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大战前夕

隆武元年七月十七日,经过两天的行军,明军很快抵达望虞河东岸,大军还未靠近,就有枪骑兵兼任的斥候来报,称望虞河东岸的一座土城上悬挂着明军旗帜。

没过多久,从那座土城方向就策马奔来数骑,等他们靠近后,苏言一眼就认出了为首之人,赫然就是从常熟而来的卓文义。

前面的士兵也认出了卓文义一行人,因此他们没有被阻拦就成功来到苏言面前。

卓文义翻身下马,抱拳行礼道:“都督,末将奉命拿下月城,并打造了三十五艘火船,提前埋伏在南北两岸。”

苏言微笑着点了点头,关切道:“拿下月城可有遭到抵抗,伤亡如何?”

卓文义本来下意识想要夸大其词,称自己多么多么勇敢,率军拿下了月城,但实际上月城守兵早在他来之前就已经作鸟兽散跑了。

他要是谎报的话很容易就被苏言识破,为了避免在苏言眼底留下不好的印象,卓文义还是老老实实地说道:“启禀将军,此地汛兵已提前逃跑,我军兵不血刃占领月城。”

听见汛兵提前跑了,苏言却不显得开心,还未等他开口,一旁的顾炎武就询问道:“汛兵可是前往无锡通风报信了?”

卓文义摇了摇头,道:“汛兵早在都督占领苏州后就自行溃散了,我军到来时城中空无一人,且没有生活痕迹。”

听他这么说,顾炎武松了口气,没再说话,苏言则大手一挥,道:“入城吧,在月城周边安营扎寨,命吴志葵总兵在后方十里外处停留安营,避免被清军斥候提前发觉。”

众人齐声应下,随即以月城为核心,在方圆数里内安营扎寨。

明军安营后不久,黄蜚也得到消息赶来,参与了当晚苏言召开的一场临时军事会议。

他决定率领三镇兵马继续屯兵月城,竖起旗帜,让清军以为明军主力就在月城,而陈子龙、侯承祖二人率领松江义师与金山卫兵携带大量火器等明日清晨提前渡河,在两岸设伏。

考虑到两处战场相距甚远,苏言只能与黄蜚约定以烽火为号——他们会提前在太湖部署数条装满柴火的渔舟,每条渔舟的距离刚好能够看见燃起的烽火,一直到黄蜚的水师藏身之处。

等黄蜚看见烽火点燃,就立即从梁溪河杀出,与清军厮杀。

另一边,清军还不清楚明军已经主动迎击,清军自镇江启程,一路顺着运河东进,很快就与最先派出的一千五百余八旗兵汇合。

双方汇合后,继续前进,沿途有许多八旗兵忍受不了颠簸的船运,选择走陆地策马行军,他们所到之处百姓皆鸡犬不宁,一座皆一座村庄被焚毁,哀嚎遍野,好似人间地狱。

虽然走运河大大缩短了行军时间,但因为常有乱民到运河袭击船队,不得不分兵驱赶,清军还是用了五天时间才到达无锡地界。

而到这时,贝子屯济才获知明军屯兵于月城的消息,他对此嗤之以鼻,面露不屑,对着左右将佐们说道:

“南蛮非但不投降,还胆敢主动迎战,实在是不把我大清铁骑放在眼底,难道真以为我们和土国宝、李成栋那两个废物一样吗?”

屯济的话顿时得到众满人将佐的附和,他们嬉笑着说道:

“老子的大刀已经饥渴难耐了,直接冲杀过去,那帮软弱的南蛮肯定不敢抵抗。”

“就是就是,南蛮之所以能够蛮横到现在,都是因为土国宝、李成栋那些汉人太过软弱,遇到我们八旗勇士,他们就只有跪在地上哭泣这一种选择。”

“哈哈哈——”

在一阵欢声笑语中,屯济摸了摸下巴的胡须,道:“让拜图喇带着他的甲喇,再拨给他三千汉兵,先去将那支南蛮灭了,船队暂缓前进,防止南蛮使诈。”

屯济的命令很快就被传递下去,船上的三千汉军提前上岸,与岸上的一千五百八旗兵汇合,在甲喇章京拜图喇的率领下向月城前进。

清军的动作很快被苏言的耳目发觉,并汇报给苏言,苏言沉思片刻,没有马上下令点燃烽火,而是下令率军横渡望虞河,决定背靠望虞河列阵,与清军交战。

……

十八日上午午时四刻,阳光正毒,明军已背靠望虞河列阵完毕,望虞河西岸土壤肥沃松软,上面有过附近百姓开垦耕种的痕迹。

但或许是因为兵祸的缘故,那一块块开垦出来的田地再度被杂草夺回,杂草甚至快有半个人那么高了,这反而有利于明军一方隐藏炮坑。

在渡河后,苏言马上命令炮队在阵前挖掘炮坑,并利用那茂密的杂草作为掩护,为了避免清军直接以骑兵冲锋,明军还在阵地前五十步开外挖掘密密麻麻的小坑洞,那些小坑洞就算不能绊倒战马,也能影响到进攻的清军步卒。

明军的军阵部署没有出彩的地方,苏言将最有战斗力的忠武镇部署在中军,由他亲自坐镇,卓文义领威武镇坐镇左翼,顾炎武领义武镇坐镇右翼。

除了三个镇外,苏言军中还有近两千名惩戒营罪兵,这是一个不稳定因素。

为了避免将他们放在后方给他们叛变的机会,苏言将他们就地分为三个营,分别打散到三个镇的战线上,又从三镇抽调一个营到后方作为预备队。

在将他们打散后,苏言宣布将他们每五人编为一伍,五人里有临阵投敌或擅自逃跑,其余四人连坐格杀,但只要有杀敌一人,就能重获自由。

那些第二批惩戒营罪兵毕竟不是苏州本地人,他们没有“软肋”可以让苏言拿捏,苏言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降低他们临阵倒戈逃跑的概率。

明军完成部署后不久,兼顾斥候的枪骑兵飞速来报,称清军已经抵近战场,距离战场只有不到五里的距离。

苏言听后深吸一口气,下令将运送他们渡河的船只送往对岸,并命人点燃烽火,通知远处太湖上作为移动烽火台的渔舟,最终向黄蜚与吴志葵二人传达进攻的信号。

“破釜沉舟,能否全歼清军,夺取江南,在此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