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研究所计划

他们回去后,阿斯麦、尼康、佳能、日立等等光刻机生产公司立马宣布:价格优惠,打折销售。

日立也是光刻机生产商,很厉害的,只是大家可能不知道。

打几折?

你都想想不到,直接打骨折,有的甚至直接免费送。

以前几十万一台的设备,现在免费送你,你要还是不要?

他们这么做,其实是倾销,目的就是为了垄断市场。

免费送的同时,他们还宣称:凡是购买他们产品的企业,欢迎其公司高管来参观和旅游。

来回的机票,酒店住宿和所有旅行费用,都由他们包圆了。

反正就是,只要你买,不仅仅免费送你设备,还带着你全球旅游,吃喝玩乐都包了。

试问,面对如此下三滥的招数,该如何应对?

原本下了订单的所有顶单,一夜之间全部取消。

他们全跑去买阿斯麦、尼康、佳能的了。

产品卖不动,研发资金没法收回来,产品最后也成了摆设。

只能当样品,没法量产。

研发团队受到最大的打击不是差距过大,而是哪些企业的行为。

心寒了!

他们受此打击,跑去研究光盘去了。

科技的残酷就是没有壁垒,最强护城河就是不断的创新能力。

之后几年,失去了研发团队,也就失去了创新能力,市场也慢慢被国外所垄断。

垄断之前,白菜价。

垄断之后,自然就是涨价。

价格从几十万,一路飙升,涨到上千万,甚至上亿。

“艾伦,我们可以买下一些技术授权,但买太多的设备,会不会太急了?

设备更新换代太快了,我建议我们可以慢慢来,先买一些前期的研发设备,其他的再等等。”

艾伦只能隐晦的表示,最好尽快拿到所有的半导体重要设备,不然以后就麻烦了。

至于技术授权,暂时不用考虑。

能山寨先山寨出来,先把基础打牢了,再谋求发展。

张俊荣将信将疑,不过看着手上这份技术资料,还是赞同了。

想到光刻机,张俊荣无奈的说道:“艾伦,我们没有光刻机研发人才。”

艾伦也很无奈:“这是必须解决的项目。”

张俊荣听了后,总感觉这事不靠谱。

一亿美金建一个研发中心?

关键的是你这些项目,哪一个不是需要砸上亿美金,再加三五年研发时间起步的?

艾伦也很头疼,他现在没人用,能忽悠一个算一个。

现在最主要的是,先建起来。

“艾伦,你真要研发芯片?”张俊荣忐忑的询问道。

艾伦想到了后来的芯片研发事件,结果变成了一起让人瞠目结舌的荒诞恐怖故事。

关键还让他跑了……

这件事让半导体行业受到了无与伦比的冲击。

芯片行业是技术、资金和人才密集型行业,一步错,几乎步步错。

这事后,使得国内整个半导体行业陷入低谷。

而后来者呢?

推进国产CPU的方舟李德雷因为产品经验不足,缺乏相关生态等等跑路了,倪广南负荆请罪。

众志芯片也逐渐销声匿迹。

只有龙、芯在熬过了冬天后,在特殊应用领域找到了自己的立足之地。

但是三十年后,MIPS架构直接完蛋,龙、芯惨遭重创。

邓中憨的中星威,也有点憨,因为一直强调自己的企业是技术导向型的企业。

面对移动端带来的行业变革,他显得有些迟钝和固执。

弯弯的联发科靠着单芯片解决方案,很快占据上风。

并快速的掌握了多媒体芯片产业链的主导地位。

中星威从此一蹶不振。

想起光刻机和芯片的发展历史,他就很无语。

想发展电子半导体行业,不是靠他一个人就行的。

这是一个产业的问题,是几万,几十万研究人员的问题。

他是重生,也就一个重生挂,没有系统。

招人和研发是需要钱的,他现在的几千万美金对于芯片投资那真的是杯水车薪,完全不够看。

芯片投资起步至少上亿美金,而且还得搞快点。

为何?

因为明年7月份后,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对方不卖给你。

能买到的也是落后两代以上的,而且价格涨到你怀疑人生。

仅存的半导体产业,受到价格的冲击,几乎统统倒下,都躺平了。

有些人靠此赚得盆满钵满,但半导体行业却尸横遍野。

现在想办法搞钱砸研究,才是正道。

没钱,一切都是空谈。

艾伦点头承认,要研发芯片。

“电子信息研究中心下面,成立两个部门:电子硬件研究中心和软件研究中心,主攻电脑和手机,争取做到手机和电脑全国产化,芯片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张俊荣眼皮直跳,被艾伦庞大的计划吓住了,他居然不仅要搞芯片,还要做手机和电脑。

“艾伦,你这点钱完全不够看,不要说一亿美金,就算是百亿美金都难。”

艾伦坚定的说道:“哪怕是倾家荡产,我也要研发芯片,把半导体行业拉出泥潭。

我要扛起研发的大旗,实现半导体行业的国产化。”

张俊荣欲言又止,最后叹了一口气:“那艾伦,你的eBay公司,以后有什么打算?”

艾伦看着好奇的张俊荣,无语道:“eBay公司我只能当一名大股东,公司由安妮掌管。

没办法,我是华人,不是美利坚人。

所以我才需要你回去发展我们自己的产业。”

张俊荣点了点头,想到这家公司的股份问题,于是问道:“艾伦,你要建立公司,那么股份,你有什么打算?”

艾伦看着目光闪烁的张俊荣,沉思片刻后说道:“这家公司每年预计需要砸一亿美金以上,电子研究中心永远都不会上市。

每年我都会投资不少于一亿美金,直到公司走上正轨。

以后公司也不上市,员工拿分红权。

公司每年至少拿出营收的10%搞研发,这一条写到公司章程中。

而电子研究中心研究出来的产品单独成立一家公司生产和销售,或者直接入股一些同类型的企业交给他们生产,这些公司上市前,给大家分股份。”

张俊荣听了,非常兴奋。

现在有几个公司敢拿出10%的营收搞研发?

而且旗下公司上市前,还给大家分股份的?

这魄力太大了,太有吸引力了,但风险太大,所以他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