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成片
- 华娱2011:我不是浪子
- 野狼王之辉
- 1243字
- 2024-10-10 23:55:24
吴韬将自己的想法告知宁皓他们。
他希望能够将实景拍摄的优势体现出来,多利用光线明暗对比进行氛围营造和意境传递。
滤镜只在一些需要特意营造特殊氛围的场景中使用,作为辅助工具进行氛围感营造。
吴韬的想法并不难实现,宁皓和剪辑团队之前有考虑过这种剪辑方式。
在电影剪辑中,过度使用滤镜进行修饰反而有可能对影片氛围营造等造成不利影响。
在拍摄《夏洛特烦恼》时,他们大量使用实景拍摄,因此场景背景的真实感是他们的一大特色。
自然光线形成的明暗对比相较于绿幕拍摄的天然具有优势。
盲目使用滤镜会破坏背景的真实感,不能突出他们跟用绿幕拍摄的团队的区别。
因此,剪辑团队充分考虑吴韬他们的拍摄情况。
就需要使用滤镜进行年代感塑造的片段进行协商讨论。
主要涉及的场景是夏洛穿越后回到过去的部分。
吴韬他们拍摄的时候虽然有意进行年代感塑造,但毕竟使用的背景场景是现代的产品。
因此在这部分,吴韬和剪辑团队商量,使用滤镜进行复古修饰,对部分背景进行虚化处理。
还有就是夏洛和他同学家庭背景转场的部分。
这部分是租用了旧的家属楼拍摄,吴韬也让后期进行剪辑处理,让这一段运镜平顺连贯起来。
按照吴韬的想法,后期团队进行剪辑。
在保证电影整体观感的前提下,尽量保留原片中的光线对比场景,用光线对比对人物处境进行暗喻。
剪辑期间,就吴韬新增的关于大春等配角的成长历程部分,吴韬和宁皓他们进行讨论。
当初为了保证剧情人物角色性格转变的合理性,吴韬对秋雅、大春等人物的成长过程进行补写拍摄。
主要集中在秋雅、大春、张扬和袁华的角色转变上。
袁华这块,吴韬增加了关于他家庭变故的部分。
袁华出身高干家庭,父亲因为作风问题被双规,导致家道中落。
袁华曾试图借助父亲原来的关系东山再起,可惜树倒猢狲散。
原来上赶着巴结他们的人,现在避他如蛇蝎。
为此,袁华挣扎纠结了好长时间,南下打过工、做过小买卖,处处碰壁。
历经种种挫折后,袁华被迫看清现实,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
最后选择下海,做一名渔夫。
原本他准备浑浑噩噩过一生,偏偏让他在低谷期遇到了夏洛和秋雅。
虽然夏洛对他进行冷嘲热讽,但还是给他一笔钱帮助他创业。
袁华也不负夏洛的期望,用这笔钱收购了一家小报社,摇身一变成为报社老板。
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同时紧跟互联网潮流,将报社经营的风生水起。
事业春风得意,感情生活上袁华也有所斩获。
他原本就心仪秋雅,看到秋雅独守空房,袁华的心思活络起来。
趁着夏洛不在家,袁华以老同学的名义对秋雅嘘寒问暖。
秋雅本就倾慕袁华的才华,对他尚有好感,一来二去两人就走到了一起。
同样,关于秋雅的性格转变吴韬也增加了不少细节。
对于吴韬为丰富人物形象增加的内容,剪辑团队认为如果要保障电影时长和故事连贯性,就要舍弃部分片段。
因此在剪辑时,吴韬将人物性格转变的部分进行压缩,主要保留袁华和秋雅的性格转变过程。
其他人的就用几个镜头进行暗示。
至于具体的人物性格转变的片段,吴韬准备看电影播出效果。
如果播出效果好,就让这部分以番外的形式免费放到网上。
如果不好就一笔带过。
吴韬和剪辑团队奋战数十天,终于将第一版成片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