的贪婪中解脱出来。人与人相处,之所以要修炼“三去”,目的就是只有全心全意多替对方着想,才能实现长久的和谐共生。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歌词中也道出了相处之道的根本。学会严于律己,就是要不断去爱别人,只有会爱别人的人,才能得到别人长久的爱。

人生真正修行的都是付出,付出的前提是自己身心要和谐,只有自己充分和谐自在,才可能修炼付出。

要想学会相处,首先要学会内心与自己的一切相处。下一节就从自我相处出发,谈一谈个人修身的关键。只有修好了自身,才能和谐与他人相处。

解决自身矛盾对抗

相处,包括独处和与他人或事件相处。这个世界,除了自己,剩下的便是他人与事件的集合。

除了人类,几乎所有的生命都没有真正的烦恼。不把大量的烦恼消除,人是不可能投入到当下的生活中去的。

世界上一切问题的存在,都是因为存在着矛盾。《易经》的理论核心,也指向一阴一阳谓之道。所以解决所有烦恼和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即,观察到主要矛盾。

想化解所有烦恼的主要矛盾,如第一章所说,就要去掉极端矛盾,通过去甚、去奢、去泰,化极端矛盾为和谐矛盾,和谐矛盾就是阴阳和谐,阴阳和谐就是美好自在状态。

个人修身就是修炼这个和谐能力,比如,大家会认为,最好的生活是没有矛盾的,这个观念本身就是极端矛盾的。很多年轻男女谈恋爱,面对的最大考验,就是如何与矛盾相处。没有矛盾的状态是永远不会存在的。比如你越是爱一个人,就越在意,越在意她就会抓得她越紧,抓得她越紧自己就会越累,这样就失去了最开始相处的自在了。于是原本轻松自在的爱,变得越来越矛盾。在这里要认清的是,只要我们不能接受矛盾的存在,就注定会加重我们的极端,导致在矛或盾的一个极端越走越极端。所以正确的把握是,越是爱一个人,越要修炼用不在意去在意她,而不是用在意去在意她。用在意之心去指导在意之念,就会极端,极端就会破坏和谐自在的状态。如果面对任何人与事,都能够用不在意之心行在意之投入去爱,那就能做到,得之我坦然,失之我淡然。

面对人生的荣辱、得失、福祸、喜欢的和不喜欢的,都要用一阴一阳的和谐去把握,这样才能一直保持和谐自在的内心状态。比如,我们偶尔得到了一笔财富,内心就不能去大喜,更不能太得意,因为这一次心随事迁,一定会造成过度阳亢,进而引发过度失落。大喜之后有大悲。

儒、释、道所共同推崇的内心平静,内心如如不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都是在告诉我们,内心要常静,才能常喜悦自在。

修身就是要让内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只有内心不经常折腾,人生状态这部车子才能开好,开得安稳、自在又长寿。

这一节总结了阴阳和谐是修身的重点,内心保持平静是长久喜乐的前提,承认矛盾(阴阳)是一切事物存在与发展的根本,而解决所有烦恼的核心,在于用否定去肯定对待。由于用否定去肯定对待,特别难以理解把握,所以下一节,就用案例来解读相反相成这个理念。相反相成,就是用否定之意来破肯定之极端。

相反相成

阴阳相克相生,是古老的中国易经智慧,也是同毛主席《矛盾论》中的矛盾原理相合的。这个相反相成,就是来自于《易经》的总结。能够熟悉掌握并运用相反相成的智慧,就可以说等同于“得道”之人。

相处之道,也是成就之道,更是自在之道、和谐之道。因为道就是放之于四海皆可通行的道理,所以学习相处之道,也是在学习达成一切的根本方式。

比如,想感受温暖,就必须以感受寒冷为前提条件。再比如,想感受幸福,就必须以感受到不幸福作为条件。这个必须有的条件总是与我们相要的方向相反。就像想要走路往前进,脚就必须给地面向后的力,这样才能不断前行,这个规律就是相反相成。

一个人执着于爱情的问题,不知道如何解决,如果他懂得相反相成的道理,他就会先学会放下,只有这样才能长久自在地拿得起来!

与自己相处,一个人通常面对的都是因欲望所产生的需求,需要爱情,需要快乐,需要自由,等等,我们感觉到自己的需求很简单,甚至每时每刻都想要更美妙的爱情、更快乐的时光、更自由的生活,可如何实现更快乐、更自由、更美妙呢?

一般人面对这样的问题会说:“去追求啊!”

但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不断追求快乐的人,是不能真正快乐的。同样,整天想要更美妙爱情的人,常常处于痛苦之中。也同样,天天追求自由的人,好像总是他最不自由。

这是因为,内心的享受不是来自索取,而是来自付出的过程。老子说:“将欲取之,必固予之。”这个道理就是相反相成。

想要获得长久的爱情,一定不能天天追求爱情的更美妙,而是应该深入理解生活、学习生活;理解你爱的人,向你爱的人学习。只有在学习和付出上下足了功夫,才能自然实现爱情的长久美好。

想要得到长久的快乐也一样,不是天天去找乐子,而是勇于向着不快乐出发,不快乐包括寂寞孤单,包括你不喜欢的一切所遇。只有修炼得可以欣赏所有的不快乐,并能随时随地转化不快乐为快乐,才能长久快乐。

想要得到长久的自由也一样,不是说能天天去旅游就是自由,而是要勇于面对不自由的时光,先接纳躲不开的所有遭遇,然后坦然面对它,理解它,转化不自由为自在。就像很多人所反对的劳动,却有很多人会爱上它,当你喜欢上了它,与它相处就自由了。

人生的根本能力提升,都来自于逆着自私的欲望去修炼,逆修身,顺修心,也正是相反相成的道理。

逆修身,顺修心

生命肉体的所有结构,都是在对抗中成就。

生命心灵的所有规律,都是在自在中成就。

人的骨骼是在与外界的对抗中形成,人的形体也注定要在被使用中,才能健康运转,但使用也不能太过度。

人的心灵是自在运行的道,肉体是对抗中运行的器,所以人最好的状态是,心灵自在地支配肉体去工作、生活,去行动,行动累了便休息。

人为什么要工作?工作的本质是劳动,是行动,说工作是最好的修行也不为过,因为工作是付出,没有付出就不会有收获的快乐幸福。工作就是最好的逆修身。大多数人的问题是,心灵不认可工作,导致心不顺而不能投入工作。

所以,想达到顺修心、逆修身的身心和谐运行,必须认可人类的工作,然后认可自己的工作,这样才能让心顺,让肉体在吃苦中得乐。

《菜根谭》中说:“静中静非真静,动处静得来,才是性天之真境;乐处乐非真乐,苦中乐得来,才是心体之真机。”这段话的意思是,身心都在静中是无法得到长久的静的,应该是身体在动中,而又能让心灵得以宁静,这才是性天之真境;身心都在乐中是无法得到长久的乐的,应该是身体在苦中,而又能让心灵得以快乐,这才是心体之真机。

古往今来的智者,都懂得顺其心、逆其身修炼的好处。所以说内心的长久幸福,是通过奋斗得来的。

让身体常常去工作,去付出,去奋斗,才能让心灵长久自在。只是贪图身心享乐,是不可能真正得到享乐的。

逆修身落实到每一天,就是好好学习,好好生活和工作;顺修心就是认可好好学习、好好生活和工作。这是修行的第一步,即从爱上生活、工作开始。

爱上当下的生活和工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都很难。难度在于,我们不认可逆修身,例如,很多人能躺着就不坐着,能吃肉就不吃青菜,能玩游戏就绝不去运动,能闲着就绝不去干活,这就是不认可逆修身带来的难题。我们想一想,一个懒得出奇的人,可能获得长久的幸福快乐吗?

《道德经》有言: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去泰,就是要去掉贪图安逸的懒。

古人讲的天道酬勤,就是要勤于逆修身,只有这样才能让心灵自在而至大顺。

人的所有能力,都是在顺心而为中快速成就的,只有心气顺了才能投入于生活和工作,只有投入于生活和工作,才能越做越好,才能让我们的能力得到提升。只有人的能力不断提升,才能过上更自在的生活。

相处之道,就是相反相成之道,就是逆身顺心的修行之道。如果第一步,我们能做到认可当下的工作和生活,我们就算入了道门。接下来,就推开这扇门,看一看相处之道,展开更加博大精深的智慧和世界。

自我诊疗

身体发生了病痛,都知道应该治疗。心灵发生了不自在,也应该治疗。

一个精通于感受的人,不用去医院拍片,也能通过舒服不舒服,来检测到自己身体的毛病。同样,一个精通于感悟的人,不用去求助他人,自己也可以通过体会内心的自在不自在,来检测自己心灵的毛病。

心灵的毛病体现为内心的烦恼,而任何病症的本质问题都是阴阳不调,或叫作阴阳的极端运行,去其极端就能够去除病症。调和极端到和谐状态,是恢复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的根本原理。

中医去病之道,叫作调和阴阳之道。无论是借助药物还是推拿针灸,无论是通过调和心理还是治于未病,一定是发现了阴阳运行的极端,才能对症下药的。

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要掌握自我诊疗的道理,时时处处能够自我去病,才能走在正确的修行和谐相处之道上。

比如,工作时间久了,会出现肩膀酸疼,这时应该换个姿势活动活动,或用手推拿肩部,避免长期气血淤塞形成病患。同样,心灵感受到难过、不自在时,也要用负阴抱阳的方法,马上调和阴阳两极,去其极端,不然久而久之,小病便成为大的心病。

自我诊疗的核心在于,能够识别阴阳的极端运行,反映在身体上就是身体哪里难受,反映在心灵上就是哪里出现了烦恼。

迅速排除病患,是维护身心健康的必备常识。我们很多人误解国学,认为国学不科学,我则认为,古代国学对内心的了解程度,远超过当代科学,比如《道德经》,完全可以用作人身心健康的使用手册来读,只不过要悟很多年,才能读懂。

内心时时刻刻要保持清静,就像身体要保持健康一样。保持身心和谐运行,就要学会和谐相处之道,这也是我所以要写这本书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