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认同
- 三国:开局一张顺手牵羊
- 麟之章
- 2498字
- 2024-09-16 23:27:37
众人一路交谈着来到了城主府中,随后才进入了此行的正题。
贾诩也坐在宴席之上,露出笑容道:
“承小将军之约,我已亲自前来相会。不知道小将军可否有在附近埋伏刀斧手,随后冲出来取走老朽的首级呢?”
贾诩的话语自然在开玩笑,但也不难看出贾诩对陈封逼迫的不满。
陈封则笑着回答曰:
“贾大人说笑了,我若想要取将军性命,何需要在宴席之上?”
“今我邀请贾大人前来,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让贾大人弃暗投明啊。”
贾诩闻言,也不禁正起身子,询问道:
“依你之言,何为暗,何为明?”
“助董卓为虐为暗,同王司徒肃清长安之乱为明。不知道贾大人对此可否认同?”
贾诩闻言,却摇了摇头,举起一杯酒喝光后,方才笑着道:
“王司徒虽然用计杀了董太师,但其可为明乎?”
“虽然董卓已死,但董卓旧部怕是也有二十余万之众。若王司徒无法安置好这二十万大军,怕是长安城将会遭遇大劫啊。”
贾诩的言语自然是陈封所担忧的,但陈封却眯起眼睛,道:
“却不知道贾大人可知,现在董卓麾下还未死去的部下之中,还有何人,有威望可令二十万大军再次会作一团,共讨长安呢?”
“那李傕,郭汜之流,先前在汜水关之役便已经殒命。而董越,牛辅等董卓大将,亦被王司徒连着董卓一同杀死。”
“某虽然出身于关外,但所知董卓麾下重将,却似乎也只有贾大人一人而已罢了。”
贾诩闻言,则放下了手中的酒杯,笑意也逐渐淡去,冷漠道:
“既然如小将军所言这般,我现在就在此地,将军如若担心我兴风作浪,现在便可取了我项上首级便可,何须多言?”
陈封则摇了摇头,用钦慕的语气道:
“我虽年幼,但也曾经听说过贾大人的做事风格,知道贾大人加入董卓势力只是阴差阳错,并非忠于董卓之人。”
“现在我邀请贾大人,乃是为了给贾大人提供一条明路,避免贾大人犯下大错也。”
贾诩微微眯起双眼,冷笑曰:
“明路?陈将军不妨明说,我洗耳恭听便是。”
“实不相瞒,现在除去了董卓,肃清了长安之乱的王司徒王大人,对我有大恩。我此次带兵前来,正是为了帮助王司徒扫清长安附近可能存在的动乱。”
“不过,贾大人带着两万大军,却是挡住了我的去路。在董卓死去的混乱之际,贾大人手下的两万大军却并没有陷入混乱,这可是让人胆战心惊啊。”
“但是,如果贾大人愿意弃暗投明,与我一同驰援王司徒,帮助肃清这长安附近可能作乱的董卓旧部,那自然就是一条堂皇正道。”
“若贾大人能就此弃暗投明,与我一同扫清作乱的董卓旧部,让长安重归于和平,我也会跟王司徒美言几句,或许贾大人也能借此洗脱掉董卓旧部的烙印,成为朝廷的栋梁之臣啊。”
贾诩则沉默了一会儿,随后他叹息道:
“将军的厚意我心领了,但我已经是不惑之年,现在只希望能在这乱世求得一条生路,不求建功立业。”
“不瞒将军,先前听说长安大变的时候,我的心情先是震惊,后是迷茫。现在将军既然如此言说,也算是帮我指出了一条明路了。”
贾诩的话语让陈封为之点头,陈封一时间认为贾诩或许已经同意了带着两万大军反董的作法了。
但贾诩后续的话语,却让陈封为之一愣。
“但将军可曾想过,当中原大地中的二十余万董卓旧部被讨伐殆尽之后,关外的诸侯又会如何行事?”
贾诩说到这里,也越发对陈封等人的谋划不抱期望。
自从董卓进驻洛阳,被关外诸侯起兵讨伐之后,这天下十三州,早就被各大诸侯所瓜分。
即使直隶中的董卓旧部被彻底清除,其他的诸侯们怕是也不会乐意交出手中的兵权,去听一个百废俱兴的中央的号令。
不仅如此,直隶本就地处四战之地,先前董卓也是靠着20万凉州兵才勉强挡住了诸侯的进攻。
现在20万董卓兵被遣散掉了,王司徒手中又有多少兵马可以挡住关外诸侯的蠢蠢欲动呢?
届时算是陈封部和贾诩部,王司徒能在直隶凑出十万大军,就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而十万人想要守住没有其他人支援的直隶,怕也是一个极大的难题了。
可别忘了,董卓占据长安的时候,后方还有着凉州可以给董卓提供兵源和骏马。
而王司徒掌权之后,可就是除了对天下诸侯的号令权外,就什么都没有了。
这样的中央政权,也难怪贾诩对王司徒并不看好,并不认为跟随王司徒整治长安是一个好的选择了。
更别图,董卓麾下的20万旧部,也不是一个可以轻松处理掉的存在。
即使贾诩,陈封还有皇甫嵩带着的2万中央直属军联手,想要肃清掉分部在直隶各地的董卓乱军,怕是也要用上一两年的时间。
等到那时,关外的诸侯怕是早就反应过来,要对朝廷中央进行插手了。
听完贾诩的分析后,陈封也不得不承认,贾诩的说法很有道理。
王司徒虽然除去了董卓,但在外人看来,再次把持了朝政的王司徒,又何尝不是跟董卓一样的人物。
与董卓不同的是,王司徒手中的部队可没有董卓那么能打,如此孱弱的中央,面对各大割据一方的诸侯们,怕是更加难以抵抗诸侯们的恶意。
陈封也对贾诩郑重地道谢了一番,随后撇开了未来暂时不谈,叹息道:
“就如贾大人你说的那般,王司徒的前景并不太好。但王司徒对我有大恩,无论如何,我也要尝试帮助王司徒完成心愿。”
“至于能不能让大汉再兴,这就不是我能决定的事情了。”
贾诩也沉默了一会儿,并用一些诧异的眼神打量了陈封一番,随后才哑然道:
“说来说去,结果你也是别有用心啊。帮助你的恩人或许有一部分,但我想,你对长安中的朝廷,怕是也有所述求吧?”
陈封也不禁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简单地谈了一会儿他自己的想法:
“王司徒肃清了直隶之后,无论后续朝廷中央会面临怎么样的未来,我都不会去盲目地帮助这个脆弱的朝廷挡灾。”
“想要让这个乱世结束,光凭借一个没有实力的中央,是绝对无法做到的。”
“我会在长安平定之后,向王司徒寻求一份加官进爵的赏赐,随后获得一个占据一方的名义。”
“随后的时间里,我会与诸侯们进行角逐,内外合力之下,再平定这天下乱世。”
贾诩闻言也有些惊讶,思索一番后,也不由得询问起一个关键的问题。
“不知道陈将军的目标,是何处?”
陈封则取出地图,对着兖州轻轻一指。
“我在陈留已经准备好一处基业,并已经探查到青州有变。”
“青州黄巾再起,不久之后就会波及兖州,徐州。以兖州刺史刘岱的能力,面对再次入侵的黄巾军,他恐怕是没有能力抵挡。届时我将借助朝廷的名义,在平定黄巾之乱后取下兖州,青州,随后再图谋大业。”
贾诩则看着地图,也不禁露出了一抹笑意。
“看来陈将军是胸有大志之人!在下愿助陈将军一臂之力,由外及内,扫清乱世!”