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桓温
- 篡晋,权臣之路,从太和四年开始
- 清水鱼鱼
- 2123字
- 2024-08-21 08:00:59
随后,谢玄和顾宣整顿队伍,清理战场。
士兵们虽然疲惫不堪,但胜利的喜悦仍洋溢在脸上。
活捉叛军首领,这可是泼天般的大功。
区区大头兵上阵杀敌为了什么?
不外乎是获得战利品、赏赐等回报,改善自身和家庭的生活状况。
至于升职加薪,封候拜将,那不过是梦里想象罢了。
谢玄望着远方,感慨道:“这是第二次救我了吧……”
“此番若不是顾兄及时援手,后果不堪设想。”
顾宣一时愣住。
旋即,这才想起,谢玄估计是将上次返回彭城也给算上了。
谢玄出身陈郡谢氏,是极为自信且自负的。
自幼聪慧,颇具才名。
他在年少时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见识,以善于应对和筹谋而受到关注。
不然也不会有有‘南北二玄’之称。
大唐时更是被追封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
有经国才略,善于治军。
顾宣霎然一笑,这才想起,眼前的谢玄还未崭露头角。
拍了拍谢玄的肩膀,说道:“你我兄弟之间,不必言谢。接下来还需将袁瑾押送回营,向桓大司马复命。”
谢玄洒脱道:“袁瑾既然是顾兄所擒,理应一起。”
高达嘿嘿直笑。
没想到这破天般的功劳说来就来。
这可是叛军首领,若说不心动那是假的。
顾宣意动。
他来此未尝没有想要混些战功的想法,不过,却不是擒拿叛军首领的战功。
有些功劳能要,有些不能。
甚至,在顾宣看来,会给他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幼度何处此言?”
“这袁瑾分明是你擒拿的,我不过是恰巧赶到,见证了下而已。”
“魏雒,招呼兄弟们返回。”
“我们的任务是迎接河西大儒郭瑀,此行已经背道而驰,是该返回了。”
“哈哈,恭喜幼度擒拿袁瑾。”
“走了,他日建康你我兄弟再把酒言欢。”顾宣翻身上马,动作行云流水,没有丝毫犹豫。
“顾兄……”谢玄惊愕。
等到他反应过来时,顾宣等人已经上马离开。
…………
黎明前夕,寿春城被桓温大军攻破。
袁瑾被俘,押解至建康,并其宗族数十人送于建康斩首。
至此,桓温拿下了豫州。
桓温的第三次北伐,虽然大败于中原,却大胜于江左。
兖徐和豫州,以及重镇石头城,在桓温的第三次北伐中,终于全部被桓温收割。
至此,大晋全盘已经尽入桓温之手。
时年57岁的桓温,在大晋立国江左近半个世纪,终于几乎打破了门阀政治的束缚,彻底完成了一家独大!
他似乎就要完成对司马家命运复仇。
命运之神确实是安排给了这个任务。
不过最终的操刀手,却并没有交给他。
因为南北对峙的剧本还有很多,门阀政治仍然有它的意义和华彩的世纪对决。
龙亢桓氏和另一位老小伙子还有更为重要的任务。
西边的那位雄主,已经决定对燕国出手,接下来就要横扫六合八荒了。
不管如何,桓温经此一役,威名更盛,权倾朝野。
而大晋朝廷的局势,也因之变得更加波谲云诡……
…………
寿阳城,庆功宴。
桓温不仅有些飘飘然。
属下的吹捧,各级官吏明里暗里的劝进,已经将其塑造成大晋第一人。
不管如何,经此一役,大晋大司马桓温,已经掌握大晋九州军事力量。
虽然运粮官袁真是被桓温逼反,但是,这个时代便是如此,成王败寇,胜利者将书写新的篇章。
宴后。
待众人离去,郗超看出桓温心思,并没有离去。
夜幕下,二人相对而坐。
桓温微微皱着眉头,忧虑地说道:“景兴啊,此次虽胜,可吾心中总觉不妥。那袁真本是被吾所逼,如今落得这般下场,不知世人会如何看待吾。”
郗超神色平静,缓缓说道:“桓公,这世间之事本就复杂。袁真选择与您对抗,便该料到今日之结局。成王败寇,自古如此。至于世人之看法,又何须太过在意?”
桓温轻叹一声:“话虽如此,可吾毕竟要顾及朝廷与天下人的眼光。吾虽掌握九州军事力量,但也不想落得个专权之名。”
郗超微微摇头:“桓公多虑了。如今朝廷被门阀大族掌控,他们只顾争权夺利,哪有心思管天下苍生?桓公您有匡扶天下之志,当果敢前行,不必畏惧他人之言。”
郗超放下酒杯,他知道桓温担心的是什么。
袁真本就是被他们逼反的,如今不仅将袁真、袁瑾等人全部杀戮,并且送至建康,颇有耀武扬威的意思。
这让朝廷怎么看?
你桓大司马眼中还有没有朝廷了?
话虽如此,如今的朝廷,在桓温心中的确没有多少分量。
知我者,谓我心忧。
知桓温者,郗超也!
郗超当然知道桓温是何心思,当下沉声解释道:“桓公,陈郡谢氏,琅琊王氏,颍川庾氏、这些门阀大族掌控朝政不说,只顾争权夺利,门户己见,心中哪有半点天下苍生?”
“桓公此举,便是震慑他们,事到如今,有些事情不是桓公不能做,而是不愿去做。”
桓温听了郗超的话,微微颔首,目光中透露出一丝沉思。
他明白郗超所言不虚,如今的朝廷确实被门阀大族所掌控,他们为了自身利益争斗不休,罔顾天下苍生。
而自己,手握重兵,本有能力改变这一局面。
“景兴,你所言极是。这些门阀大族,久享权势,早已忘了为臣之道。吾虽有匡扶天下之心,却也担忧此举会引起更大的动荡。”桓温叹息道。
郗超看着桓温,眼神坚定:“桓公,如今局势已然如此,若不果断行事,只会让天下更加混乱。您掌握九州军事力量,正是为了稳定局势,造福百姓。那些门阀大族若能识时务,自当收敛;若不识趣,也该让他们知道桓公的威严。”
桓温沉默片刻,心中权衡着利弊。
他深知自己的行动将对大晋的未来产生重大影响,不可不慎。
然而,他也明白,若不采取行动,任由门阀大族继续争斗把持朝政,大晋将永无宁日。
亦或者说,如今他掌握大晋九州权柄,已经没有退路可言,于大晋其它大族而言,已经站在了对立面。
除非他桓温愿意放下如今的权势,解甲归田。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