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被朱元璋吓了一跳,但看他眼神清明,没有一丝怒意,便知道朱元璋是在吓他。
他心道:“我哪敢早说,早说了那不就成了你老朱心中,意图夺嫡的皇子了吗?”
但心里话他是万万不能说的,于是朱棣道:“爹啊,我这也就是突发奇想,肚子里就这么点墨水。”
朱元璋冷笑一声,好似把朱棣看穿了一般。
“就这点墨水?那你告诉咱?你梦里的仙人除了教你以工代赈,还教你什么了?”
朱棣闻言一愣,还教什么了?十六年教育加那么多年的网上冲浪,教的玩意可太多了。
他犹豫思考的样子,落在朱元璋心中就是做贼心虚。
他就知道,还什么仙人?仙人要真的有,会来选一个破王爷不成?
在他心中,更加偏向朱棣故意藏拙。
但经历了朱棣病重,又屡次维护兄弟情谊、挽救他大孙儿的事情,朱元璋也做不到责怪朱棣了。
因为如果朱棣真的想夺嫡,只需要安安静静的看着朱雄英死,毕竟朱雄英乃是太子朱标一脉的继承人。
不过唯一让朱元璋心中不解的,就是朱棣为何会预知朱雄英染上痘症。
杂七杂八的想法绕的朱元璋脑袋疼,他索性也就不想了。
反正老四现在就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还能翻天不成?
朱元璋才不管什么朱棣是藏拙还是仙人传授,自己非把他肚子里那点墨水一点一点抠出来。
没等朱棣回话,朱元璋又道:“老四啊,咱不管你那么多弯弯绕绕,你只要老实点,咱就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听老大说,昨个回来的路上,你提到可以让机要大臣辅佐咱处理政事?”
“给咱详细讲讲?”
朱棣本来还想着如何去圆谎,没想到朱元璋好像误会了什么,转移了话题。
他看向正装模做样用墨条研墨的朱标,嘴角抽了抽。
得,他就说怎么今天老爷子的态度怪怪的。
看样子,是朱标在他耳边吹了耳旁风。
朱棣不想牵扯到朝堂当中,搪塞道:“儿子现在还没想好,等儿子去了北平,安顿下来后,上一封折子,爹到时候一看便知。”
朱元璋摸了摸下巴,他在想,老四这小子莫不是想去北平偷偷发展,然后趁机起事?
但这想法只在朱元璋脑海中闪了一下就消失不见了。
整个京师加十三个布政司,加起来的可战之兵足有上百万!
就算老四有能耐,也不可能凭借北平府区区数万人马,颠覆天下。
若他真有这个能耐,那他朱元璋直接撂挑子不干了,皇位让给他朱老四都行!
“你要去北平?咱何时让你去北平了?”
朱棣呆了呆,下意识道:“北平府是我的封地啊。”
朱元璋有心戏弄儿子,于是道:“哦,封地啊,谁封给你的?”
“那当然是爹您金口玉言,昭告天下说的啊!”
朱元璋一拍大腿,“那不就得了!”
“咱让你去,你就去,咱不让你去,你就不许去!”
说罢,朱元璋扔给朱棣一支毛笔和几张宣纸。
“给咱写,啥时候把你昨天跟老大说的话写清楚了,啥时候去就藩!”
随后,朱元璋好似又想起了什么,补充道:“对了,还有你在上元县捣鼓的那光滑坚硬的路面,也给咱一一写出来。”
旁边,一直安心看戏的朱标暖心的递过来一个砚台,里面是他刚刚磨好的墨。
而后,两人开始专心批改着奏章,全然不顾朱棣的反应。
朱棣看着一左一右的两人,一人是大明最尊贵的皇帝,另一人则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太子。
这样身份的两个人,合起伙来欺负他一个没有实权的藩王?
这合理吗?
朱棣看他们爷俩这架势,是不打算放自己走了。
但他又不想在群臣面前出尽风头,惹来风言风语和敌视。
于是他便只能老实待在二人中间,装作绞尽脑汁却又无可奈何的样子。
殊不知朱元璋和朱标已经吃定了他。
朱元璋:装,继续给咱装!
朱标:弟啊,你就从了吧!
三个人就这样一直耗着,直到朱雄英的到来,才让朱棣见到了一丝曙光。
“皇爷爷!”
朱雄英在宫人的小心带领下,来到了乾清宫。
见到朱棣也在,小家伙的双眼一亮,直接无视了自己的爹,径直来到朱棣面前。
“四叔,你上次给我说的龟兔赛跑,侄儿已经参悟了其中的道理,你何时给我讲下一个故事啊?”
朱元璋一把将大孙儿揽入怀中,笑着道:“你四叔还给你讲故事呢?说给咱听听怎么样?”
朱雄英笑着把龟兔赛跑的故事讲述了一遍。
并将自己的见解也一并说了出来。
朱元璋用胡茬蹭了蹭孙儿的脸蛋,道:“大孙啊,你理解的还不全面。”
“这故事还告诉咱们,做事情不可半途而废,也不能骄傲自满。”
朱雄英小脸一绷,颇有种喜感,“是,孙儿受教了!”
随后,朱元璋便像是在讲家常便饭一样,对朱棣道:“老四,这故事不错,简单有趣,用作孩童启蒙最好不过。”
“也一并给咱写出来吧!”
朱棣扯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朱雄英却欣喜道:“皇爷爷,四叔是不是不用走了?”
朱元璋点点头:“暂时不走了,你四叔身体还没养好,还得在京师待一段时间呢。”
朱雄英拍了拍手,叫好道:“太好了!我想请四叔做我的老师!”
朱棣眼睁睁的看着这个被自己寄做希望的侄子,说出背刺自己的话,心中顿感无力。
以一对三,朱棣毫无胜算。
直到在宫中用过晚膳以后,朱棣才如获大赦的回到了燕王府。
但这只是暂时性的,临走前,朱元璋让他参加明日的早朝。
第二日,朱棣任命般穿上象征皇子身份的冕服,参加了早朝。
文武百官对燕王朱棣的出现虽然感到诧异,但却没有太抵触。
毕竟朱棣舍身救回朱雄英的事情已经传遍了京师,还成了一段佳话。
“兴许今日陛下就会下令让燕王即日就藩。”
这是大部分官员心中所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