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都是皇上的死士,从进入黑室的那一刻起,他们的生命就不是自己的了。
我还是那句话,他们能够为皇上尽忠,为皇上的任务流尽最后一滴血是他们无上的荣耀。”
吴奇的脸色变了又变,良久叹了口气:“为了一个人,丢了这么多人的命真的值得吗?”
“建文余孽多年以来都是皇上的心病,作为臣子当为皇上解忧。
所以,建文余孽务必斩草除根,哪怕是捕风捉影的一个消息,我等也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张九针还活着吗?”吴奇殷切的问道。
“当然,这次多亏了他的妙手,好多兄弟得以留条命活着回来。”
吴奇上下打量了一下郑和:“三宝,你们这一趟究竟发生了什么?”
“路上很多人得了病, 牙龈肿胀、出血,甚至牙齿松动和脱落。
有的是皮肤出现瘀点、瘀斑,皮肤干燥、粗糙、呈鳞屑状。
更有甚者出现皮下出血,导致皮肤下出现青紫或红色斑点。
还有很多人关节疼痛、肿胀,严重时骨骼脱臼。
追逃建文余孽的时候发生的战斗不计其数。
很多受伤的兄弟伤口愈合缓慢,伤口化脓者不计其数。
还有一些人出现了一些易疲劳、乏力、烦躁、狂暴的症状。
自戕、跳海的也有很多。
总之,这一趟没找到那个人,又是徒劳无功,而且折损严重。”
吴奇眼中含泪喃喃地道:“张九针呢,他在干什么?”
“还能干什么,照顾伤重的兄弟们。”
郑和依旧是面无表情,只不过脸色苍白的更加厉害。
他说的这些远航时船员的状况其实第一次下西洋的时候也有过,只不过回来之后很快就恢复了。
只是没想到第二次下西洋追寻建文踪迹的时候,情况更加恶劣罢了。
说实话这些只不过是缺少维生素C造成的。
可是这个时候的医疗条件有限,即便是有郎中跟随远航,他们也是束手无策。
“你个老不死的快说皇上究竟派你来传达什么秘旨?”郑和的声音有些急迫,情绪俨然有暴躁的一面。
“皇上、皇后的掌上明珠宝庆公主失踪了,据黑室整理出来的情报显示,她搭乘了一艘叫做清风号的运粮海船。
不过这艘船也凭空的消失了。
所以,皇上命令你带领舰队搜索所有海岛,务必要找到宝庆公主殿下。
皇上说了,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郑和的身子微微颤抖了一下,“原来如此,宝庆那孩子丢了,怪不得皇上会动用我们。”
说到这里,郑和阴冷的声音再次响起:“传令,搜索海图标注的所有岛屿,哪怕是个老鼠洞都不要放过。”
“是!大人!~”
随着传令兵手中令旗的挥动,在看庞大的舰队快速的分成十数个小舰队分头行动。
一时间风帆烈烈,庞大呃舰体在海上犁出一道道水浪。
......
海上的搜寻工作很是枯燥,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搜寻工作日复一日的重复着。
每天都有人因得了坏血病倒下,可是没有一个抱怨。
庞大舰队的海员总共有两万六千多人,因伤病倒下的有上千人,没倒下的也是在靠着一口气强撑着。
海岛一个接着一个的过筛子,每一处都要反复的搜上至少两遍。
可是仍旧是没有宝庆公主的半点消息。
在此期间,舰队官兵扫荡岛屿的时候捎带手荡平了十几伙盘踞多年的海盗团伙。
这些海盗有来自大明的,有朝鲜的也有日本国的。
朝鲜和日本的郑和一声令下尽数剿灭一个活口都没留,而来自大明的海盗则统统关押进船舱,等待登岸的时候移交给当地衙门论罪惩处。
当然也并不是发现就剿灭,反抗的干掉之后,挨个的审讯一遍,主要就是打探宝庆的消息。
不过让郑和、吴奇失望的是屁用的消息都没有。
倒是大明的一个海盗交代说前些日子他们在海上搜寻目标的时候发现了几具尸体。
而恰好这个海盗认识其中的一个死者,据他交代死的那家伙是海上势力最大的海盗头子陈封手下的头目之一。
那家伙还交代说陈封这些人早就捞够了钱财,他们也过够了海上居无定所漂泊的日子,已经金盆洗手不干这一行了。
吴奇接着审问:“陈封这伙子海盗现在做什么营生?”
海盗交代:“据说是用金钱开路攀上了衙门的人,所以他们弄了几条大船,替朝廷从南京往北京运送军粮。”
吴奇心中就是一动,“是不是有一艘船叫清风号?”
那海盗吃惊的点头:“大人神机妙算,就是有一艘叫清风号的船。”
吴奇和郑和对视一眼,随即让人把那海盗押出去。
“三宝,赶紧派人按照那海盗交代的地址前去探查。”
“老家伙,还用你说?无关怎么样这也算是一条线索,有枣没枣我都要打上三杆子。”
于是随着郑和一声令下,宝船舰队调转航向直奔陈老大他们盘踞的荒岛而去。
好不容易有了线索,吴奇激动不已。
一路之上不停的催促舰队加速。
尽管舰队早已经是挂了满帆,但是他又要求在底舱的浆手全力划船。
所以,宝船舰队的速度很快,以极限船速飞也似的在大海中破浪前行。
郑和此刻也激动的面露潮红之色,要知道他在第一次下西洋的时候就患上贫血,别人只以为他是白面冷血总兵太监,殊不知他的面色发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贫血。
“老吴,你说宝庆那孩子会在那荒岛之上吗?”
郑和脸上露出焦虑之色。
其实,郑和原名马和,字三宝。
之所以被赐姓“郑”,与他在靖难之役中的表现有关。
在一场战役中,郑和在郑村坝之战立下了显著的战功。
朱棣为了表彰他的功绩,便赐予他“郑”姓,以示嘉奖。
这一赐姓不仅是对郑和个人功绩的认可,也是对他忠诚和能力的肯定。
因此,郑和后来被称为“三保太监”或“郑和”,这个名字随着他七次下西洋的壮举而名垂青史。
当然了,这是题外话。
其实郑和跟朱棣的关系莫逆,两个人早在朱棣还是燕王的时候就已经初露端倪。
当时的马和经常伺候在朱棣身边,另外由于是太监身份,所以甚至可以不用通报直接出入朱棣和燕王妃的寝宫。
朱棣发动靖难,他更是一马当先替朱老四冲锋陷阵展现出超高的军事才能。
靖难成功,他跟随朱棣入驻皇宫,在此期间跟宝庆的接触也不在少数。
所以他表现出对宝庆的关切,并不是做样子,而是发自内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