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人选
- 篡晋,权臣之路,从太和四年开始
- 清水鱼鱼
- 2130字
- 2024-08-30 00:00:14
翌日,阳光明媚。
建康城外各种攻城器械应有尽有,城外从姑塾、荆州等地前来的兵马纷纷齐聚于此,将建康包围的水泄不通。
城头上建康守军严阵以待。
一场恶战即将来临。
风轻轻吹过,却吹不散那凝重的氛围,只让那肃杀之气愈发浓烈。
好在没等多久,崇德殿便有内侍前来,让守将打开城门,迎接桓大司马进城,商议要事。
桓温收到消息禁不住哈哈大笑,他等这一天已经太久,当下迫不及待便招呼随从,进入建康城。
“桓公,小心有诈!”
“谨慎能捕千秋蝉,小心使得万年船,此番不得不慎重啊!”
这时,一旁的郗超再度跳出来。
桓温脸色不善,郗超对他贡献颇大,他也不好发作。
不过,如此大事,他桓温都不露面,还有何颜面面对天下人。
岂不是更说明他桓温心虚吗?
崇德殿内老太后、王谢等大族恐怕已经在看他的笑话了。
再者,他桓温戎马一生,剿灭成汉,一伐氐秦,再伐姚襄,三伐鲜卑。数十年来,殚精竭力,战功赫赫,如今已经走到这一步,怎么退?
如何退?
“景兴啊,老夫知道你是一番好意,但是此行老太后召见,不得不去。”
“难不成我桓温做了什么见不到人的事?不敢露面?不敢面对司马氏吗?”桓温目光炯炯,言之凿凿。
郗超闻言,面色一紧,还欲再劝,可看到桓温那坚定的神色,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他深知桓温的脾性,一旦决定之事,极难更改。
此时,桓温身边的桓云低声道:“大司马,郗参军所言不无道理,如今局势微妙,不可不防。”
桓温微微侧目,看着桓云沉声道:“老二,你也如此胆小不成?我桓温纵横天下多年,岂会惧此?若今日退缩,那才是真的让人耻笑。”
“若是今日退了,我龙亢桓氏还有脸面立足?”
桓云脸色一阵青一阵白,苦笑退下。
桓温一摆手,打断了郗超的话,他目光扫视众人沉声道:“不必多言。老夫心意已决,今日这建康城,老夫非进不可。”
说罢,桓温一抖缰绳,胯下骏马迈开步伐,朝着城门方向缓缓而去。
郗超与桓秘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无奈与担忧。
但他们也深知,此时已无法阻止桓温,只能紧紧跟随,心中暗自祈祷一切顺利。
“桓云将军且留下,嘉宾陪同桓公前去即可。”
随着桓温一行逐渐靠近城门,那沉重的城门在众人的注视下缓缓打开。
城内的街道上寂静无声,仿佛在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桓温面无惧色,昂首挺胸地踏入城中,身后的随从们也紧紧跟上。
街道两旁的房屋门窗紧闭,似乎在躲避着即将到来的危机。
风依旧轻轻吹着,却吹不散那紧张的气氛,肃杀之气仿佛凝固在了空气中。
桓温目光坚定地望着前方,心中思绪万千。
他知道,今日这一去,或许将决定他的命运,决定着整个天下的走向。
但他毫不畏惧,因为他坚信,自己数十年来的功绩足以让他在这风云变幻的局势中占据一席之地。
崇德殿,褚蒜子居坐首位。
谢安、王坦之、王彪之等人坐在左边,皆神色凝重,目光不时投向殿门处。
这时桓温、郗超在内侍的引领下出现,顿时吸引着所有人目光。
桓温身形高大,姿貌甚伟,气势不凡,虽已年迈,却依旧散发着一种威严。
郗超紧随其后,眼神中透着精明与谨慎。
二人的出现,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殿内众人或警惕,或沉思,或暗藏锋芒。
桓温目光缓缓扫过众人,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自信。
而谢安等人则不动声色。
“老臣桓温,见过太后。”
“皇帝失德,宠信男宠,淫乱宫闱,若非老臣及时发现,差点至使我大晋血脉血脉沦为别姓,鸠占鹊巢……陛下昏浊溃乱,人伦道丧,大司马此来,便是要纠枉扶正,清浊去污,固我大晋之本,正我大晋社稷。故冒老臣天下之大不违,恳请太后深虑臣下所奏,罢黜今上,另立新皇。”
崇德殿内,气氛愈发凝重。
褚蒜子微微抬眸,目光落在桓温身上,神色复杂。
她沉默片刻,方缓缓开口道:“大司马所言,本宫准奏。”
“不知大司马对于新皇人选可有人选?”
殿内众人闻言,倒也没有惊讶,此事众人此前本就有过讨论。
谢安眼观鼻、鼻观心,看不出神情。
桓温嘴角的笑意更浓,他微微躬身,沉声道:
“太后圣明。老臣以为,武陵王司马晞可立。武陵王乃元帝一脉,乃元帝第四子,血脉纯正,名正言顺。皇位归于元帝之子,当无任何质疑。,”
郗超在旁微微点头,附和道:“武陵王确是合适人选。素有贤名,德才兼备,可为新皇之选。必能使大晋社稷安稳,百姓安居乐业。”
谢安眉头紧锁,上前一步,拱手道:“太后,此事还需慎重考虑。废立之事,关乎国本,新皇人选不可草率决定。”
“臣听闻武陵王性情暴虐,动则打杀随从。平日欺行霸市,毫无顾忌。这样的人如何能够继承皇位?定会引起纷乱。老臣坚决反对!”
“武陵王口碑不佳,还需考察,不然如何服众?”
桓温脸色一沉,冷声道:“谢尚书所言,老臣不敢苟同。所谓性情暴虐、欺行霸市,不过是些无端传言。武陵王乃元帝正统,血脉纯正,有何不可立为新皇?”
郗超也连忙说道:“大司马所言极是。那些传言未必可信,不能仅凭此就否定武陵王。如今局势紧迫,当速速确定新皇人选,以稳定社稷。”
谢安毫不退让,正色道:“太后,切不可轻信大司马之言。选新皇乃是关乎国家命运之事,岂能如此草率?若立武陵王,恐引起民怨,动摇国本。”
桓温脸色一沉,冷声道:“谢尚书所言,不过是道听途说。武陵王虽有些许小过,但瑕不掩瑜。如今局势,急需一位有皇室正统血脉之人继承大统,武陵王乃是最佳人选。”
郗超接着道:“大司马所言极是。武陵王乃元帝之子,血脉纯正,名正言顺。若能登上皇位,定能稳定局势,使大晋重归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