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是傻子,知道自己大哥的想法,更猜出了朱元璋让他监国的隐意,虽然他无心帝位,可太子却率先不想干了。
因此,他也猜得出太子与蓝玉说了什么。
可以蓝玉的为人,竟能做出如此低声下气的事,若他真的听进去了倒也罢了。
若他为了太子的声名假意低头,实则仍然对朱棣心有恶意,那此人便真的留不得了。
朱棣在心中默默的给蓝玉打了个叉,他重生归来,是对皇位无所挂念。
可这不代表有人能够屡次三番的招惹他。
蓝玉亲自负荆请罪,朱棣也不可能拂了大哥朱标的面子。
蓝玉负荆请罪后,他命人在城外立了一个长亭,并在其柱子上题了那商人的行善事迹,供过往百姓瞻仰。
事情解决后,接下来的大半个月内,朱棣一直将心思放在了改良火器一事上,接连与工部和兵部的人进行探讨。
明朝前期,火器的制作并不算精巧,其枪管口较大的火铳,如碗口铳等,一般都需要两人操作。
一人负责瞄准射击,一人负责填充火药弹药。
而适用于单兵携带的手铳,虽然可以单人独立操作,但填充火药耗费时间长,射击间隔长。
他之前禁足时,曾与军器局的老王和老许就火铳的一些细节进行了探讨。
重点在于加厚火铳的药室壁,减少炸膛概率。
加装火门盖、装药匙、增加“木马子”。
以提高火铳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射程、威力。
朱棣本想一次性拿出后世较为先进的火绳枪、佛郎机、红夷大炮的图纸。
但以现在大明火器的发展水平来看,就像是一个四五岁的孩童。
总不能指望着这个孩童能一夜之间长大成人吧。
让工匠们根据现有的火器进行改良,一来节省时间,二来则是可以拓展他们的思维。
古人的智慧并不低,只是受制于思想的限制。
而诸如火绳枪一类的新式火器,他打算等到朱元璋御驾亲征回返后,再慢慢铺开研制。
……
而在遥远的北平府,朱元璋却因为眼前的战报发了愁。
他抵达北平府后,征用了燕王府作为临时行宫,大军也都驻扎在了府城内。
在前段时间,朱元璋亲自下旨封徐达为征虏将军,右路先锋傅友德,左路先锋沐英。
徐达坐镇北平,一边调兵遣将,一边静候朱元璋到来。
他令左右先锋分两路阻元,其中左路先锋沐英统领陕西军队。
驻守陕西境内的赤今蒙古卫。
待到时机成熟便领军渡过黄河,占领亦乃集路,再做打算。
而右路先锋则率领七万明军,翻越阴山,直取沙井,阻拦灰山方向的元军。
傅友德领命之后,率领七万明军至北黄河一带,天色已晚,便在阴山南部稍作驻扎。
却没想到北元有一支骑兵斥候小队早早就越过了阴山,于暗中将明军的驻扎瞧的一清二楚。
又在夜间视线不明的情况下驱使海东青找到了明军粮草囤积之地。
次日天还未亮,得到消息的北元的平章乃尔不花亲率领两万骑兵。
奇袭傅友德所率的右路明军。
并于冲杀中,一举将右路明军的粮草烧了个一干二净。
傅友德统兵才能不弱,只是苦于北元骑兵提前将明军的驻扎情况探了个一清二楚。
加上此次北元军队有备而来,将军队所圈养的海东青放了出来。
尽管他临阵冲杀阻敌,却只留下了四千骑兵。
而七万明军却损失了七千士卒,并重伤了两千士卒。
因为粮草被烧毁,傅友德在北元骑兵撤出战场之际。
抓紧时间舍弃辎重向后撤,一路退到了东胜卫(今呼伦浩特以南,河套平原)。
乃尔不花没有率军追击,反而命令后方元军跨过阴山,驻扎在了阴山以西的塔滩。
距离东胜卫不足五十余里,大肆屠戮周边村落。
甚至还安营扎寨,打算进攻东胜卫。
而傅友德所率的明军仅剩近六万余人,粮草全无,驻守在东胜卫。
这封军报就是傅友德亲笔所写的请罪书以及求援信,他迫切的需要粮草,否则坚持不了多久。
朱元璋满脸愁容,让侍卫将军报给众人传阅过后。
徐达这个征虏将军当即来到当中,面带惭愧的道:“陛下,臣指挥有误,致使傅友德部首战告败,臣请罪!”
朱元璋摆了摆手,出言慰藉
“徐达,北元是被咱逼急了,他们可以和咱大明共同发展,可以矮咱一头,却接受不了咱大明发展出碾压之势。”
“他们如今见不得咱好,竟联合在了一起共同进犯大明,必是有备而来,傅友德那家伙向来稳重,但都吃了一亏,可见一斑。”
“如今这一仗,是场硬仗,还没打出什么东西,你就请罪,怎么的,你还想让咱来当这个征虏将军吗?”
徐达惭愧的摇了摇头,随后也没再说什么。
待将徐达安抚好后,朱元璋便开始与众人商讨接下来的应对之策。
北元来势汹汹,集结了二十二万大军,其中更是拉起了五万的骑兵,俨然一副决一死战的架势。
信国公汤和道:“陛下,当务之急是解决傅友德所率领的明军粮草告急一事,东胜卫不过一个普通的卫所,仅有五千六百余人,所囤粮食不多。”
朱元璋点了点头,“你们觉得,该从何地向东胜卫运送粮草?”
汤和想也没想,便道:“大同府!”
“大同府距东胜卫最近,以当前的速度,只需一天便可将粮草送到,另还可驰援东胜卫。”
朱元璋皱眉道:“若抽调大同府的粮草,府城当地守军该如何办?”
徐达在一旁补充道:“陛下,东胜卫隶属于晋王辖制,太原府又地处山西中心,粮产丰富。”
“可令大同府紧急抽调一批军粮送至东胜卫,再请晋王殿下向大同府输送粮草,以供前线所需。”
朱元璋沉吟片刻,同意了他们的看法。
北平的粮食亦是用作前线,不可轻易调动。
粮草一事商议出结果后,朱元璋起身来到地图前细细看了一番,随后带着众将来到了沙盘前。
“你们认为,北元此次的目的是什么?”
众人看着沙盘,纷纷沉吟起来,徐达作为一众将领中官职最高之人,率先开口道:
“南下,入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