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刮刮乐
- 重回97,从初中开始当文豪
- 帅哥传说007
- 2075字
- 2024-06-25 09:25:03
【我看番茄炒蛋会上网,以本人多年江湖经验来看,炒蛋年纪预估在三十岁心下。】
【有可能】
【相当有可能】
【番茄炒蛋,你跟他们说。】
番茄炒蛋【年纪是保密是,怎么可能说。】汪海峰笑着打出几个字。
【惨了,我怎么听这语气,好像是个姑娘。】
【不是没有这种可能,只有女孩子的年龄才保密。】
汪海峰跟大家互动一下就下线了。
这些可是自己的忠实读者,衣食父母,要好好经营。
后来有不少人报名要客串一下,汪海峰再也没有回答。
物以稀为贵,经常就不稀罕了。
过了两天,3月9号星期一下午放学,汪海峰收到了关哥的呼叫。
“小汪,我们单位的美编已经把《亮剑》的几个正面人物画像画出来,我已经发你邮箱了,你马上看一下,我们要在14号前做出来。”关哥一接到汪海峰的电话紧张地说道。
“哦,好,你等等,我打开邮箱看看。”汪海峰说道,把电话放在桌面上,然后来到了自己的房间,拿起电脑旁边的分机。
打开电脑看了起来。
“这个李云龙有点”
“你待会,我叫美编过来。”关哥一听汪海峰要提意见,马上打住。
美编很快过来。
“李云龙年纪不能太年轻了,四十几岁左右,皮会要粗糙一些,衣服要旧,而且不能太干净,你想,那个年代的人,吃不饱穿不暖还要打仗,哪能像现在电视剧里的主角那样光鲜靓丽……”
汪海峰把电视剧里面的各个主角的形象跟对方说了一下。
接下来几天,直到14号,美编改了几次,汪海峰都不满意。
“怎么办?”胡耀东在公司召开紧急会议。
“我们一连改了几天,可是作者就是不同意,我们也没办法。”美编组组长语气中带有一些怨气。
那表情好像在说,作者就是故意刁难的。
“小汪我跟他接触不少,不像是专门刁难的人,可能是对自己的小说里的人物要求严一些,他说过,这是从抽象的文字变成视觉的图像,对读者来说非常重要,所以他把关严格一些。”关钱看着胡耀东说道。
“那是我们能力有限。”美编组组长说道。
“我再找美术协会的一些美术家画家看看,你们负责把作者的意见统一一下。”胡耀东最后一想,只能请专家出马。
“我觉得这个点子好,如果是美术家出手,那质量档次高一些。”关钱说道。
“说得对。”胡耀东想想觉得这个临时起意的想法很好,道,“看来3月下半月刊是不能按时出活动了。”
《知音》现在是武汉的知名企业,财大气粗。
胡耀东经过自己的人脉关系,找到省美术协会一名老美术家庄老,并当场拨通了汪海峰的电话,汪海峰跟美术家讨论。
庄老听完了汪海峰的要求后,经过两次的修改,在21号,终于画出让汪海峰满意的画。
有了图画就好办多了。
马上联系省里生产企业。
还好还有一个生产搪瓷杯的企业。
皮具厂等。
一切的生产,都按最高质量进行生产。
由于这是作者指定授权的正版,厂里生产的一切,都收走,不准外流。
“马上每个产品发给小汪瞧瞧。”胡耀东从运营部周得林那里拿到了几个成品看了起来,非常满意。
这画上面还有老美术家的落款,画风是国画风格。
“好。”关钱说道。
胡耀东说完,让周得林准备一套,自己开着车来到了庄老的家里。
庄老看到自己的作品,很满意,留了下来摆在家里当作纪念。
那些画的原稿则被《知音》收了起来。
再加上这一次《知音》给的报酬也高。
3月26号,汪海峰收到了成品。
奖品做得不错,质量非常好,画像是用特殊工艺手法印在上面的,不容易脱落。
这个情况汪海峰开始就跟关哥说过,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不然时间长了,油漆脱落,大家会很失望。
接着汪海峰拍了照片,扫描发到了网上。
【卧操,太漂亮了!】
【番茄炒蛋,我出钱买,你开个价。】
番茄炒蛋【非卖品】
【不能这样呀】
【看来只能等1号刮奖了】
大家在论坛上看到了番茄炒蛋晒出的奖品,感觉非常好,很符合大家心中的角色形象,开始期盼着,4月1号快点到来。
自从《知音》在3月上半月发布抽奖活动后,同行的《故事会》、《意林》、《读者》还有《青年文摘》等杂志一直在关注《知音》的一切动作。
让大家失望的是3月下半月刊并没有如期进行,《知音》也跟大家说明,由于画像还在修改当中,推迟一期。
并说明了找美术家画的事情跟大家说明。
4月1日早晨八点,各个店铺开始开门摊开杂志。
“老板,来5本《知音》杂志。”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骑着摩托车来到报刊亭停下说道。
“你说多少?”
“5本”
“又不是老婆,你要这么多干吗?”
“老板,给我先来两本《知音》。”
“老板,给我来5本《知音》。”
正当那名青年跟老板谈话的时候,很快报亭陆续有不少读者过来,并且一开口就要几本。
那名青年急了,瞪着老板大卖说道:“废什么话,又不是限购,我要多少本关你什么事,又没少你钱。”说完把手里的二十块钱丢在摊位上,等着老板从后面把一叠厚厚的《知音》拿了出来抢了过来。
老板一看,得,我是为了你着想,好心当驴肝肺,也没再说什么。
老板也知道,这一期《知音》搞活动抽奖,于是跟大家说道:“我可事先声明,这一期的《知音》每本后面有刮奖活动,每一本都有包装,不能拆开,拆开就必须买。”
“知道了,话这么多。”第一名那名青年从老板手里抢了过来,也不先看内容,直接翻到刮奖区,刮了起来。
前面两本都是‘谢谢惠顾’,他越来越急。
此时报亭前已经有不少人,大家都是奔着《知音》来的,都在那里刮着。
“中了,中了,哈哈,我是主角!”突然他惊叫了起来,好像疯了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