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武在大学时,当过班里生活委员,人很机灵,觉察到气氛不对,赶紧打圆场道:“小鲁的意思是:人漂亮,干出的活自然更漂亮。”鲁友山红着脸,小声说道:“就是这个意思。”
大家听了,顿时笑了起来,气氛重新欢快起来。
渐渐地,彼此就熟悉了,谈话也随便了起来,女士们自然也问起了四人的婚恋问题,如有没有女朋友,目前的情况等。四人中,璩东才和杨武已有女朋友,刘江波和鲁友山没有女朋友。于是就有描图科的姐姐张罗给二人介绍对象。后来果然给介绍了。但这种方式成功率不高,二人也没例外,最后都无果而终了。
实习期间,不仅熟悉了人员、环境,更了解描图的流程及其与编辑的关联。
描图是一项很费时间的工作,要将每一个线条准确无误地描绘出来,就需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娴熟的技能;对于图字,则要抄下来,标出需要的字号,送印刷厂排字,供贴字之用。简单的图,一天可描十几张、几十张,复杂的图,一天描不了几张,特别复杂的图,几天才能描一张。
描完的图如果需要修改,简单的图,可以用剃须刀片刮除墨线后重新描绘,复杂的图,则只能重新描绘。
描图员一般不会描错图,一来是她们业务娴熟,眼光敏锐,二来在灯光投射下,也不易漏掉图线,此外,描完的图,组长还要审核。图中出问题一般是换图导致的。通常是作者看校样时发觉图有问题,就会重新提供底图,导致原描图修改或报废。
谈到改图时,张红玫殷切地嘱咐道:“底图有错,我们看不出来,编辑能看出来。以后你们看稿时,一定要注意看图,有问题及时跟作者解决,否则的话,就要重描,不仅造成浪费,也耽误时间,有时还耽误出书时间呢。”
校对也是与编辑关联密切的一个人环节。璩东才等人在校对科也实习了两天。
校对人员也都是女性,但是人员年龄大一些,多在四十岁左右,因此虽然也有说笑,却不及描图科热闹。
校对科也在一个大房间,共8人,每人一个柜子,用于装校样和原稿,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作为工位。
进了校对科,科长郑淑琴迎上前来表示欢迎,随即将双方人员作了介绍。校对员也站起身来,与新编辑相互致意后,便坐下来,忙着各自的工作。
郑淑琴高而偏瘦,她四十岁左右,身高一米七左右,在女性中,显得很高。她泼辣而豪爽,有一副大嗓门,在楼道里,经常能听到她的声音。她从事校对工作已经八年,自己常说“经历了八年抗战”,有着丰富的校对经验,她也因此成为了科长。
郑淑琴向璩东才等介绍了校对的工作和职责。所谓的校对,顾名思义就是比较、核对的意思。比较的标准就是原稿,要核对校样与原稿是不是完全一样,发现不符合的地方,就要按原稿修改过来。因此,校对的日常工作,就是对校样与原稿进行逐字逐句的对照。
在这里,璩东才等目睹了校对过程。由于原稿与校样形貌不一样,稿纸幅面大而字稀,校样幅面小而字密,核对起来不趁手,校对员就祭出了绝活,将校样齐行折起,对准稿面,左右移动核对文字,校对完一行后,在折起下一行,接着核对。由于校对员业务娴熟,对两稿的差异异常敏锐,有问题一眼就能看出,因此校样滑动得飞快,全不像常规的阅读。
这就是校对的本领,没干过或接触过校对工作的人,是想象不出来的。其背后的机制就是熟能生巧。任何工作干长了,都能生出巧来,仿佛手和脑无须意识控制一样。后来,璩东才也干过校对,那是在编辑室负责出书全流程的出版项目中,当时称为“协作出书”,由编辑室自己校对,每个编辑承担一部分工作,以此获得相应报酬。这种校对也是真正意义上的校对,要把排版差错找出来。校对中,也学着校对的样子,将校样折起来,在原稿上滑动。但由于熟练程度不够,速度就慢了许多,连校对员三分之一的速度都达不到。
后来当编辑时间长了,也生出了相应的巧来。那就是在加工或审稿时,阅读速度飞快,堪称“一目十行”,目光扫过稿面的同时,大脑也在飞速运转,一旦出现错别字、读不通、逻辑不连贯等问题,一眼就能发现。
在校对科,郑科长也向新编辑介绍了校对与编辑的关系,以及今后编辑工作中要注意的与校对有关的问题。
校对工作的依据是编辑处理完毕的原稿,如同描图的依据是其中的图稿一样。印刷厂排完版后,出校样,同时将据以排版的原稿退给装帧出版部,由其连同一校样送到校对科。图书出版后,大约半年左右,校对科将原稿退给编辑,此时的原稿只有出了问题厘清责任的作用了。一年半载以后,一般不会再有问题了,此时的原稿,就可以卖废纸了。在编辑这里存多久,一般视储存条件而定,只要有地方放:柜子里或柜子上,编辑都会尽量长时间地保存,以备不时之需。
编辑工作要注意之处,一是编辑书稿时要认真,尽量不出错,以免校样时改动;二是处理校样过程中,改动时要斟词酌句,尽量在行内解决问题,免得推版倒版,增加费用,浪费时间。对此,璩东才等也观摩了实际处理情况。
当时是铅排时代,图书是用铅字排出来的,因其与编辑有关,新编辑也被安排到印刷厂实习。
璩东才等在印刷厂实习了3天,先后参观了图书排版、制版、印刷车间,了解了图书生产流程。由于排版与编辑关系最大,在排版车间停留的时间最长,一共待了一天半。
排版车间很大,有很多装铅字的格子,如同中药铺的放药材的柜子一样,每个格子上也有铅字的标识,也如同药柜一样。常用的字,格子里的铅字多,更新也勤,用量少的字,铅字也少,更新也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