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慢慢成熟

朱允熥的目光中,满满的都是对爷爷的崇拜与依恋。

从他记事起,没有了娘,爹爹忙碌朝政,无暇顾及自己。

偌大的东宫,主要是由他的后娘吕氏管理着。

自己的那个哥哥朱允炆,一直沐浴在幸福的阳光里。

而自己则是活成了一个小透明,仿佛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没有引起任何人的关注。

除了东宫的宫女、太监们,朱允熥没有任何真挚的朋友。

即便是宫女、太监,很多人也是收了吕氏不少好处,带着特殊的目的侍奉朱允熥。

整个童年,朱允熥都是活成了一个悲催而又无奈的人,自己不是皇孙,只是一个没人要的孩子。

在整个皇宫中,朱允熥明白,只有两个人可能是真心待自己。

一个是他的便宜老爹朱标,还有一个则是现在正坐在自己面前,搂着自己的大明洪武皇帝朱元璋。

只有这两人与自己血脉相连,在这两个面前,朱允熥才是他自己,才能真正的做一回自己。

在东宫里,朱允熥一直都觉得有眼睛盯着自己,也说不上是谁,但是朱允熥总是觉得浑身不自在。

现在,爷爷朱元璋把自己叫了过来,朱允熥总算是再次见到亲人了,抬起头来看着朱元璋,不争气的眼泪顺着脸颊就掉落下来。

“孙儿,你是咋了?说给咱听听,爷爷替你做主。”朱元璋小心地用袖子擦拭着朱允熥脸颊上的泪水,心疼不已。

“爷爷,孙儿命苦,现在孙儿只有爷爷了,看爷爷辛苦,孙儿心里难受......”朱允熥只是说了两句,眼泪又滚落了下来。

朱元璋感动不已,这是最真挚的爷孙情。

之前怎么没有看出来呢,大明刚刚建国,有很多事儿要做,要面对太多的事儿了,或许是之前没顾上。

现在太子朱标没了,朱元璋才慢慢注意到了这个孙儿朱允熥。

之前主要是听那个贱人吕氏在耳边提起朱允炆,而朱允熥,吕氏则是很少提及。

而自己的那个太子朱标,一直顾着国事,肯定没有顾及到两个孩子。

朱允炆或许还能顾及点,至少有吕氏的枕边风,而朱允熥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从小到大,朱允熥应该遭受了不少气,这一切的根源就是因为他的娘亲常氏去世得太早了。

后娘还是不如亲娘啊,后娘的心里装的是她自己的孩子,哪里能容得下允熥呢?

朱元璋瞬间感慨万千,往事一幕幕地浮现在眼前。

之前不仅仅太子朱标忙,朱元璋更忙,大明初建,百废待兴,朱元璋的压力很大。

既要面对大明四周的强敌环伺,还要应对朝廷中的一众大臣们。

朱元璋还要时刻提防那些淮西勋贵以及开国大臣,他们要么一些有八百个心眼子的文臣,要么就是一些骄兵悍将。

无论是哪一个,都不是省油灯,朱元璋心里苦啊,这些话之前倒是经常和朱标谈起,但是朱标与自己政见不合,他主张的是仁治。

对于创业之艰难,守江山之困难,朱标哪里能体会,哪里能够听懂?

所以朱元璋与朱标的意见很多时候也是不同的,经常会因为处罚大臣而大吵大闹。

之前的时候,每次吵闹,还有马皇后这个润滑油从中调节。

马皇后去世后,朱标的日子更不好过了,润滑油没了,经常会看见朱元璋追着朱标打。

马皇后去世后,父子二人再一次发生争吵。

在逃跑的过程中,朱标身上的一个刺绣手帕掉在了地上,见到手帕的那一刻,朱元璋才停止了追逐朱标。

那个手帕记录了一段秘闻,是朱元璋的一段亲身经历。

有一次,朱元璋走入绝路,身负重伤,是马皇后,一个弱女子,顽强地撑着身体,硬是把朱元璋背了出来,最终朱元璋的援兵到来,才解了围。

后来马皇后把这个情景绣在了手帕之上,在马皇后去世之前,叮嘱朱标把这个手帕贴身携带。

这个手帕见证着朱元璋和马皇后夫妻共患难的经过,每次朱元璋想起都是泪流满面。

从那以后,朱元璋对朱标再也没有发过那么大的火。

朱元璋明白,那是已去的马皇后故意把手帕送给了朱标。

她的用意就是调和二人的关系,她知道朱元璋脾气暴躁,而朱标性格温顺,父子俩政见多有不合。

......

朱元璋的眼睛湿润了,不知不觉,又想到了朱标。

见到朱允熥这个孙儿,朱元璋总是不自觉地想到了他那可怜的儿子朱标。

朱元璋陷入了沉思,都没有察觉到脸颊上悄悄流淌出的泪水。

男儿有泪不轻弹,更何况朱元璋,堂堂的洪武大帝。

现在,这奉天殿里,只有爷孙,不论君臣。

朱允熥微微抬起头,看着爷爷朱元璋脸颊上的泪痕,急忙关切地继续询问:

“爷爷,您怎么了?孙儿惹您生气了?”

“奥...”

朱允熥的一声爷爷,把朱元璋迅速拉回了现实。

朱元璋偷偷用袖子擦拭着自己的眼泪,努力睁了睁眼,压低了声音,缓缓说道:

“孙儿,爷爷没事,刚才你不是说找咱有事,你先说,让爷爷听听你到底是什么事?”

朱元璋捏了捏朱允熥那稚嫩的小脸蛋,突然想起来,一进门,朱允熥说找自己有事。

朱允熥嘿嘿一笑,看着爷爷朱元璋,突然严肃起来。

“爷爷,之前孙儿年纪小,不懂事,没少淘气,而且不爱读书,不爱习武,导致现在孙儿的身子骨还是很弱。

孙儿非常后悔,今天在爷爷面前,孙儿保证以后定会痛改前非,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朱允熥两只手紧紧地握着,突然挣脱开朱元璋的怀抱,跪在朱元璋的面前,举起了自己的拳头,郑重发誓起来。

态度非常真诚,对于之前的错误,丝毫不避讳,而且愿意痛改前非。

朱元璋内心的疙瘩瞬间解开了。

“朱允熥真是个好孩子,在灵堂上的表现果然是发自肺腑,而且他是真的变了。”

朱元璋沉思着,站了起来,拉着朱允熥的手,笑呵呵地说道:

“好孩子,快起来,爷爷相信你!咱都懂,来,到爷爷这来,爷爷正好也有事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