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找王仲德占不上丝毫便宜,拓跋嗣无奈之下,只好派遣叔孙建前往彭城向刘裕告状。
拓跋嗣想找刘裕讨说法更是找错人了,刘裕是一个实在人,吃进嘴里的东西怎么可能吐出来。
刘太尉早就算到对方要来兴师问罪,早就在彭城等着呢。
为了麻痹北魏来使,在一顿好吃好喝的虚与委蛇之后,刘裕却假装卑词下意,好言安抚道:“洛阳,晋之旧都,而羌据之;晋欲修复山陵久矣。诸醒宗族,司马休之、国璠兄弟,鲁宗之父子,皆晋之蠹也,而羌收之以为晋患。今晋将伐之,欲假道于魏,非敢为不利也。”
刘裕的外交辞令更为漂亮,像是什么都说了,又像什么都没说。
叔孙建一听好有道理,欲要开口质问之言又咽了下去。
大晋军神都给北魏下了软话,拓跋嗣也不好再说什么,晋军占据滑台已成既定事实,想要夺回,就要靠拳头说话,魏军还暂时没有做好与晋军开战的准备,只能借坡下驴,默许了此事。
……
随着晋军进克许昌,顺利拿下滑台,洛阳已危如累卵。
危难之际,后秦朝廷又在做什么呢?
没错,他们还在内讧。
据说镇守安定的姚氏宗亲姚恢,在此社稷存亡之际开始变得不安分,暗地里有阴谋叛乱之嫌。
后秦此刻可谓东西两面受敌,东面有大晋,西边有胡夏的赫连勃勃。
一边是洛阳城,一边是安定城。
东平公姚绍卓有远见,主张放弃安定,将当地兵民全部南迁,充实长安,如此一来可得精兵十万,到时候即便晋、夏两国同时侵扰,也不至于亡国。
左仆射梁喜则表示反对,认为若无安定军队的镇守,夏军兵锋即刻便可进抵郿城,到时候更加难办,此刻关中兵马足以抵御晋军,不必放弃安定。
秦主姚泓更加偏向梁喜的观点,毕竟祖宗基业怎可轻易放弃,遂决定保留安定兵马。
在姚泓优柔寡断之际,吏部郎懿横便在私下里善意提醒道:“陛下龙飞绍统,但姚恢忠心难测,万一拥精兵数万,从安定鼓行而向长安,得不为社稷之累乎!不如先把姚恢哄骗到长安再说。”
懿横之意是先下手为强,将可能怀有二心的姚恢铲除。
如此种种,姚泓怎会不知,他也很想听从懿横之计,但此时换将势必导致军队哗变,沉默良久叹息道:“那又怎么办呢!姚恢如果真的图谋不轨之心,下令征召他,不过是加快祸患来临罢了。”
可怜姚泓,自从登基以来没享受过一天称王为帝的快感。他忍不住叹息自己的这帮亲戚们,即便是都死到临头火烧眉毛了,还在内乱。
就在后秦思考“保大还是保小”的时候,阳城、荥阳两城皆连失陷,晋军部队进发到成皋。
镇守洛阳的征南将军陈留公姚洸,慌忙派遣信使向长安请求救援。
洛阳已经迫在眉睫,倒逼姚泓尽早定夺,安定也许只是定时炸弹可以先不理会,但洛阳不能不救。
姚泓在兵力极度紧缺的情况下,咬着牙从宿卫皇宫的禁卫军中抽调三千骑兵火速驰援,一万步卒跟随其后助守洛阳,同时又命并州牧姚懿南屯陕津,为之声援。
镇守洛阳的姚洸不知道,姚泓为了保他不惜动用禁卫军,然而在援军前往的途中,他却想起了“点子”。
姚洸手下悍将宁朔将军赵玄建议:“如今晋军势头正猛,我军众寡不敌,若出战不捷,则大事去矣。应该集中兵马固守金墉城,以待西师之救。晋军若攻不下金墉城,必然不敢造次,是我不战而坐收其弊也。
客观的说,赵玄以拖待援、以拖待变是目前姚洸最好的选择,毕竟晋兵远道而来,最害怕的就是将“闪击战”打成“持久战”。
不过司马姚禹、主簿阎恢、杨虔素与赵玄不和,当即提出反对意见:“赵玄你把殿下当什么人了,都如你一般缩在城里当缩头乌龟么?殿下因为有英武之略,才能独当一面,现在只是环城坚守,向敌人显示自己的懦弱,怎么让殿下与朝廷交代?”
年轻的姚洸听到这么多人的吹捧,也觉得自己飘了,当即否认了赵玄的策略,决定跟晋军堂堂正正的拼一枪。
老将赵玄急的团团转,眼下秦军势弱,岂可争一时长短,姚禹的这种混账策略,分明就是拿秦军将士的生命开玩笑,他继续苦劝,姚洸依旧不听。
乃遣赵玄将兵千馀南守柏谷坞,广武将军石无讳东戍巩城,将本就薄弱的兵力分别把守各处关隘。
临别之前,赵玄无奈含泪对着年轻气盛的姚洸说道:“我赵玄受三帝重恩,正当以死报国,只可惜明公不听忠臣之言,为奸贼所误,后必悔之。”
赵玄给姚禹等人所下的“奸贼”定义并不为过,因为他们早就被檀道济早就暗中收买,否则怎会提出以卵击石的混账主意。
“秦奸”们在战前会议上慷慨激昂,可真到了真刀真枪的环节时却一个人影也见到不到了。
不久,成皋、虎牢重镇毫无抵抗直接投降。
只有赵玄所镇守的柏谷坞别具一格,殊死抵抗。
王镇恶、檀道济面对这种特殊情况,只得派出狠人毛德祖试图对赵玄进行教育挽救。
可赵玄似乎吃了秤砣铁了心的要为后秦尽忠,浑身受伤十余处,疼的据地大呼之际也不愿投降,最后选择与部下一同战死报国。
赵玄精神可嘉,却阻挡不了秦军颓势。
十月,二十日。
王镇恶、檀道济率军一路长驱而进进逼洛阳。
二十二日,姚洸眼见得全军覆没,后悔的肠子都青了,朝廷的援军也迟迟未到,绝望之下只得出城投降。
此时距离刘裕出征不过才两个月,晋军便收复了旧都洛阳。
欢天喜地的晋军将士此时也有些飘了,为了彰显此次卓越的功勋,有人建议将俘获四千多后秦国人铸成“京观”以此炫耀探明此战武功于万世的威名。
京观是古代为炫耀武功,聚集敌尸,封土而成的高冢。
其手段极为残忍,方法极为血腥。
檀道济听闻后,立马加以制止:“伐罪吊民,正在今日!我等若做此事与胡虏有何区别!”
檀道济不仅是这么说的,他还当真命令部下将这些俘虏全部释放,此举也使得当地百姓心悦诚服,归之者甚众。
或许就是在此刻,这位王镇恶的副将,《三十六计》的创作者,被后世称为万里长城檀道济已然显现名将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