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时务策

“多谢。”

王荣彬见状,也不再客气。

和李泰道谢过后,便大口吃了起来。

真香!

入口的第一感觉,王荣彬只觉得这包子比一般街边吆喝的包子要好吃不少。

还有这长条形状的东西,他还是头一次吃到如此奇特的吃食。

“王荣彬。”

当王荣彬喝完最后一口豆浆之时,一个吏部官员念到了他的名字。

“今日韩兄之恩,我王荣彬一定会报答韩兄。”

王荣彬朝着韩北拱手道谢。

随后在经过一番检查后,带着行囊进入了贡院。

“韩北。”

吏部官员再次开口。

“老师,加油。”

李泰对着韩北打气道。

韩北浅笑,随即带着自己的行囊打算进入贡院。

“韩北,陛下看好你。希望你别让陛下失望。”

当韩北走到高士廉身边时,许久未开口的高士廉对着韩北说道。

“你是谁?”

韩北有些疑惑的看着高士廉。

自己也就上过一次朝,对于面前之人,他是真没一点印象。

高士廉皱起眉头,韩北居然不认识自己?

刚打算开口,身边的房玄龄就对着韩北介绍起来。

“这位就是高士廉高尚书,他现在担任吏部尚书一职。陛下也很赏识高尚书。”

房玄龄怕韩北和高士廉起冲突。

还特意在说赏识的时候,特意口气加重了几分。

“噢,原来是高尚书。失礼失礼。”

韩北见状,笑着和高士廉道歉。

既然是长孙无忌的舅父,韩北自然得给几分面子。

高士廉一样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无碍,准备参加科举。”

见韩北如此模样,高士廉这才摆了摆手。

韩北走进贡院,找到自己的考房坐了下来。

说是考房,其实也就相当于一个小隔间。

唐代科举考试一般采用的都是吏部的办公地点,并不像北宋后面会单独修建专门的考舍。

考完之后,考场又会用来作为吏部办公的地方。

唐朝科举考试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法律)、明字、明算(数学)等多种科目,考试内容有时务策、帖经、杂文等。

单论繁琐程度,比高考还要繁琐许多。

只是其中的有些科目并不常设卷子。

就比如秀才考,后面因为太难,就被取消掉了。

最被人所熟知的,当属明经、进士两科。

韩北所参加的是进士考,考试的内容是时务策。

至于诗词歌赋,亦或者八股论文都是后面的朝代才会有的。

诗词歌赋则是唐高宗加入进去的。

简而言之,韩北手中的卷子,就相当于对现代军事形势的看法对策。

实在要比的话,或许有点类似于后世的公务员考试的申论。

第一题,乃是有关于分封的问题。

韩北有些意外,这都贞观九年了,这时务策上居然还有分封的问题。

看来,封王在李世民的心里,始终是一根刺。

韩北一番思考,决定将柳宗元的封建论给写上去。

“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尤非所谓知理者也。”

“魏之承汉也,封爵犹建;晋之承魏也,因循不革;而二姓陵替,不闻延祚。”

“今矫而变之,垂二百祀,大业弥固,何系于诸侯哉?”

封建论,乃是柳宗元的一篇时政文,对于分封与否这个问题提要钩玄。

用来回答这第一题,是最好不过的选择。

当然,有关于唐朝后期的那些内容,全部被韩北给删除了。

“这玩意怎么这么难写?”

韩北皱眉看着试卷上有些歪七扭八的字。

写啥毛笔字啊,写又写不好。

抱怨一句,韩北又提笔开始苦写。

“他难道和我们不是同一个试题?”

崔元峒看着一直旁边一直在奋笔疾书的韩北,有些错愕的看了下其他人。

只见其余人基本上和自己一样,都在思考着该怎样写答案。

可韩北虽然写的速度不快,但却一直在写。

“终于写完了。”

韩北甩了下自己有些酸胀的手。

要他写这么多的毛笔字,的确有些为难他这个现代穿越者了。

往下看了眼第二题。

韩北顿时眼前一亮,这题他熟啊。

第二题内容乃是富国。

这对于韩北来说,简直就是送命题。

思索一番,韩北又开始奋笔疾书起来。

在写完所有的建议后,韩北想了一下,又加上了最后一点:灭佛。

与其他那些需要长期建设才能见效的建议相比。

这最后一条,显然是来钱最快的。

杜牧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也直接反映出了,在南北朝时期,就有了许多的佛寺。

但四百八十寺,对于当时的情况来说,还是太保守了点。

甚至可以用九牛一毛来形容。

光是金陵这一座城,就有着佛寺五百所,而且每一个佛寺都无比宏丽。

而大唐足足三百余州,佛寺的数量又该何其庞大?

韩北从来不反对道教。

因为道教一直信承的是,乱世下山救人,盛世不出山。

像诸葛亮、张良、刘伯温等人就都和道教有些关系。

道教对于国家来说,利大于弊。

但佛教就不一样了。

对社会不仅没有一点贡献,反而还有着不小的危害。

就拿服兵役这一点来说。

和尚不仅不需要服兵役,也不需要缴纳徭役。

日子久了,极容易产生不良影响。

再一个,寺庙里的佛像,那可都是金身铜像。

放在后代可能不算夸张,毕竟有其他的东西可以代替黄金。

但在唐朝却不一样,这可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

韩北还记得,后世他曾经看到电视上有新闻曾经报道过一个寺庙。

里面的佛像,全部都是用真金塑造成的。

里面没有参杂任何其他东西。

足以可见,佛教究竟有多富。

最后一个,社会进步无疑就是生产力提升。

大唐如此多的和尚和尼姑,灭佛之后,他们无路可去,只能下山。

这也就变相的增加了生产力。

生产力一上去,劳动力自然就不用担心了。

另外,那些寺庙的东西,还可以充当军用。

压根就不用担心会产生废物。

总的一点灭佛,对于现在没钱的大唐来说。

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唯一的坏处可能就是会引起某些人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