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丘处机恩师王重阳的得道之路
- 大道无名: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丘处机
- 乐文城
- 5402字
- 2024-06-12 14:57:14
一、洞中修炼,了无所得
昆嵛山上有一个烟霞洞,洞口向南,洞室成椭圆形,高约三米,长约七米,洞口上方有人工凿刻的“烟霞”二字。丘处机入昆嵛山中,就是在这烟霞洞修行的。他在这里大约待了几个月的时间,但是并没有什么收获,感到修道成仙非常迷茫。这可能与他没读过书有点关系,没有接触过文化知识,只道听途说一些神仙的传说与修炼之法,当然是难以获得进境,无法修炼得道的。
在《道德经》上,老子说过一句话:“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这句话可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说,学习应该每天都吸收新的知识,学道则要每天去除私欲。还有一种是,求学的人,情欲文饰一天比一天增加,求道的人,情欲文饰则一天比一天减少。如果老子持后一种看法,就说明他本身是反对知识的,即便老子说的不是这个意思,在我们国家持这种思想的人也不是没有,明朝心学大师王阳明就曾明确说过:“知识愈广而人欲愈滋,才力愈多而天理愈蔽。”
这种看法在有的时候可能成立,但更多的时候,其实是不成立的,只有通过学习,人们才能掌握真理,通达大道。因为学习不只是一个增加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扩展的过程,扩展我们的知识、乃至于扩展我们的心胸。历史上任何一个圣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圣人,都是源于学习,王阳明是这样,老子也是这样。丘处机正是因为从小没有上过学,所以独自到烟霞洞修炼的时候,感到非常困难,不知道是该去该留,后来听说王重阳来到了附近,就跑去拜他为师了。
王重阳,原名中孚,字允明,出生于北宋政和二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二日,金京兆府终南县水竹村人,今陕西终南县人,后迁到了附近的刘蒋村中居住。王重阳名字中的“中孚”二字出自《周易》的《中孚》卦,卦辞为:“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意思是吉祥、诚信、事业顺利、正道畅通。
据《金莲正宗记》上记载,王重阳的祖上是京兆府咸阳县大魏村人,家中显赫,富家乡里:“家世咸阳,最为右族。”到了他祖父那个时候,大约是考虑到大魏村的气候环境不适,便在终南县附近建起了刘蒋、水竹、烟霞三个小村落,迁居到了这里。在王重阳出生的时候,他们家依旧是富贵遮天有权有势的,这不像别人胡诌丘处机的家世一样,王重阳的家世的确很显赫。
在家中,王重阳排行老三,上面有两个哥哥。他的父辈也是兄弟三人,父亲排行第二。在少年时期,王重阳的性格有点孤僻,很难与别人处到一起。其实不仅少年时期是这样,大了之后他的性格也很孤僻,与人处不到一起。不过王重阳自幼就入学读书,心地倒非常宽厚善良。王家向来也极为仁厚,常常周济穷困,王重阳也是这样,看到别人家道艰难,总是会拿出粟米资贷他们。
到了他年长一点的时候,因为战乱的缘故,百姓的生活越来越艰难,大家凑合着过日子几乎都活不下去了。他们家拿出富余的粮食周济大家,附近的人知道之后,纷纷赶来。有的是乞讨,有的索性直接去拿,甚至还有公然去抢的。结果王重阳“家财为之一空”,但他却丝毫不怪那些人,有司率兵把抢劫者抓来之后,他反而还为他们开脱道:“乡人饥饿,拾路所得,吾不忍置之死地。”有司因此感动,放了那些人,那些人从此对王重阳也是极为拜服的。
二、世事混沌,佯狂度日
到了中年的时候,王重阳过得非常潦倒。年轻的时候他意气勃发,不仅人长得帅,史料上记载他“骨木雄壮”,形容他“美须髯,大目,身长六尺有余”,而且还文武双全,他自幼就入学习文,写得一手好文章,成年之后,因为战乱频发,出于保护家人的目的,他还开始习练武术,上进很快,臂力过人。
如果身逢治世,王重阳一定是前程似锦的,但是处在乱世之中,他的抱负也施展不开来。在他十几岁的时候,国就破了,北宋在金朝的猛攻下正式灭亡,康王赵构在南京即位,建立了南宋。在他三十岁那年,宋金签订“绍兴和议”,他自己的家乡也被割让给了金朝,让他成为了亡国之民,而且这时候他的家世也没落了,前途渺茫,命运多舛,让他的心里时时都感到非常痛苦。
四十岁那年,王重阳到离刘蒋村约九里地外的甘河镇上任当了一名小小的酒监。那时正值海陵王完颜亮在位时期,完颜亮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如果举办昏君比赛的话,就算他没能夺得头筹,肯定也是名列前茅的,像隋炀帝杨广什么的,算是很昏庸了,但是和完颜亮相比,恐怕也是差得很远的。
在私生活方面,这位皇帝真是非常荒淫无道的,只要看到美女,他非要将之搜罗过来不可,就连自己的外甥女,他也不放过。他有个叔父,娶了个很漂亮的老婆,被他看到之后,他就把他叔父给杀了,然后把他老婆给夺过来。这种事实在是惊世骇俗的,但是于完颜亮而言,这却稀松平常,类似的事情他做过多少次,估计连他自己也不记得了,反正他身边的人几乎都被他给荼毒了。
生活在这种皇帝的治理之下,像王重阳这样的才智之士,当然要感到无望了。因为痛苦无法排遣,王重阳就开始放纵自己,甚至变得堕落起来,后来他还写了首诗记录了当时的情形,其中有这样的句子:“三十六上寐中寐,便要分他兄活计。豪气冲天恣意情,朝朝日日长波醉。压幼欺人度岁时,诬兄骂嫂慢天地。不修家业不修身,只凭望他空富贵。浮云之财随手过,妻男怨恨天来大。产业卖得三分钱,二分吃着一酒课。他每衣饮全不知,余还酒钱说灾祸。”
这首诗是王重阳当时生活的一个真实写照,从这诗中我们可以看出,王重阳那时的生活是非常混乱的,他对自己不负责任,日日醉酒,不修家业不修身,对家人不负责任,诬兄骂嫂,还非常败家,家里的产业都被他卖掉换酒去了。当时的他非常痛苦,但痛苦说明他还在乎,这就没到最坏的地步,所以虽然堕落,却还有拯救的希望,如果他当时不是痛苦,而是麻木,那就什么都完了。
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有一天王重阳忽然感慨地说,孔子到了四十岁的时候就没有困惑了,孟子到了四十岁的时候就不动心了,可是他呢,四十岁已经过了,却还是很困惑,实在是太笨了点。但是,尽管王重阳有了这样的感慨,他还是没有多大改变,依旧整日纵酒,醉了之后还常被人绑在桥栏上。
邻里见到他这副样子,纷纷把他称作“害风”。害风是关中土话,意为神经病的意思,大家把王重阳叫做神经病,他听了之后也不生气,还笑着答应呢,从此以后真的把自己当神经病了,写诗的时候还叫自己为“王害风”,别人见此就更加确定了,他实在是疯得很厉害的。后来王害风就成了王重阳的另一个名字,在丘处机的诗集《碲溪集》出版发行的时候,有一位翰林学士给他作序,在那么严肃的稿子上面,他提到王重阳,居然也是把他叫做“王害风”的。
三、甘河遇仙,异人传授灵文五篇
王重阳后来会改变,选择出家修道,正是在他甘河上任时期。有一天他在甘河镇上遇到了两个人,他们披着毡裘,神形清朗,样子长得一模一样。王重阳见到之后心中一惊,收起平日的狂态,上前虔诚礼拜。那两人徐徐说道:“此子可教也。”然后授以秘诀,导他入道。这便是著名的“甘河遇仙”。
甘河遇仙的说法有很多种,有的地方甚至说王重阳遇到的是吕洞宾。第一次遇到的时候是让他去听经,来年又再遇到,王重阳向他礼拜之后,两人就一起去喝了酒,然后他传给了王重阳五篇密文,即《灵文五篇》,让他读后焚之,还让他去东方传教,把他未来的弟子都告诉他了,什么投谭捉马云云。
还有的地方说,王重阳携一壶酒,走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个道人,对方叫住他,问他说:“害风,肯支酒来吃否?”王重阳于是便把酒给对方喝,他喝了之后,便传授秘诀给王重阳,然后让他用空壶去取甘河水来喝。王重阳依言而行,取水饮之,但觉味美如甘。自此之后,王重阳便至心入道了。
尽管甘河遇仙的说法很多,但是归结起来,思路还是清晰的,就是王重阳遇到了异人,授了他几篇密文。不了解道家历史的人可能会觉得,这是非常让人惊异的,但是了解了之后就会发现,这实在是非常稀松平常的事情。宛如那些历史名人的奇异出生一样,那些有名的道士基本上都遇到过个把异人。
看看史料我们就会知道,有说自己遇到骑着青牛的老子的,有说自己遇到太上老君的,不一而足。后来王重阳遇到一个道士,那道士还并不算有名呢,也有奇遇。王重阳和他相处的那几天里面,两个人还暗中较着劲,比赛着谁的奇遇更让人惊异。由此我们也能看出,这种事实在是很平常的。
撇开那些不切实际的神话,真正的事情显然是没这么神奇的。说王重阳遇到两个长相一模一样的人,可能他们是对双胞胎。后来这对双胞胎和王重阳谈了点道家的东西,让他对道家学说产生了兴趣,于是他就投心向道了。这一年王重阳四十八岁,正是从这时候起,他的人生轨迹开始发生转折的。
后来王重阳对这件事谈的并不是很多,有人问他,他也没怎么详谈,不过他有几首诗记录了这一事情,其中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四旬八上始遭逢,口诀传来便有功。一粒金丹色愈好,玉京山上显殷红。”还有一首诗说:“自从一得见天真,今日方知旧日人。离俗复为云外客,脱尘不作土中宾。”这些诗都表明,甘河遇仙是王重阳人生之路的重要转折,对他的一生影响极大。
四、构筑活死人墓,体验穴居生活
从那以后,王重阳的行径变得更加古怪了,他改了名字,“名并两吉”,把自己叫做王喆,后来到了宁海,觉得两吉还不够,所以又加了一吉,叫王矗,道号唤为重阳子。他辞去了甘河酒监的官职,甚至断绝了与家人的关系,把幼女送到姻亲家,留下话说,女儿是“他家人口,我与养大”,然后就决然而去,不管不顾,独自到了刘蒋村中,找了个废弃的墓穴,修缮一下便住了进去。
这就是金庸小说里面的活死人墓,活死人墓由王重阳动工建造,后因为斗法没斗过林朝英,只得把墓让给她住。在小说中,活死人墓构造非凡,极为幽深,机关重重。武功高强者如李莫愁,想要硬闯活死人墓,结果也只单单闯过了两道墓门。更让人叫绝的是,活死人墓的墓口还有一块重达几万斤的断龙石。小龙女将断龙石放下之后,直把李莫愁吓得脸色惨白,以为这下必死无疑。
活死人墓在现实中的确是有的,但实际上没金庸写的那么夸张,那墓穴并没有机关,前后深也就只有丈余罢了,高只有数尺。住进去之后,王重阳便把墓穴取名为“活死人墓”,还写了自己的灵牌,上书“王害风之灵位”六字,挂于墓室正中,然后又在墓室四角各种一株海棠,寓意他日四方教风为一,“亦如此植树”。接下来王重阳便在墓穴之中修行,研读道士给他的密文。
密文一共五篇,其一为:“莫将樽酒恋浮嚣,每向廛中作系腰。龙虎动时抛雪浪,水声澄处碧尘消。”其二为:“自从有悟途中色,述意蹉跎不计聊。有朝九转神丹就,同奔蓬岛去一遭。”其三为:“蛟龙炼在火烽亭,猛虎擒来囚水晶。强意莫言胡论道,乱说纵横与事情。”其四为:“铅是汞药,汞是铅精。识铅识汞,性住命停。”其五为:“九转成,入南京。得知友,赴蓬瀛。”
王重阳一共在活死人墓中住了两年时间,通过两年的学习和修行,他悟出了许多的东西。两年之后,王重阳从活死人墓中出来了,他填了墓穴,在刘蒋村结庐而居。这时他已经完全改变了,以前被人称为害风时,他满口说的全是些疯话,这次“肆口而发”,却皆是“尘外之语”,内中隐含着高深的哲学,隐隐指明了出世间的道路,不过,大家听了他的话却谁也没有在意,只以为他这是神经病复发,所以也没人向他请问其中的深意——乡人唯以害风谑而未始询其意。
五、怪异举止,火烧庵堂
在刘蒋村,王重阳和另外两个志同道合的道人共居一处,即和德谨和李灵阳。他们早年都曾遇到过异人点化,因而入道,和王重阳结居刘蒋村的时候,三个人谁也不服谁。虽然和德谨和李灵阳可能受过王重阳的指点,譬如和德谨会去刘蒋村,正是因为听说王重阳“深得九还锻炼之术”,所以才去参拜的。李灵阳在内丹修炼方面也颇受王重阳的指授,但是他们都没拜王重阳为师。
王重阳在刘蒋村一共待了三年,在这期间,他的长兄去世了,知县希望他能回家祭拜,但是他却不回去,还写了诗表明自己的心迹:“人人只会哭家亲,谁肯能哀自己身?若把自身哀得恸,无生路上作闲人。”还有一首诗说:“师僧鼓钹赞亡灵,惟有王风独自醒。若是骷髅从拜礼,拜礼不从没骷形。”这倒和庄子有点相似,庄子的老婆死了之后,他不但不祭拜,还击着缶唱歌呢。
居住在刘蒋村期间,王重阳跑遍了附近的三个县,各种怪异的事都做尽了,什么行乞、佯狂、疯癫、题诗、卧冰等等,却只收到了可怜的四个弟子,分别为醴泉人史公密,京兆栎阳人严处常,东莱掖人刘通微,以及延安鸣川人赵抱渊。这四个弟子虽然皈依了王重阳,拜他为师,做了他的弟子,却不怎么热心,王重阳后来想要东行,他们还不乐意跟从呢。见此情形,王重阳也感到有点无奈,有的时候会忍不住叹息一声:“门外落花任风雨,不知谁肯悟希夷。”
金大定七年四月,即公元1167年4月,王重阳五十六岁那一年,他一把火把刘蒋村的茅庵给烧了。看着大火窜上屋顶的时候,王重阳非常兴奋,围着火堆跳着舞,好像遇到什么大喜事似的,一边跳还一边唱着歌道:“数载辛勤,漫居刘蒋,庵中日日尘劳长。豁然真火瞥然开,便烧了归无上。”后来又题诗道:“茅庵烧了事事休,决有人人却要修,便做惺惺成猛烈,怎生学得我风流!”
乡亲们见此纷纷提着水前来救火,但王重阳却阻止他们,不让他们施救。大家为此都觉得奇怪,就连和他共同居住的和德谨和李灵阳也觉得难以理解,不知道王重阳这是在发什么神经。于是有人问他了,他这么做到底是什么缘故?王重阳回答他们说:“我东方有缘耳,此处三年之后,别有人修。”
就在这个月的二十六号那一天,王重阳飘然东去,打算到山东去传教。他会看中山东这个地方,原因无非出于两点,一是山东神仙文化氛围浓厚,利于道教传播。二是山东历来贫瘠,加上战乱的缘故,百姓生活困苦,他们愿意遁入宗教,宗教也能给他们的心灵带去慰藉,所以王重阳才选择了去这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