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8年开始,中国航天液体动力先后实施两次战略重组,位于北京的十一所(京)、一〇一所,位于上海的八〇一所和地处武汉的中国长江动力集团有限公司,先后加盟到航天液体动力大家庭。陕西、北京、上海、武汉一院四地的六院人同舟共济,同心同德,开启了勇做航天事业排头兵、创造液体动力新辉煌、建设世界一流航天液体动力公司的崭新征程。
自此,航天六院成为国内唯一的集导弹武器、运载火箭和空间飞行器动力系统研究、设计、生产试验于一体的航天液体动力专业研究院。
围绕宇航动力技术和产品、国防型号动力系统、液体动力试验技术和推进剂、航天技术应用等四个领域,航天六院加快专业化整合、资本化运作、产业化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军转民技术和军民共用技术的快速发展,实现航天液体动力技术和转化应用产业的整体跨越,不断探索、实践和创新发展模式,不断攀登着航天液体动力的高峰。
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火箭扶摇直上九天,卫星实现精准入轨,标志着航天六院研制交付的液体动力系列产品为北斗导航工程画上了圆满句号,意味着中国的北斗成为了世界的北斗,将为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世界人民提供精准贴心的卫星导航服务。航天六院干部职工在陕、京、沪、汉四地一同观看发射直播,共同见证了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激动人心的时刻。
作为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性能要求最高的卫星导航系统,20年间,航天六院共为北斗导航全球组网系统研制交付了上千台不同种类不同性能的发动机及空间推进系统,为北斗导航工程做出了突出贡献。由长三甲、长三乙、长三丙三型火箭组成的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承担了北斗卫星的全部发射任务。20年来,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以44次发射59颗星的骄人成绩,圆满完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组建任务。
航天六院研制生产的75吨级和4.8吨级常规发动机、8吨级氢氧发动机,分别承担着火箭的助推和一级动力、二级动力、三级动力。航天六院研制的姿控发动机系统、远征一号上面级发动机、卫星490 N发动机和推进系统,也分别为箭体姿态调整、卫星精准入轨等提供了动力保障。
被誉为中国液体火箭“金牌发动机”的75吨级常规发动机,研制于20世纪70年代,被用于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的助推和第一、二级。多年来,随着其性能的不断提升,已经成功将数百颗卫星和神舟飞船送入太空。4.8吨级游动发动机,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改进研制而成,用于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的第二级,其喷管可作单向摇摆,从而实现对箭体飞行姿态的控制。
8吨级氢氧发动机,研制于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第二代上面级液氢液氧发动机,用于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的第三级,具有真空二次起动能力,可在伺服机构带动下双向摇摆,实现对三级箭体飞行姿态的控制。490N发动机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中高轨道卫星轨控发动机,为北斗卫星提供了从转移轨道至预定轨道所需要的动力,也广泛应用于空间站、货运飞船等航天器。在北斗系统组建过程中,该型发动机从第一代升级到第二代,通过不断技术创新、升级换代,提高了金牌动力的含金量,持续推进提升产品性能和服务水平。
除此之外,针对北斗二代卫星导航任务而研制的远征一号上面级发动机独具特色,它是在基础级火箭上增加了相对独立的一级,可在太空将一个或多个航天器直接送入不同的轨道,故而也被称为“太空摆渡车”。该型发动机具备二次起动能力,可让卫星从发射到进入运行轨道的过程从数天缩短为5个多小时,而且不耗费卫星的燃料、延长卫星使用寿命,并大大增强运载火箭的任务适应性。同时,卫星上的推进系统,由数台星用姿控发动机组成,用于消除星箭分离后的干扰,承担着轨道维持和姿态控制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